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性教育—韓國的性教育怎么樣
在許多國家,都有專門的性教育課,尤其是發達國家。甚至像德國、丹麥等國的性教育課,還成為全球各國學習的典范。
但在韓國,學校提供的性教育課,不僅不實用,甚至“三觀”都不正確,無奈之下,韓國校外的性教育輔導機構興起。
韓國的課外輔導班
韓國是個世界知名的補習大國,據統計,每周韓國中小學生的課外補習時間,平均在6小時左右。
而近來在首爾,鋪天蓋地的各種補習班里,多了一門新種類,性教育。這門課價格不菲,每小時2.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50元)的輔導費,比普通文化課輔導班的每小時1萬韓元要超出許多——對一門未被列入韓國高考科目的功課來說,高得有些超乎想象。
韓國首爾江南區的一間地下室里,申妍靜(音)正在準備上課用的材料——用毛氈制作的橫幅以及彩色的人體生殖器官圖。
她與兩位朋友共同創辦了“拉拉學校”,一個私立的課外輔導機構,不輔導學生英文、數學、物理等等課本知識,而是教授他們性知識。
“我試著告訴(學生們)女性也有性沖動,享受性生活并不是罪惡。”申妍靜說。
而這些,是韓國學校的官方性教育教材里學不到,甚至與之表述相反的。
對性教育,韓國教育部門不能說不重視,按照規定,從小學開始,韓國學生每年需要接受15小時的性教育課程。而為了制定韓國學生目前使用的2015年版性教育教材,韓國教育部更是耗資達6億韓元。
但一項調查顯示,44%的韓國青少年,認為他們在學校接受的性教育,既不實際也不實用。
在韓國性教育教材中,與社會現狀對應的,并不是正確的自我性保護知識,而是要學生“不要單獨和異性朋友一起出去玩”;“男性花錢約會,可以從女性身上尋求相對應的補償,不情愿的()可能發生”;女性應該保持“干凈”和“處女之身”。
甚至應對性騷擾,在韓國性教育教材中,也并沒顯示出多少支持受害者抗爭、主動尋求幫助等積極引導,而是代之以“如果女性在地鐵或公交上遭到性騷擾,可以假裝不小心地踩對方一腳”等。
韓國的女權運動
事實上,2015版性教育教材一經發布,便受到了廣泛批評。韓國教育部當時將該教材從官網撤除,同時承諾會重新審查相關材料。但是時隔3年,《衛報》調查發現,這套教材一字未改,依然在使用。
對此,學生健康政策部門負責人趙明遠(音)表示,教材的修改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過程很繁雜,比如需要全體研究人員交換意見”。
而且他還認為,“當年的指導方針是否真的存在問題,也很難斷定。”
是否存在問題,或許并不那么難斷定。除了觀念落后、性保護教導不夠之外,韓國性教育教材,最為社會所不能接受的,是充滿性別歧視,比如“女性要漂亮,男性要有錢”,更甚者還比如“女性只能與特定的一名男性發生性關系,而男性則可以選擇不同的有吸引力的女性”。
近年來,圍繞反、支持墮胎合法化等一系列話題,韓國女權運動崛起
“教材中流露出來的觀念,是導致我們社會中性暴力盛行的原因。”據《韓國先驅報》報道,一位性教育專家批評韓國性教育教材沒有提高孩子們對性別平等的認識,相反,鼓勵并加強了人們對性別角色的偏見和刻板印象。
于是,隨著韓國女權意識的不斷增強,不少學生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到私人機構,學習有別于學校的性知識,以應對學校的不全面性教育。
韓國公立學校的部分老師也意識到需要糾正學生對性相關問題的認識,他們選擇在課后設立討論小組,討論的話題從性騷擾到同性戀愛,涉及內容非常廣泛。
“學生對性別話題很感興趣,不僅僅因為這些內容在課堂上很少涉及,還因為有些老師會對學生發表性別歧視言論。”韓國某高中英語老師任藝朗(音)的性話題討論小組,目前已有超過150名學生參與。
韓國性教育評論員金順愛(音)認為,“學生根據政府的標準成為特定的女性或男性,似乎每個人都應該按部就班地生存下去,但這忽略了現代人們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對教材修改)我沒有很高的期望,教育部本身缺乏性敏感性。” 任藝朗說,“編寫性教材的那些人,估計剛剛聽到不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