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減負_教育減負清單
我是小李滔滔,教育是我的主業。今天談談一個好消息:教師減負。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6月19日,全國規范社會事務進校園,為中小學教師減負專項整治工作視頻調度會召開了。會議亮點要點是“四個”進一步:1、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為教師減負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2、進一步細化政策措施,突出審批報備和白名單制度的剛性和可操作性;3、進一步加大督促力度,強化源頭把關、過程監督、追責問責,形成管理長效機制;4、進一步加強典型宣傳和問題通報力度,在互學互鑒中提升治理能力。
看來這次,教育部是動真格的了!
關于教師減負問題,教育界的呼聲從未停止。可謂“中小學教師苦非教育教學負擔,久矣!”
然而,近些年的落實并不到位,非教育教學工作太多了,教師身心疲憊。特別是一線教師的意見比較大,甚至有的老師一提“減負”二字就反感:減什么負,明明越減越重嘛。這是因為,有的地方表面減負,背后做臺賬應付,每次檢查前老師做一堆材料,有時加班加點到天亮。
教師減負應該減去哪些非教育教學的內容?按照老師們的反映,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一、減少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各種報表填寫。每個學期,一些行政部門都會要求老師填寫各種繁瑣的統計表格。比如學生信息表、考勤表、教學反思表、培訓記錄表、科研項目申報表、教師評價表等等,這些表格會占用老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
二、減少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工作檢查和評比。比如1、過于頻繁或形式化的校園安全檢查;2、讓老師花費過多時間在清潔工作上的衛生評比;3、行政文件檢查及評比,過于頻繁的教案、教學計劃等等的檢查,讓老師感到壓力,而不是專注教學創新;4、與教學無關的社會活動參與,影響老師正常備課上課。
三、減少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各種會議和活動。過多的行政會議,如頻繁或冗長的校務會議、部門會議等,還有一些與教學無關的培訓,和老師的實際工作需求不匹配。還有一些社交活動和慶祝活動太多了,影響了教學工作。
四、減少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各種競賽和評比。雖然競賽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但有的和學生的學科學習與興趣培養無關,而是側重于其他方面,比如體育比賽、才藝比賽等。這些活動可以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但如果需要老師花費大量時間組織參與,也會影響教學工作,并且過多的競賽也讓師生疲憊。
人常說,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明燈,教師不應該被過重的負擔壓彎脊梁,為教師減負,勢在必行。
以我的一位朋友為例。他在縣城某小學擔任班主任,任教兩個班數學。他手機上工作群有近20個,全校群、年級群、科組群、教研群、班主任群、學生家長群、學生群、臨時群等等。他每天從早上7點踏進校園,一直到學生6點半課后服務結束,他回到家都快7點半了。每天就是開不完的會,填不完的表格,看不完的工作信息,接不完的家長電話。哪里還有更多時間精力去備課上課批改作業?
所以,教育機構和學校應該綜合考慮老師的工作負擔,審慎安排會議和活動,減少老師的時間精力的不必要的消耗,以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目前,教育部已經把減負提到工作日程,而且正有序推進。減負并非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打破束縛教師的枷鎖,還教育一片寧靜的天空。給教師減負,就是給教師增力,給未來添彩!
您對當前的教育減負有何看法?歡迎留言。
——我是小李滔滔,一線教師,北大教育碩士,謝謝您的關注、點贊、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