沛縣教育局局長(沛縣教育局局長吳鳳英簡介)
“角色”原是戲劇表演中的一個專業名詞。要扮演好某個角色,必須要對這個角色有全面的認知和準確的定位。舞臺上的角色如此,現實版的角色亦然。通過多年的工作,我對教育局長這一角色積淀了一些體驗與感悟。在此,和大家分享幾個觀點。
不能把領導等同管理
管理和領導實際上是不可分割的。管理和領導是一個教育局長的雙重使命。教育是人的事業,是需要思想支撐的事業。法國著名科學家、思想家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脆弱卻有思想的蘆葦”。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教育。
2005年我開始擔任教育局長,上任之后,提出了“123456”教育發展總體思路:弘揚忠誠勤勉、敬業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精神;突出教師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兩個重點;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觀、辯證的素質教育觀、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三種觀念;建立業績考核、工作激勵、督導評估、系統監督四種機制;采取樹立先進典型、強化教育宣傳、培育競爭對手、規范招生秩序、整合教育資源五種措施;打造和諧、平安、均衡、公平、特色、實力的六種教育。
這之后的十多年,無論外界怎么影響干擾,我都圍繞這一思路不動搖,并把它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踐與探索中,我磨出了3個關鍵詞“樸素”“幸?!薄皟群薄!皹闼亍笔芹`行的理念,“幸?!笔亲穼さ哪繕耍皟群笔墙逃l展的路徑,最終就是為了讓師生過一種快樂而幸福的教育生活。我們在教育的實踐中,通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復求證,分別賦予了相應的內在意義,形成了相應的又互為依存的教育發展體系。
前不久,黨中央、國務院所頒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其中提出樹立科學教育質量觀、落實立德樹人、加強勞動教育等問題。這些主題是當時我們一直在極力倡導的。一個教育局長主政一方,不在于爭取了多少資金和項目,而在于他有什么樣的教育思想、做什么樣的教育。
不能把專業奉為圭臬
教育局長的任職資格,一直備受人們關注。前些年,有非教育系統的行政干部轉任教育局長,曾在全國引起一片嘩然。前不久,北師大發布一個數據,全國2898個教育局長,真正有教育專業背景的不到三分之一。
對教育局長來說,有教育專業背景固然很好,但有教育專業背景的現任教育局長并非都出色;而在沒有教育專業背景的現任教育局長中,也有不少把工作做得很漂亮。
去年,我到貴州某縣考察教育,該縣的教育局長是從鄉鎮過去的。這位局長對副手講,我不懂教育,你們就好好地按教育規律辦,做好教育該做的事,做點真教育,我來應付麻煩事情,給你們做好協調和服務。
王家勇是今年從鄉鎮黨委書記轉任江蘇沛縣教育局局長的。王家勇講,他過去對教育接觸少一些,甚至不懂教育,但他明白一個道理,在鄉鎮工作,只要把老百姓裝在心中,就能夠當一個稱職的鄉鎮書記?,F在從事教育管理,只要心里裝著孩子和老師,就一定能夠做一個稱職的教育工作者。
像這樣的局長,雖沒有教育專業背景,但他們明白自己該做些什么,教育該做些什么,該為老師和孩子做些什么,他們就能夠善待老師和孩子,能夠辦好教育,也能夠當好教育局長。所以,做好教育局長的關鍵在于有沒有教育情懷、教育激情,有沒有一顆從容而淡定的心,能不能尊重和敬畏教育的專業性,有沒有勇氣與智慧遵循教育規律和捍衛教育的本真。
不能把迎合當成使命
教育是慢的藝術,有自身的特點和內在規律,千萬急不得。當下,社會的浮躁干擾教育,家長的過度焦慮捆綁教育,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強調升學率影響教育。在這種背景下,有的教育局長便忘記了自己的使命,更忽視了教育的本質,一味地把教育辦成了迎合社會、迎合家長、迎合領導的教育。
我以為,教育局長真正的使命,應該更多地體現在教育均衡與教育公平的發展上,應該更多地體現在每一個孩子“有學上”和“上好學”中,應該更多地體現在辦出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上。
教育局長引領一方教育的發展,這個平臺的確很大。有大的平臺固然是好事,但是有平臺不代表我們就有相對應的能力。今天有相對應的能力,不代表明天、后天也有相適應的能力。珍惜平臺不是靠吃老本,也不是在平臺上睡大覺,而是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有一句話叫“關公才可以耍大刀”。
學習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讀書。我以為,一方好教育就應該是有一個喜歡讀書的教育局長,帶領一批喜歡讀書的校長和老師,陪著一群孩子一起讀書;一方好教育就應該有一個堅守良心和良知的教育局長,捍衛教育人應有的責任和使命,用教育的規律去影響需要影響的人,努力優化區域教育的生態,盡全力營造出教育的春天。
(作者系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農村教育專委會理事長、四川省閬中市教育局原局長)
《中國教育報》2019年09月17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