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
來源:軍隊黨的生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段文靈 齊曉杉 余遠來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黨我軍的特有優勢和重要法寶,在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和人民軍隊的建軍宗旨以及完成軍隊使命任務、提高戰斗力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形成一系列歷久彌新的寶貴優良傳統,對加強和改進我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深刻啟示。
我軍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內涵
任何事物都有質的規定,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對應的本質。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穩定的根本屬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區別于其他一切社會實踐活動的根本標志。在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中準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內涵,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政治教育。列寧最早提出并使用這一概念。他在1902年《怎么辦》中指出:“我們應當積極地對工人階級進行政治教育,發展工人階級的政治意識?!秉S埔軍校中周恩來常用“政治教育”。紅軍時期的各種文件中也均稱“政治教育”或“政治訓練”。從實質上看,1927年至1989年長達62年的時間里,政治教育一直專指列入軍政訓練計劃的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1989年1月正式文件中停止使用“政治教育”而代之以“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外延基本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毛澤東1949年10月談及對綏遠的起義人員實行團結改造的方針時第一次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但當時并未在我黨正式文件中大量使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黨的領導人頻繁使用“思想政治工作”概念,加之1980年“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學化”大討論在全國全軍范圍內展開,以及1984年全國綜合性大學等正式設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并開始招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比較統一的標準提法并廣泛使用。1989年1月總政頒發《士兵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方案》,把過去長期稱謂的“政治教育”改稱為“思想政治教育”。對此,《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中還特意說明:“政治教育與思想教育是兩個內容緊密相連但又有區別的概念,條頭改為‘思想政治教育’,把我軍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概括在一起,并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有關文件和領導人講話的提法一致。”可見,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工作并無實質區別,但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和外延比思想政治教育更寬泛,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更具體更具針對性。
思想政治教育與相關概念關系。首先是與政治工作的關系。列寧最早提出并使用“政治工作”概念。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黨在國民革命軍中也頻繁使用“政治工作”一詞,但是,當時所說的“政治工作”實際上指政治教育工作,現在卻不同了?!吨袊嗣窠夥跑娬喂ぷ鳁l例》(2010)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是中國在軍隊中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政治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黨組織建設、干部隊伍建設等??梢?,政治工作是思想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的屬概念,無論是內涵還是外延都要寬泛得多。其次是與思想工作的關系。新中國成立前,正式文件中幾乎沒有使用過“思想工作”概念?,F在,廣義上的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可理解為思想工作,既包括系統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部分,也包括分散隨機的經常性思想工作部分;狹義上則主要指思想工作中與經常性思想工作相對應的那部分。最后是與思想政治建設的關系。思想政治建設體現了政治工作重在建設的思想。江澤民提出這一概念,并在1994年軍委擴大會上首次指出必須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全軍各項建設的首位。但思想政治建設要通過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來實現,因此,前者是戰略概念,后者是戰術概念,內涵和外延比思想政治教育要豐富得多。
我軍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傳統和重要經驗
90多年來,我軍思想政治教育從思想上政治上有效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極大地鞏固和催生了人民軍隊的戰斗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素質過硬的革命軍人,形成了一整套獨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優良傳統,深入挖掘這些優良傳統是新時代充分發揮我軍思想政治教育這個克敵制勝重要法寶的必要前提。
一是始終堅持從思想上政治上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無論革命戰爭年代,還是新中國成立后的和平時期,我軍思想政治教育都發揮著對內肅清非無產階級思想,對外抵制西方敵對勢力對我意識形態領域攻擊的重要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思想政治教育大綱》(2009)明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黨對軍隊實施思想政治領導的基本途徑”,其主要任務是“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確保我軍始終成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這一功能定位深刻揭示了我軍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義。
二是始終堅持用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官兵。軍隊的根本性質決定了我軍自建軍以來,始終以黨的理論為理論,以黨的使命為使命,以黨的方向為方向。有計劃、有系統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黨在不同時期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我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始終把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黨的重大決策和重要會議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來抓,引導官兵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牢記黨和軍隊的使命任務。
三是始終堅持圍繞軍隊中心任務開展思想政治教育。1944年4月11日譚政在西北局高干會上《關于軍隊政治工作問題》的報告(以下簡稱《譚政報告》)中指出:整個軍隊的方向就是政治工作的方向,政治工作的任務只能根據我軍的基本任務與當前具體任務去規定,不能在我軍基本任務與當前具體任務以外再有所謂政治工作的獨立任務??梢?,軍隊的任務始終規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正如不同時期我軍的中心任務不同,如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三大任務”、抗日戰爭時期的“三隊任務”、解放戰爭時期的支持土改、擴軍備戰、進行解放戰爭等等。90多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堅持圍繞軍隊中心任務,教育引導官兵為完成這些任務而努力奮斗。
