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圖畫校園 > 正文

    人格與教育(人格與教育小論文)

    人格心理學認為,人格指的是一個人在情感、行為和思維等方面的穩定特質和模式。人格是一個人的核心,決定了個體的行為方式、認知方式和價值觀念。健全的人格能夠帶給人們美好的生活體驗,引導人們走上正確的人生方向,對青少年成長發展尤為重要。青少年時期是構建自我認同、培養健全人格、發展社會技能的重要階段。青少年的人格發展受到遺傳、環境和個體因素的交互影響,其人格發展在具有相對穩定性的同時,也隨著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保持著可變性。做好新時代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對于提高青少年生命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和創新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心理學視角下,我們可以探索一些新時代青少年人格教育的新路徑,在人格教育的內容、技巧與方法、社會與家庭關注度等方面進行嘗試和創新。

    一、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促進人格發展

    人格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為個體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個體掌握有關人際交往、決策、解決問題等方面的多種技能,從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促進人格發展。其中,可重點關注以下五個方面內容。

    一是做好自我認知能力培養。青少年正處于身份認同和自我發展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建立自我認同感,即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將要去向哪里和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其中,自我認知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一方面,要鼓勵青少年積極自省。自省是指從思想意識、情感態度、言論行動等各個方面去深刻認識自己。通過自省,青少年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自我,包括弄清現實的“我”以及理想的“我”。另一方面,要鼓勵青少年參與實踐。青少年應該在實踐活動中探索、體驗、發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滿足自己需要的某些活動、任務、態度和價值觀等,在實踐中不斷改變現實自我,使之與理想自我一致,從而形成自我同一性,實現人格成長。

    二是注重積極心理素質培養。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一項研究表明,個體的身心素質具有內源性、穩定性、潛伏性和可變性等核心特征,可以通過影響大腦以及神經系統從而改變個體對自身的感知和情緒體驗。[1] 青少年積極心理素質的培育與其身心發展具有同向性,積極心理素質可以促進青少年身心協同發展。積極心理素質是指個體對于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和應對方式,是衡量個體身心協同發展的正向指標總和。這可以通過鼓勵青少年制定積極的目標、培養樂觀的心態、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式來實現。

    三是重視社會情感能力培養。社會情感能力是個體在獲取和應用知識、技能、態度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包括自我認同、情緒管理和人際關系管理等一系列能力。[2] 一項有關中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研究發現,社會情感能力可以通過社會支持影響青少年的同伴關系,從而促進青少年更好發展。[3] 新時代青少年身處數字化時代,更多是與他人進行虛擬社交而比較缺少面對面交流。在此背景下,重視培養青少年的社會情感能力非常重要。有國內研究表明,班級團體輔導能夠有效改善中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4]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團體輔導方案,借助團體互動促進青少年進行人際互動,以提升青少年的社會情感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組織合作項目、社區服務和團隊活動等,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培養合作精神和共情能力。

    四是加強情緒管理能力培養。心理學相關研究揭示了情緒與人格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青少年時期是一個情緒波動較為劇烈的階段,一些青少年可能會表現出情緒化、易怒等,還可能表現出自閉、焦慮和抑郁等,這些行為和情緒反應會影響青少年的人際關系和自我認同的建立,最終影響其人格發展。反之,一個情緒穩定、心態積極的青少年往往能夠更好地應對挫折,從而發展出成熟、自信、獨立的人格。因此,應該教授青少年關于情緒的認知和管理技巧,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并學會有效應對各種情緒挑戰。例如,可鼓勵青少年進行自我對話。認知是決定情緒的最重要因素,而自我對話其實是人們對事情的認知的表現形式。與自己積極、坦誠的對話是認知行為療法(CBT)中輔助改善情緒和心理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一項心理學實驗結果顯示,當面臨壓力事件時,當事人以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進行自我對話,會給當事人一種被他人支持和鼓勵的感受,更能夠緩解焦慮、增加自信。[5]

    五是引導發展個性和興趣。人格教育應該尊重個體的個性差異,鼓勵青少年探索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中小學校可通過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和課外活動等,幫助學生發現并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個性特點,這有助于促進青少年健全人格成長。

    二、完善學校人格教育理念和實踐路徑

    學校的教育和管理方式會影響學生的人格特征和行為模式。一種積極的教育環境可以提供安全感和歸屬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對于塑造青少年人格至關重要。相反,過分注重知識和技能傳授的教育環境,往往容易忽視青少年人格的健康發展。要做好學校人格教育工作,需要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制定合理的目標,明確基礎教育階段人格教育的內容,共同探索構建適合中國青少年健全人格發展的教育途徑與培養方案。

