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理事名單
近日,“云起時——鄭勤硯云居文化書畫作品展”在北京市房山區云居寺開幕。據悉,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鄭勤硯受云居寺石經文化啟發,創作了許多精品力作。展覽精選鄭勤硯書畫、瓷器等作品百余件, 展現了書畫家對傳統文化的深厚理解和獨特詮釋。
與會嘉賓參觀了“云起時——鄭勤硯云居文化書畫作品展”。此次展覽旨在以書畫為藝術載體,以云居寺為橋梁紐帶,加強藝術家與文化景區之間的交流合作。
“鄭勤硯云居文化書畫作品展”專家研討會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連輯主持,多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參與了研討,圍繞藝術家作品中對云居文化新時代風格的表達和闡釋展開交流座談。
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連輯談到,現代社會過快的運轉催生出“浮躁粗糙”的社會病,而此次書畫作品展的舉辦,顯然是一種與之對沖的力量。
他表示,鄭勤硯教授長期葆有一份對傳統的尊敬,在藝術創作態度上追求正典,于娟秀中見堂正,于優美中寓勁利,對于“書畫本來同”以及文化修養之間的關系拿捏非常好。正因為具備獨樹一幟的思想見解、學問學術、積淀內蘊,鄭教授才能堅持和堅守自己的藝術立場、藝術觀念、藝術創作手法和藝術審美取向。
北京市政協文史辦副主任、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長舒小峰談到,中國人從小學開始,受歷史教育的機會要遠多于審美教育,甚至一些文物專家也缺乏美育理念,他可以對一件瓷器的燒制溫度、工藝材料侃侃而談,卻唯獨忘記闡述器物之美。博物館工作者做過一些美育普及的努力,但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此次書畫作品展有助于推進公共美育平臺建設,為地方文化與書畫藝術家美育資源互補提供了嶄新視角。
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駐會副會長萬麗君表示,學校美育和藝術教育要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守護中華文脈根系,不斷匯集時代洪流,讓源頭活水生生不息。學校美育不僅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心靈教育,還是創造力的教育。作為新時代的高校教師,鄭勤硯教授在教育教學和美術創作中,努力踐行學校美育的使命,不忘初心,堅守教育和文化立場,為高校藝術教師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曾來德表示,鄭勤硯教授擁有真才實學,將云水禪心轉化為創作動力,以及對書畫意境與品格的追求,最終形成從研摩傳統書畫到探索創新的獨特方式。在美育領域中承擔著引領正確審美旨趣的職責,其育人之心、化人之行值得肯定和稱道。
當天,為增添活動的知識性和趣味性,鄭勤硯教授碩博士研究生團隊在云居別院門前設置非遺體驗區,游客可沉浸式參與非遺拓印、扎染、書箋、菩提花扇等項目,從制作中感悟非遺文化所蘊含的古人智慧。
(文/本報記者 趙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