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西縣教育局—陽西縣教育局電話號碼
近日,陽西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陽西一中新校區舉行,論壇以“區域協調發展與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為主題,聚焦“百千萬工程”要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推動不斷補齊教育短板,助力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論壇邀請了華中師范大學相關教育專家到場做學術宣講,陽西縣有關領導,陽江市教育局領導,陽西縣教育局領導,陽江一中校友代表,陽西縣中小學有關負責人,縣教師發展中心有關人員等到場參會。
“這是陽西教育發展的一件盛事。”陽西縣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陽西一中新校區竣工驗收、陽西教育騰飛再添“新翼”的背景下,更需要一場高質量、高規格、廣泛參與的教育研討活動,為下一步發展指引方向、提供參考。
據了解,陽西一中新校區占地面積395畝,建筑面積93987平方米,共有13棟主體建筑、90個教學班、4500個高中學位,極大改善陽西教育的硬件條件,為陽西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論壇上,華中師范大學副教授、終身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培訓中心研究發展部副部長、全國教學論專業委員會理事蔣立兵以“從教育方針政策看新時代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走向”為主題,深刻剖析了教育“內卷”、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育分”與“育人”的矛盾、中小學生心理問題頻現、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匱乏等現象,指出當前基礎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德智體美勞”教育發展不均衡、超前教育、過度教育等問題。
“激烈的社會競爭、傳統文化的影響、單一的評價機制、粗糙的教育管理、機構的推波助瀾、基教高教的脫節等是導致這些問題的重要誘因。”蔣立兵認為,在教育中,要更注重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能動性與創造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能。
此外,蔣立兵還從教育方針政策歷史演變歷程中,探索了教育改革發展的走向。通過對百年來黨的教育方針的歷史演進、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豐富內涵的回顧,進一步明確了教育改革發展走向,并為落實教育方針提供了路徑與策略參考。
“通過本場教育論壇活動,我對教育本質的理解更深刻了。”有校長表示,結合多年的教育實踐,通過理論的學習對照,讓他打開了新思路、樹立了新理念,“希望通過教育方式和內容的改革創新,把學生培養成更優秀、更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人才。”
近年來,陽西縣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教育高質量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2023年完成第一批4所公辦幼兒園建設,全縣規范化幼兒園覆蓋率97.4%,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8.19%,成功申報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順利完成廣東省教育強縣、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工作,累計增加學位近1.5萬個;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投資6.85億元新建陽西一中,完善陽西二中建設,2023年高考取得了新突破;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學校標準化發展,投入資金1.28億元新建陽西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目前在校生1500多人,開設汽車運用與維修、計算機應用等6個專業;教育隊伍高質量發展,2022年以來全縣提拔任用和交流中層以上學校領導干部136名,新增教師275名;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與國內知名高校開展深度合作組建陽西縣城鄉教育共同體,以陽西縣第一中學為龍頭構建“3+N+X”城鄉教育共同體;教育民生公平發展,創新開展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心連心共裕”黨員干部密切聯系服務師生實踐活動,納入聯系服務師生名冊的教師共計25人,學生共計921人。
下一步,陽西將進一步抓好教育提質工程,大力實施“新強師”工程,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做大做強城鄉教育共同體,進一步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建設,帶動全縣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南方+記者 羅天
通訊員 陳曉華
【作者】 羅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