    中國研究者結合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背景,發現了符合中國人人格的“大七”結構,包括外傾性、善良、做事風格、才干、情緒性、人際關系和處事態度。與之相對應,中國青少年人格教育應該是涵蓋道德品質、心理素質、社會責任感等多方面的全方位培養。青少年人格教育需要有統一的教育計劃和連貫的教育路徑,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深入理解和內化形成穩定的人格要素。這需要構建系統的與時俱進的學校人格教育培養模式和體系。

    第一,學校應該明確人格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具備高水平道德品質、心理素質、社會責任感等多方面素養的人格健全的人。基于人格教育目標,要根據不同年齡和發展階段學生的特征和需求,制訂貫穿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人格教育計劃,從小學到高中都應該有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人格教育。

    發展心理學認為,兒童和青少年的認知發展依次經歷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新的心智能力的出現是每一階段到來的標志。其中,小學時期(7—12歲)的兒童大致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這個階段學生逐漸擁有了邏輯思維,開始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見。因此在進行人格教育時,教育者需要注重啟發孩子的理性思維和自我思考能力,幫助他們理解基本的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并且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中學時期(12—18歲)的青少年會經歷形式運算階段,開始有更深層次的抽象思維能力。在對中學生進行人格教育時,教育者需要注重啟發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維和價值判斷能力,引導他們探討更為復雜的道德問題和問題,且嘗試實踐活動。[6]

    第二,中小學校人格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和評估方式等需要從實際出發,并根據新的理論和研究成果及時調整人格教育計劃,不斷更新人格教育內容,勇于創新人格教育手段,確保人格教育的效果和質量。

    人格教育課程內容應該系統、連續、有針對性,包括人格心理學、道德、生涯發展規劃等方面內容,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自我,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人格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需要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反思。學校人格教育應該加強實踐性,例如組織社會實踐、志愿服務以及加強實踐性的課程設計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人格的重要性,增強自我認同感和責任感。

    學校可以建立學科交叉的人格教育課程體系,讓不同學科的教師共同參與人格教育。不同學科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發展不同的認知和情感能力,從而實現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例如,在語文課堂分析文學作品中人物的人格特質,幫助學生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培養學生的情緒體驗和情感表達能力;在數學課堂探討數學思維與人格培養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能力等。

    第三,加強中小學教師人格教育實踐能力。一方面,學校需要有高素質的教師去引導和培養學生的人格發展。教師不僅要對人格教育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掌握相應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還要關注自身的人格發展和道德素養,成為學生人格發展的良好榜樣和引導者。另一方面,中小學校長和管理者還要認識到學生人格教育的專業性,保障心理健康教師專業發展的空間和平臺建設。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教育的關鍵一環,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相對薄弱。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少,很多學校心理健康教師是“雙肩挑”甚至身兼數職。因此,當前亟須建立覆蓋全員的內部培訓模式及協作機制,將對全體教職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訓列為優先事項。同時,要提升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減少在校學生師源性心理危機的產生。

    第四,家校社合作共同促進青少年人格教育。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家校聯結,讓家長能夠參與到孩子的人格教育中來。家長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人格發展影響深遠,學校可以通過舉辦家長講座、家長學校等,讓家長了解人格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孩子人格發展。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讓社會資源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人格教育。社會中如公共圖書館、文化中心、社會組織、藝術展覽等各種資源,都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實踐、發展人格。

    三、營造社會與社區共同關注人格教育的氛圍

    在青少年時期,個體的人格特征和行為模式特別容易受到同伴、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其中,社會環境對青少年人格發展具有“雙向塑造”作用:良好、積極的社會環境能為青少年人格發展提供助力,產生正向影響;相反,不良、消極的社會環境氛圍將會消解青少年人格發展的動力和資源,產生負向影響。

    首先,要營造一個有利于青少年健全人格形成的社會氛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環境發生著激烈轉變。人們的物質需求逐漸升級,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物質主義的價值觀對青少年形成沖擊。青少年如果受其影響,就容易陷入消費主義泥沼,忽視自身的內在價值和精神追求,形成短視思維而忽略長遠發展和未來規劃。同時,這種不良風氣也容易讓青少年追求快速的成功和成就感,從而忽視了努力、耐心等人格品質的培養。因此,應該在全社會形成重視精神生活、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的良好風氣,逐步控制物欲膨脹、急功近利風氣的蔓延及其對健全人格塑造所造成的消極影響。同時,社會各部門要為在校師生社會實踐、了解社會、開闊視野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提供支持。

