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教育資訊 > 正文

    思維教育_新思維教育

    思維教育_新思維教育

    孩子仰望父母的臉,看到的是自己。

    成為父母后,總渴望有一種方式,既能高質高效的教育好孩子,又能擁有親密的親子關系。

    愛因斯坦說過:“這個層次的問題, 很難靠這個層次的思考去解決。”

    意思是說:當我們陷入一個困難無法解決時,并不是能力或者方法出了問題,而是源頭就錯了。

    家庭教育也是如此。

    今天給大家分享10個關于教育的源頭思維,助你的家庭教育高質高效、母慈子孝。

    “有了孩子,就有操不完的心。”

    這是許多人成為父母后,最大的感受。

    尤其是孩子開始上學后,“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是許多家庭每天必演的“家庭劇”。

    為什么孩子屢教不改?

    因為他們教育孩子說一套、但自己生活做另一套。

    一邊教育孩子,用功讀書,出人頭地;一邊自己捧著手機,長年累月,不見翻過一本書。

    如果幾句道理,就能成就一個人的一生,便不會有那么多失足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原件,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

    “身教”重于“言傳”。

    父母如何律已,遠比如何“雞娃”更重要。

    育兒先育己,否則,99%的教育都是無用的。

    《人世間》原著中,周志剛第一次到周秉昆買的新家里去,說了這樣一段話:

    “你從小到大,爸沒怎么夸過你。

    怕一夸,你反倒出息不了啦。看來爸是對的。

    今天爸要當面夸你一句,秉昆你終于出息了。”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羅森塔爾效應”。

    意思是說:只要對某件事情,懷有非常強烈的期望,所期望的事就會出現。

    具體到家庭教育中,父母若能抱著美好的期待,相信孩子可以,孩子便不會太差。

    然而,有太多父母,和周志剛一樣,吝嗇夸獎孩子,仿佛孩子是“易碎品”,一夸就壞。

    眼里只有孩子的缺點,并用“放大鏡”無限放大。

    殊不知,能真正激勵一個人的,唯有看見他的優點。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

    希望孩子能行,父母先要相信孩子能行。

    優點越來越多,缺點才會越來越少。

    布道家查爾斯?司布真曾說:

    “我們的憂慮不會帶走明天的難過,只會帶走今天的力氣。”

    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

    太多父母將對孩子未來的焦慮,轉嫁成當下對孩子施加的壓力:

    像趕集似地幫孩子報培訓班;

    像趕海似地將孩子推入題海中;

    像陀螺似地壓榨著孩子的時間......

    在父母的壓力與焦慮下,孩子仿佛被擠壓的面包,既得不到自由地伸展,又缺少父母的陪伴與關愛。

    久而久之,孩子越教越差,親子關系也面臨崩潰。

    化解對未來的焦慮,最好的方法,是關注當下。

    若是孩子連現在都活得茍延殘喘,未來又怎么可能自由呼吸。

    給予孩子空間和陪伴,讓孩子感受到,他不是孤軍奮戰。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支持,就是平和地養育孩子。

    劉瑜在《愿你慢慢長大》的開頭提到一段與朋友的對話:

    朋友問她:為什么你決定要孩子?

    劉瑜回答:為了讓人生更完整。

    朋友反問:這豈不是很自私?用別人的生命來使你的生命更“完整”。

    朋友的話讓劉瑜陷入了深思。

    她意識到,自己找不到一個“不自私的理由”來解釋“為什么要孩子”。

    “父母”與“孩子”常被定義為:給予與被給予的關系。

    父母是偉大的,孩子是渺小的。

    然而,從來沒有人問過孩子,是否愿意來到這個世界,是否愿意讓你們成為他的父母。

    反而,孩子的誕生,是為了延續父母的愛、繼承一個家庭的血脈、亦或完成某些人生使命。

    要知道,并不是有了“父母”的身份,就是合格的父母。

    父母養育孩子,不是單方面的奉獻,而是雙雙奔赴的成長。

    降低自己的人設定位,蹲下來,讓“教”和“育”形成平等的狀態,把孩子當成年人一樣尊重,這樣的教育才會高質又高效。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在家庭教育中,“對比”就像一把無形的劍,看上去是在鼓勵孩子,對照優秀的人向上攀爬。

    實際上,對比刺傷的是孩子的自尊。

    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對比”或許有積極的激勵作用。

    對于心智、自我尚未成熟的孩子,父母的看見和鼓勵,才是滋養他們的養分。

    “別人家的孩子”固然令人羨慕,自己的孩子,才是屬于你的獨家定制。

    有人把孩子比作花,卻忘記了,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期;