四是始終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官兵成長成才結合起來推進官兵全面發展。90多年來,人民軍隊始終把教育人、培養人,促進官兵全面發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文化知識學習到科學理論灌輸,從又紅又專到軍地兩用人才,從現代科學技術到新時代“四有”革命軍人,我軍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堅持教育引導官兵積極學習文化知識,自覺鑄牢理想信念,切實掌握過硬本領,在為國家、軍隊建設做出貢獻的同時實現自身全面發展。
五是始終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與軍事訓練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在人民軍隊創建之初,我軍就十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堅持把政治訓練與軍事訓練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來抓。革命戰爭年代,越是戰爭形勢緊張越是高度重視政治訓練。1927年12月21日中央給朱德并轉軍中全體同志的信中指出,“除了軍事的正式操練外,必須有嚴重的政治訓練”。新中國成立后,隨著軍隊正規化建設,軍政訓練時間比例從制度上得以明確。
六是始終堅持尊重官兵的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尊重官兵主體地位,啟發群眾自我教育,是我軍思想政治教育堅持貫徹群眾路線的一貫做法。1930年5月,毛澤東就指出,“干部要學會發動戰士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譚政報告》則把“不從群眾觀點出發,不采取群眾路線,不組織群眾行動”看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孤立主義作風;解放戰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實踐都源自官兵的自覺創造。歷史一再表明,我軍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夠取得良好效果,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充分發揮了官兵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創造性。
七是始終堅持適應形勢新變化和官兵思想新特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軍人首先是社會人,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世情國情社情緊密結合,防止就軍隊而談軍隊。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到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從鞏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到改革開放后意識形態領域的復雜斗爭,我軍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堅持圍繞社會形勢變化和官兵思想實際而具體展開,這也是90多年來我軍思想政治教育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與活力的根本所在。
八是始終堅持言教與身教相結合。1930年,我軍第一部政工條例就明確規定:“政治指導員不論在執行自己的職務上和個人行動上,均須做全體軍人的模范,并且要在言論和事實上來表現?!泵珴蓶|、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以身作則,成為我黨我軍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化身。如今,習主席明確指出,“官兵不是看你怎么說,而是看你怎么做”;“政治干部的表率作用本身就是最好的政治工作”。90多年思想政治教育史充分體現了我軍一以貫之的言傳與身教相結合的根本原則。
九是始終堅持緊貼時代發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在我軍思想政治教育長期實踐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不斷緊跟時代發展變化——革命戰爭年代的歌曲戲?。?0世紀50年代初期收音機、留聲機下連隊,80年代初期電視機、錄音機下連隊,90年代后期基層部隊開始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新世紀新階段網絡進軍營等。這些形式多樣的教育方法手段,都較好地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感召力。
十是始終堅持建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領導與完善相應制度。我軍自建軍之初就建立了自上而下領導政治訓練的政治機關和政治干部,規定了各個時機、各類人員的政治訓練計劃。如1930年政工條例規定“為進行紅色戰斗員的政治工作起見,在連和隊中設立政治指導員”,“擔任政治教育完全的責任”。自《古田會議決議》以來,我軍始終堅持不斷完善相關制度規定,有力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規范化科學化。
對新時代做好我軍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啟示
一是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中心環節緊緊抓住不放。近年來,西方政治上的“憲政民主”、思想上的“普世價值”、經濟上的“新自由主義”、文化上的“歷史虛無主義”等觀點,借助互聯網限的快捷傳播便利,包裹著“小觀點”“小道理”“小倡議”等華美的外衣,收買和利用一些網絡“大V”“意見領袖”肆意擴散。各種敵對勢力對我長期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轉基因戰略”和“”圖謀。面對當前意識形態領域復雜尖銳的斗爭形勢,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提到治黨治軍的戰略高度來抓,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說理性、戰斗性和批判性,切實打牢官兵聽黨指揮、強軍報國的思想政治基礎。
二是切實用戰斗力標準審視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戰斗力標準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當前,有的把戰斗力標準簡單等同于軍事標準,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搞與不搞、搞多搞少一個樣;有的用組織過了代替組織好了,以形式代替內容、以表象代替實質等,這些錯誤認識嚴重制約了思想政治教育催生戰斗力的作用。必須牢固樹立以戰引領、抓建為戰、戰建統一的評價導向,在內容上要看是否緊貼實際、緊貼官兵,在方法上要看是否與時俱進、靈活運用,在成效上要看官兵聽黨指揮是否絕對、思想認識是否統一、服役態度是否積極、訓練執勤是否投入、執行任務是否堅決、完成任務是否圓滿等。
三是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政治工作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必須充分發揮網絡媒體信息容量大、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交互性能強等特點,通過社會交往、心理活動、思想評判、情感表達等大數據信息,掌握官兵的活思想,有針對性地選擇教育內容,解決好“說什么”“什么時候說”和“怎么說”的問題。針對青年官兵特點,積極推行自主式、案例式、討論式、情景式教育,變“組織命題”為官兵選題,變“單向灌輸”為相互啟發,變“單純說理”為情理交融,變一人“獨奏”為官兵“協奏”,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感召力。
四是努力鍛造一支全面過硬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隊伍。當前我軍官兵普遍受教育程度高、經歷閱歷豐富,但反觀教育者要么缺乏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要么缺乏教育學、政治學等社會科學知識,要么缺乏現代信息技術素養,要么缺乏組織指揮部隊的本領等,導致部分教育主客體之間學識見識、軍事技能、信息獲取甚至個人修養等方面出現倒掛現象,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極大挑戰,必須在打造一支政治過硬、理論深厚、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上狠下功夫。
(軍隊黨的生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