    其次,可借鑒已有的社區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社區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以社區為基礎,通過教育和培訓,幫助社區居民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提高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種心理健康促進方式。一方面,要整合和利用好社區資源(包括社區機構、社會組織、志愿者等)。社區機構可以提供場地和設備,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可以提供專業知識和技能,從而為社區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社會化環境,可以在社區內嘗試推廣家長和孩子有機會共同參與、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項目,并由社區向家庭提供一些科學、健康的育人策略和方法。

    四、重視人格教育中有“愛”的家庭環境建設

    家庭教育對青少年人格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和諧、互相支持,有利于青少年形成積極的人格特征和行為模式。一項臨床心理研究表明,養育者在孩子童年期有意或無意的忽視會影響孩子的認知水平、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行為模式以及人格發展,甚至能夠顯著預測孩子成年后的暴力行為。[7] 目前,部分家長還存在比較嚴重的功利化傾向,或是過度教育焦慮,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較少注意孩子的人格培養與心理健康。因此,學校、社區、醫院等專業機構有必要面向家長開展一些專業性培訓,向家長傳授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首先,家長自身要學會理性表達情緒,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包括給予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和經濟支持等。家長不應以孩子的成績、表現作為愛的“條件”,而只是因為他這個人本身而去愛他、關心他,真正接納、欣賞自己的孩子。

    其次,家長應該采取積極、健康、科學的教養方式,鼓勵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意見,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逐漸形成健全人格。家庭教養方式,指父母通過養育行為傳遞給孩子并被孩子感知到的認知、態度和情感氛圍,是影響青少年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學家鮑姆林德根據家長對孩子的控制程度,將教養方式分為專制型、權威型、忽視型和放縱型四種類型;在此基礎上,麥考比和馬丁依據回應性和要求性兩個維度進一步細化。相較于其他類型,高回應和高要求的權威型家長被認為是最好的。權威型家長重視孩子的心理狀態和情緒感受,并能夠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引導孩子自我發展。根據心理學領域對個體心理與親子互動的研究,最成功的養育是懂得適時切換教養方式。例如,在孩子生病等較為脆弱的時候,權威型家長能夠放松一些要求和規則,適當向放縱型教養方式轉變。

    總之,青少年人格形成受到學校、家庭、社會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學校教育、家庭教養和社會文化的有機結合是培養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必要條件。新時代的青少年人格教育需要借鑒心理學的啟示——采取綜合性、長期性和積極性的措施,注重青少年自我認知、情緒管理、積極心理素質等能力的培養,做到、做好“家校社”一體化開展青少年人格教育工作,通過構建積極健康的教育生態系統,為青少年營造一個積極、全面的人格教育環境,幫助他們成為擁有創造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建設者。

    [1] 崔詣晨. 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及其與身心協同發展的關系[J]. 教育測量與評價. 2022(04):92-101.

    [2] 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afe and sound:an educational leader's guide to evidence-based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programs[R/OL].(2003-03-00)[2022-01-17]. https://eric.ed.gov/id=ED482011.

    [3] Ogurlu U,Sevgi-Yaln H,Yavuz-Birben 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ability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gifted students[J]. GEI,2018,34(1):76-95.DOI:10. 1177/0261429416657221.

    [4] 鮑晶,賈鳳芹. 班級團體輔導對初中生社會情感能力的干預效果[J]. 校園心理. 2023(01):26-31.

    [5] Kross,E.,Bruehlman-Senecal,E.,Park,J.,Burson,A.,Dougherty,A.,Shablack,H.,... & Ayduk,O. Self-talk as a regulatory mechanism: How you do it matt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4,106(2):304.

    [6] Kim Jin A.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and Personality Education Program on the Philosophy of Life –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Plans of a Personality Education Program for Adolescents[J]. Journal of Human Studies,2020,40(40).

    [7] Vikki J. Bland,Ian Lambie,Charlotte Best. Does childhood neglect contribute to violent behavior in adulthood? A review of possible link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18(60):126-135.

    (徐潔,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副教授)

    《人民教育》2023年第13-14期,原題為《新時代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之道》

    作者:徐潔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www489tv.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桶视频免费 | 特级淫片国产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99热精品久久| 无码h黄肉3d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男人桶女人的肌肌30分|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日本人强jizz多人高清| 在线果冻传媒星空无限传媒 |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а天堂中文地址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剧场午夜在线观看| 男女高潮又爽又黄又无遮挡| 国产一级片播放| 免费看片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中文视频|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高清app| 特级西西人体444WWw高清大胆| 和武警第一次做男男gay| 黄大片a级免色| 国产精品免费播放| 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蜜芽| 师尊要被cao坏了by谦野|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李丽珍蜜桃成熟时电影在线播放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 两个人看www免费视频| 日韩乱码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人成图片小说网站| 毛片免费全部免费观看|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色多多在线视频| 欧美三级免费观看| 最近在线中文字幕电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