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平臺;浙江教育平臺官網
近日,省教育廳印發《浙江省數字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
《行動計劃》提出,構建數字教育基礎設施、數字教育資源應用、教育數據開放服務、數字教育協同創新、教育網絡安全保障和數字教育發展制度等六大體系完善、結構合理、供給充分的高質量數字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到2027年,形成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在國際具有影響力的數字教育高地,助推中國式現代化教育示范省建設。
一起看看有哪些重點任務
↓↓
“學在浙江”平臺建設行動
完善“學在浙江”體系架構。構建與國家平臺互聯互通,覆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浙江智慧教育平臺。建好浙里辦“學在浙江”專區,接入不低于20個教育核心應用和30項高頻教育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所有地區、高等學校開通地方頻道和高校站點。建好特殊教育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基礎教育階段的所有持證殘疾學生納入管理,教育安置做到一人一案。
夯實“教育魔方”數字底座。建設省級數字底座,迭代數據中樞、組織中樞和應用中樞,中樞調用年增長率不少于10%。
激活教育領域數據價值。依托“教育魔方”建設教育數據服務平臺,建設通用數據分析算法與模型庫,形成不少于15個教育業務場景的數據監測模塊和2份運行監測報告。
在線教學服務提質行動
建強數字資源中心。依托之江匯教育廣場新建9000個學科課程資源包。探索校企合作開發新型融媒體教材及配套數字資源,新建100個區域性職業教育(專業)資源庫、100門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00門社區教育(職業培訓)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100門老年教育特色課程。推進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和混合式課程建設,圍繞“四新”學科建設,新建500門一流線上課程和200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做優線上教學服務。支持各地各校組織教師積極參與網絡同步課程(1000門/年)、“Z直播”(200場/年)“浙里問學”(5萬次/年)等應用建設。推動80%中小學校建成數字家長學校并進行常態化應用。
創新教育共同體形式。推進數字賦能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推動公辦義務教育全域教共體(集團化)共享學校占比達97%。實現未配備專業藝術教師的鄉村學校班級全結對。深化300個省級名師網絡工作室、50個高等教育虛擬教研室和若干科研網絡共同體建設。建設基于AI(人工智能)評課的基礎教育虛擬教研室平臺。構建在線開放課程學分認證機制。推動老年人學習積分全省兌換使用。
基礎設施提能升級行動
加強云網端基礎保障,提升鄉村學校校園網絡環境品質。
提升智慧校園建設水平。分層分步推進95%的中小學校和高校建成智慧校園,形成500個中小學校智慧校園優秀案例,培育30個高校數字教育發展典型案例,打造100所省級職業教育信息化標桿學校,建成100個省級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持續推進中小學普通教室和功能教室的數字化改造和提升,建成10000個新型教學空間。
加大新技術新裝備研究實踐力度。鼓勵浙江大學等有基礎的高校建立超算(智算)中心和算力聯盟。
數字素養培育提升行動
賦能教與學變革。培育省級智慧思政大數據平臺典型應用。探索推進浙江數字名家課程建設。探索基于常態化數據采集的“智慧督導”和“教育智評”模式。
提升數字素養。深化學生數字素養提升活動。組織開展首席信息官(CIO)、教師數字素養標準、信息化教學應用等培訓。推進市、縣級講師團隊伍建設,每年開展1000場進校培訓服務。推進老年人智能技術應用普及培訓,每年培訓100萬人次。
網絡與數據安全筑盾行動
持續提升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能力,常態化組織開展全省教育系統網絡與數據安全應急演練。組織開展網絡安全技術與管理培訓,省級每年培訓技術骨干不少于250人次。逐步推進60%及以上的教育系統網絡安全保障人員持證上崗。
“政產學研用”開放合作行動
構建數字教育協同創新平臺。加強浙江省之江教育信息化研究院、浙江省智能教育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建設,推進數字教育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推動教育技術合作交流。
《行動計劃》還明確,加強對評估監測數據的分析與研究,將評估監測情況納入相關考核、督導體系,提升應用和輔助決策能力;切實保障數字教育經費投入,引導社會資本支持數字教育發展等規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