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智慧教育-江蘇智慧教育平臺入口
一張網,能有多大的能量?
在教育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持續深入的今天,教育城域網作為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支撐和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重要途徑,能夠為師生帶來全新的“教與學”體驗,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老師與家長之間的全時交互、深度互動。
在江蘇,徐州、宿遷、泰州等地教育城域網,通過與華為合作,開展模式、建設和運營創新,助力城域網建設邁上“高速路”,構建一體化、智能化的校園環境。
徐州:標準牽引,三層架構,升級全市教育專網
2021年,徐州市教育局開始實施教育專網2.0工程,以校園網為“元節點”,市教育局網絡中心+各縣市區網絡中心為樞紐,形成1+11的網絡管理與應用模式,即建成1條超過10萬兆規模的互聯網出口通道,通過11條萬兆級骨干鏈路貫穿成網,可以為百萬級終端提供網絡接入服務,支持千萬級終端用戶的管理與應用。
徐州市教育專網2.0采用了校園網、縣區級教育專網、市教育專網三層架構,上接省級和國家級教育專網以及互聯網。其中,校園網是徐州教育專網2.0的元節點,為確保校園網絡安全、高速、可靠運行。
通過調研、總結部分學校校園網的F5G建設、管理與應用,徐州市電教館發布了《徐州市中小學校園網無源光網絡建設指南(2021版)》的標準,針對中小學校園網的建設,提出穩定、高效、適度超前的全光校園網建設標準。
借助F5G全光網絡,徐州市建成了覆蓋全市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教育專網,實現了校園網與互聯網、專網專云的互聯互通,為全市中小學生提供了均等的教育基礎設施和線上資源,對本地教育的總體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泰興:統一接入,規模建設,打造教育一張網
在教育城域網建設過程中,泰興市將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學校、教育局共計98個學校及單位分為21個教育集團,所有學校校園網整體網絡建設方案均采用IP+光方案,并以無源光網為承載網的基礎網絡,以教育集團為組統一接入教育城域網。借助教育城域網的建設,泰興市教育網絡已經實現三大突破:
通過IP+光網絡管理平臺實現全縣98所學校網絡統一運維管理,改變各學校網絡獨立管理導致存在信息孤島的現狀,推動泰興市教育信息系統管理精準化、服務個性化、決策科學化。
完成全市教育網絡帶寬統一升級,構建起萬兆到校的光纖寬帶網絡,并通過發揮F5G全光網XGS-PON技術所擁有的大帶寬、低時延、安全可靠、綠色環保和多網融合等優勢,讓遠程授課、協作學習、沉浸式學習等創新的教學活動變得越來越便捷。
依托全光網絡基于光纖組網,具有超長組網的特點,實現對偏遠鄉鎮學校的充分覆蓋,進一步推動不同區域、學校之間優質資源的高效流通、精準配置、有效共享,比如教師資源、教學資料、智能工具等眾多優質數字教育資源。
如今,全國規模最大的XGSPON全光萬兆落地的教育城域網正在泰興市內“開花結果”,源自10G核心骨干全光傳輸,統一認證和管理,為“智慧教育”數字變革奠定了穩定的高速通道,其所覆蓋的各相關系統綜合辦公網絡、教室,不僅實現了泰興市教育一張網,也為泰興市繼續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工程,向智慧教育轉段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宿遷:建設+運營創新,引領城域網建設
在宿遷,教育城域網采用政府+企業合作的PPP模式籌措資金,聯合建設和運營,通過整合教育局、學校和企業等各方資源和力量,依照因校制宜、分級建設、逐步演進的模式,采用華為IP+光的先進網絡架構,覆蓋宿城區、宿豫區、湖濱新區、洋河新區、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蘇宿工業園區和市直學校,涉及公辦院校近兩百所,為全市師生打造了一張信息化技術領先且發展均衡的網絡。
華為無源光網絡40KM長距傳輸,光纖可靈活延伸承載末端網絡應用,根據學校規模支撐分級建設,最終實現一張光網絡連接宿遷市200多所中小學,滿足全市均衡教育和優質教育的建設需求。
在校園區域,通過IP+光組網結構,承載教學、辦公、視頻監控、考試等多種業務流量需求,無源光網絡分光不分帶寬,可基于業務訴求靈活調整帶寬;在核心區域,通過華為S12700E-12核心交換機實現教育城域網中的兩百多所校園業務流量統一承載,能夠滿足校園日益增加的智能終端需求。
通過建設和改造,宿遷城域網不僅節省了各個學校搭建校園網絡的資金投入,還實現了區域性教育資源共建。教育主管單位、學校、教師、家長、學生都能共享到優質的網絡,教育局與學校,學校和學校之間能方便地進行開學信息發布和傳輸,提高管理效率。
當前,在推進智慧教育過程中,江蘇的教育城域網建設實踐,不僅為教育數字化夯實了網絡底座,也為新型教育城域網的普及“打了個樣”,構建城市內所有學校、研究機構、教育機構等網絡互聯,不斷實現省內教育資源整合、開放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