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教育電視臺;濟南教育電視臺是什么級別的媒體
6月11日,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以《留住歷史根脈:我用雙手“挽回時光”》為題,對我國文物修復人才的現狀進行了全方位解讀,其中重點對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培育、吸引、留住文物修復人才的經驗做法進行了專題報道。這是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文物類專業繼2022年10月17日首次登上《經濟半小時》后,第二次被該欄目深度報道。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內最早開設文物類專業的高職院校,距今已有17年的歷史。如今,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變大、從弱變強的發展過程。在今年的全國高職專業排名中,萊職文物展示利用技術專業位列全國第一,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位列全國第二。“我在萊職修文物”作為全國職教品牌,曾在2023年5月14日央視《新聞聯播》中亮相。2022年10月17日,《經濟半小時》專題節目《職業教育成就出彩人生》,萊職文物類專業作為職業教育的特色專業入選其中。
作為文化遺產大國,我國擁有不可移動文物76萬余處,館藏文物超過1億件,博物館6833家,還有大量待修復的文物深藏于庫房之中。然而,2022年全國文博系統18萬多名從業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僅有5.5萬余人,其中具備精湛修復技藝與知識水平的文物修復師更少,可以說優秀的文物修復師比文物還要稀缺。
深耕內涵建設,助力專本貫通
多年來,萊蕪職業技術學院致力于幫助從事文物修復的年輕人,拓寬提升學歷的通道,搭建人才成長的階梯。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在中高本銜接以及課程體系的貫通方面開展了全程培養和系統化設計。今年,按照山東省教育廳統一部署,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推進文物專業“3+2”專本貫通培養,目前已審批通過與齊魯師范學院的合作,夏季高考計劃招生30人。
種下梧桐樹,要引金鳳凰
萊職對于人才一直是求賢若渴,積極引進文物修復類“大國工匠”走進校園,大力實施“大師進校園”工程,引進了“名師名匠”帶徒授藝平臺,開展“絕藝絕活+現代技術”“傳幫帶”活動。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金屬文物修復師項目一等獎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任偉就是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引進的一位“大國工匠”,他的到來,充實了文物專業的師資隊伍,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對文物專業人才的培養帶來了最前沿的修復知識。
厚植培養沃土,賦能人才成長
培養人才,更要留住人才。萊蕪職業技術技術學院創新人才體制機制,打破使用人才的窠臼,不拘一格降人才。劉新宇是萊蕪職業技術學院2020級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的學生,22歲的他也是國內最年輕的市級工藝美術大師之一。雖然只是專科畢業,但因其聰慧好學,并且在文物修復方面表現出過人的天賦,畢業后,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破格錄用他為文物專業老師,并給予碩士研究生待遇。
下一步,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將繼續做精做強文物專業,在人才培養、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繼續創新改革,讓這些守護“歷史”的青年學子們,無懼前程,潛心鉆研,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來源:天下泉城新聞客戶端綜合自萊蕪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