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心理學_音樂教育心理學理論
音樂心理學既被認為是音樂學的一個分支,又被認為是一種對心理學研究的補充形式。它在個體的和社會的這兩個層面上,考察音樂對人的心理效應。現在,幾所大學已對其開展正式的研究,因而音樂心理學業已成為一門令人著迷的分支科學,在其測試手段和影響方面,依然方興未艾。
所有人類文化皆關乎音樂,這大概沒有例外。無論是經吟詠、擊節、歌唱,還是經創制樂器,音樂是人類社會少數幾個近乎普適的常量之一。在大多數完成了工業化的民族中,音樂是一種日常生活體驗:在廣告的樂曲聲中,在電梯里,在收音機和多媒體播放器(iPods)上也不斷地播放著,文明教化幾乎全部都是由音樂所環繞。顯而易見,在文化這個層面上,音樂之于人類,是十分重要的。音樂心理學研究力圖弄清:音樂會對人類產生哪些精神上或生理上的效應;通過采用某種形式的音樂,是否可以改變或者創造某種心理反射條件。
音樂心理學是一涉及面很寬的領域,它不斷將傳統音樂科學中的諸元素與應用心理學研究、文化人類學、認知研究以及其他一些學科結合在一起。這個領域當前已研究出的成果涉及:禮樂的效應--諸如各種音樂會;人們愛好音樂的心理原因;以及關于音樂表演方面的研究。這個領域中的每一個人,但凡關涉到音樂對人的效應的,以及追循音樂對人類大腦重要性的蛛絲馬跡的,多少皆可視為該領域的研究人員。
不少人主動利用音樂來達到其令人興奮或令人放松的效果。開車的人在遭罹心神不寧時,時常在車里以音樂作為其保持平靜的手段,從而在音樂的“勸誡”下平靜下來。體育賽事常常利用特定的歌曲作為其激勵人們和創造預期氛圍的手段。音樂心理學力圖了解:各種具體類型的音樂何以會創造出那樣一些效果?又是如何被利用來使各個個人做出各種具體響應的?
目前,幾所杰出的大學提出了音樂心理學這個領域的專業化問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在英國倫敦的皇家音樂學院,是音樂心理學教育領域里的兩個先鋒。另外,一些吸納了音樂學家和心理學家的杰出的學會,在全世界各地也如雨后春筍,不斷研究著本土文化意義上地區音樂的作用。
盡管音樂心理學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但其所研究的卻是諸多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化活動之一。人類大腦會對音調、節奏、音樂句法以及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做出其特別的回應,這一構想是一頗吸引人的,值得我們去進行科學探索。運用現代腦電圖技術和一些考究的研究方法,確認和控制音樂對大腦的作用,將潛在的好處帶給那些存在精神甚或某種生理問題的人,也許不是不可能的。證明這項研究將會變得何等的有價值,只有時間;而且可以拭目以待的是:一旦其成為一個更加卓有成就的領域,它就不難引起關注、贏得追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