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形式、家庭教育的形式提倡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
家庭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
如何理解“立德樹人”的含義?立德,就是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樹人,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
類型是指具有某些共同性質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種類。家庭教育的類型就是 指在家庭教育中具有共同性質和特征的教育所形成的種類。
當孩子呱呱落地時 ,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希望把人世間最美好的一切給孩子。因此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在不斷努力著,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有的貢獻金錢,有的貢獻勞動,有的貢獻時間,有的貢獻智慧。
家庭教育是兒童教育的基礎,是孩子成長的后盾,是整個教育的核心,家庭的環境氛圍、人員素養都會深深地影響孩子的成長,長大了我就成了你,就是最好的對家庭教育的詮釋。
不同的家庭,有各自的獨特性,也有各自的教育類型,常見的家庭教育類型有四種,它們是相對劃分的,有的在某種類型方面較為突出,有的相互融合,綜合類型。每種類型都有優勢和不足,僅供參考、學習、借鑒。
家庭教育分為四大類:專制型、溺愛型、放任型和權威型也叫學習型、民主型。
1、專制型。父母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和遵從家長的意愿,一切以家長為中心。
教育措施更多地采用專斷、強制或者懲罰等方式,忽視孩子自主性的培養。
這樣教養類型下的孩子,容易出現焦慮、自卑、膽怯,沒有安全感。可能會出現冷漠悲觀、缺乏創造性、逆反心理、防御心理、情緒不穩定等。這不僅使孩子失去了展示自我的機會也不利于培養適應未來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2、溺愛型。父母能為孩子提供無條件的關愛、支持,無條件地接受和滿足孩子的要求,一切以孩子為中心。
教育措施更多地采用順從、順應或者支持等方式,忽視家長的主導作用。
這種教養方式家長以“最大限度滿足孩子的要求”為原則,沒有底線。這種類型家庭教養的孩子,獨立能力較低,缺乏自我控制,以自我為中心,依賴、反抗、沖動、不善于合作。這種性格的孩子未來很難與他人的友好、和諧交往,對于合作共事也會受到很大阻礙。
3、忽視型。父母很少給予孩子情感支持和關心,對孩子采用放任式的方式。
教育措施更多地采用不聞不問、放任自流等方式,無視孩子的存在,不發揮自己的家長作用。
忽視型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缺乏自信心,控制能力差,抗逆力低,人際關系也比較冷漠等。這將造成他們日后生活與工作將會嚴重地缺少責任感與擔當意識。
4、民主型。對兒童溫和又嚴厲。能營造關愛、支持的家庭環境。民主性也叫權威型或學習型。這種類型被廣泛認為是最有效的,最有幫助的一種家庭教育類型。
教育措施更多地采用平等協商、相互交流,彼此傾聽等方式,孩子既能夠表達心聲,父母又能夠提出意見和建議,相互支持,同心協力,達成共識。
民主型的父母既能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又能重視孩子的自主性發展和自我管理,這樣的教養方式傾向于培養出獨立自主、善于思考、有責任心、創造性強、具有與他人相處的良好品質。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對象,“言傳身教”十分重要。家庭的教養氛圍也同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愿每一個家長都能成為開明的、智慧型父母,讓孩子活得有溫度、有力度、有些“難度”。
愛孩子無可厚非,但千萬不要溺愛,真正的愛是理性地愛,理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