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學校教育、特殊學校教育名詞解釋是什么
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師跟著節奏一邊比劃著動作,一邊用眼神和孩子們實現互動。
坐在座位上的同學們,則會和老師做出同樣的反應。
這些看起來簡單不過的互動動作,對于普通的學生來說,可能不值一提。而對于在肢體或智力上存在一定缺陷的同學們來說,走向“整齊劃一”這一步,都花了很久的時間。
這是重慶市九龍坡區楊家坪中學C區的一節特殊教育課,卻濃縮著學校多年來為了特殊教育學生不斷地付出并收獲的成果。
為了全面提升區域內學校的特殊教育水平,今天上午,九龍坡區教師進修學校召開了九龍坡區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現場會。據了解,通過本次現場會,進一步明晰九龍坡區各特教資源教室學校的職責任務和具體工作要求,進一步規范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的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資源教室為普通學校殘疾學生提供特殊教育、康復訓練和咨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進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工作,探索融合教育實現策略與路徑,全面提高區域特殊教育普及水平。
簡單的一小步
卻是特殊小朋友的一大步
在今天上午的現場展示課上,一位出生時因缺氧造成腦癱的孩子,在眾多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大方地拿著話筒站在講臺上介紹起自己制作的“飛屋環游記”成品。
這位名叫豆豆(化名)的小男孩今年上初一。班主任告訴記者,才接到他的時候,豆豆不肯說話,和他做任何交流,他都保持著沉默。后來他才得知,因為長期被“特殊化”對待,豆豆的內心產生了很大的自卑感。
為了提升豆豆的信心,班主任和同學們商議,在這個班上,只要豆豆沒有明確提出需要幫助,他就是普通孩子,可以為老師擦黑板、打掃衛生、分發作業。
慢慢地,一個公平的環境讓豆豆開始適應起來,他開始和同學們說話、談笑。
今天上午的這堂展示課中,學校的特殊教育專職老師帶領著大家觀看了動畫片《飛屋環游記》,希望大家利用桌子上的各種玩具塑料片,制作一個飛屋,因為終有一天,大家的夢想都會像飛屋的主人那樣得以實現。
動手環節開始了,同學們你找一塊,我拼一塊,你拿一塊,我送一塊,靠著彼此親密無間地協作,很快,一個漂亮的玩具飛屋就搭建好了。
如果不是特定場合下舉行的這堂課,很難看出這群孩子中,有那么一部分小朋友是肢體或智力殘疾。
所以,豆豆在臺上看似“手舞足蹈”的講述,卻引得臺下的班主任連連抹淚,“真的變化太大了。”
從臺下到臺上
看特殊教育如何融合到普通教育
楊家坪中學C區所在地區,是一個居民老區。該校也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該校負責特殊教育的負責人告訴記者,C區初中部共有11名特殊教育孩子,如何把特殊教育貫穿到普通教育中,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環境中,既能和普通學生一樣學習到知識,又能在智力開發、身體協調能力上得到訓練,是作為教育者思考的第一個問題。
在學校玉成樓一樓,總面積超幾百平米的特殊教育資源教室。
今天的展示活動中,學校也展示了一些特殊教育的教材和器具,包括感官教具、數學教育教具等等。
以展示課上同學們用到的玩具塑料片為例,就是訓練特殊孩子們重要的設施設備。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通過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最終把它們拼湊在一起,變成他們意識中的“飛屋”。
值得一提的是,光是做還不行,同學們還必須上臺介紹。
“以前請他們上臺介紹都比較困難,但我們一直注重把特殊教育融入到普通教育中,在學校在家里,大家都是普通的一份子。”負責人表示,看起來從臺下到臺上介紹只走了短短幾步,實則是邁出了特殊教育普通化的一大步。
讓更多的特殊學生
享受到特教帶來的教育利好
九龍坡區教師進修學院副書記唐杰在發言中表示,2022年,重慶市政府《重慶市“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對重慶的特教至少有這樣幾點要關注:到2025年,適齡殘疾兒童青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8%以上;到2025年,全市建成示范性資源中心20個、示范性資源教室500間。各區縣必須辦好1所標準化的特殊教育學校,鼓勵有條件的區縣建立從幼兒園到高中全學段銜接的十五年一貫制特殊教育學校。
九龍坡區一直在行動。
■2018年10月,特教學校新校舍建成開班,起點高、人員強。
■2022年4月,架構起“九龍坡區特殊教育研修坊”,運行良好。
■2022年9月,九龍坡區首次召開全區特殊教育工作會。
■2022年11月,開啟全區特教“行知杯”賽課,已辦兩屆。
■2023年6月,九龍坡區召開特殊教育研修坊專題工作推進會。
■2023年9月,聘請全區的特教兼職教研員2名。
■2019-2023年,分四批陸續建設特教資源教室,累計投入458萬元,目前已達34所。今年九龍坡區教委再次撥款建設資源教室,分年度建設了34個資源教室,各個片區、各個學段均有分布,受眾學生理論值已經達到近500人。
未來,特殊教育還將給更多適齡且有需要的兒童帶來教育上的利好,讓應該接受到特殊教育的孩子,一個也不能少。
上游新聞記者 王渝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