    有人把孩子比作白紙,卻忘記了,紙上能畫出什么,也要看執筆的人。

    想要孩子成為優秀的孩子,自己先要成為優秀的父母。

    每個孩子都有可塑性,關鍵是父母如何教育與引導。

    父母要丟掉“橫向攀比”,學會“縱向觀察”。

    不與別人比,只和自己比,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好,就是成長與進步。

    電視劇《我們的婚姻》中,全職爸爸李宇文收到了導師帶給他的“耶利哥玫瑰”。

    看上去,像一團干草的東西。兒子看了好奇,一句句向爸爸詢問。

    爸爸便拿出禮物盒中導師寫的說明,一句句耐心地念給孩子聽。

    得知所謂的“玫瑰”,并不是真的“玫瑰”,而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地衣,哪怕已經干枯好幾年,只放在水里泡幾天就能復活。

    于是,爸爸拿出水盆,和孩子一起,靜待“玫瑰”能否開放。

    難怪網友們說,李宇文是爸爸的“天花板”。

    比起催著孩子寫作的父母,李宇文的處理方法,簡直是“教科書”級別。

    面對孩子略顯幼稚的問題,耐心地給予解答;

    面對孩子磨蹭的生活習慣,耐心地給予等待。

    優質的產品,需要時間去打磨;優秀的孩子,也需要用心地養育。

    放下催促,靜待花開,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經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

    “你現在的年紀,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好大學,家里的活不用你操心。”

    殊不知,一切學習的成果,都需要經過生活的檢驗。

    而在實踐中獲得的知識,遠比課本知識,更令人印象深刻,理解透徹。

    生活,才是孩子人生路上最好的學校。

    父母就是這所學校里的“老師”。

    區別在于:

    有些“老師”只會簡單的給予答案,讓孩子跨越思考的苦、躲過失敗的傷;

    有些“老師”則舍得將生活還給孩子,讓孩子親生體驗生活中的艱難險阻、難易抉擇。

    真正懂教育的父母,往往會站在孩子的身后去引領。

    而不是一味沖在前面,替孩子遮風擋雨、掃清障礙。

    要知道,父母不可能永遠守護著孩子,障礙卻伴隨著人的一生。

    所有教育的結果,終將回歸生活。

    把孩子放在生活中去歷練, 這是最快、最實用的成長方式。

    谷愛凌小時候,在滑雪之前,還學過很多“技能”。

    彈鋼琴、跳芭蕾、越野跑、足球、藍球、射箭、騎馬、攀巖等等。

    滑雪是后來才喜歡上的。

    孩子心性不定,由著孩子去嘗試,不是浪費時間、浪費金錢嗎?

    谷愛凌的媽媽是這樣說的:

    “你要去試一遍,最不好的結果就是你不喜歡,但萬一特別喜歡,你就是賺了。”

    教育,不是將知識硬塞給孩子,更不是感覺什么對孩子的未來有利,就去學什么。

    聰明的父母,會遵循一個原則:尊重孩子的興趣。

    一旦有了興趣,便會產生熱愛,當一個人愛上一件事,便擁有本能的全情投入。

    強迫孩子學習他不喜歡、不愿意的東西,不僅學不好,還會破壞孩子對學習的自信心。

    從孩子感興趣的事入手,讓孩子找到學習自信,孩子才有可能“來者不拒,學之能強”。

    一位教育家曾感嘆道:

    “有時候,因為親子關系出了問題,家長‘管’比‘不管’還糟糕。”

    許多家庭中,都有這樣的現象:

    以前孩子很聽話,現在說什么都不聽,整天對著干;

    以前孩子總是粘著父母,現在呆在一起整天都可以不說話;

    學校成績一塌糊涂,回家只會玩手機......

    看到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除了生氣,就是四處“求醫問藥”,如何將孩子從“萬惡的深淵”中拉回來。

    殊不知,“藥”就在父母手里。

    孩子的“不好行為”背后,通常都是“內心的呼喊”。

    當孩子的內心需求,長久得不到滿足,就會本能的找一條路自救。

    一切教育的基礎,都是建立在好的關系上;

    一切教育的結果,都是親子關系的結果。

    關系越好,孩子才更愿意信任父母。

    關系越好,孩子才更愿意接受父母。

    教育學家桑代克做過一個試驗:

    將一只餓了的貓,放進一只箱子里,在箱子外面放了一條魚。

    起初,貓只會漫無目的的亂咬、亂撞,無意中碰到箱子里的腳踏板,箱門就打開了。貓成功拿到食物。

    之后,桑代克多次將貓關進同樣的箱子,直到最后一次,貓一進箱子,就能熟練的打開關,逃出箱子。

    這個試驗的名字叫“試錯學習”。

    教育孩子,亦當如此。

    犯錯是人生的必然,無論什么樣的父母,都不可能把孩子教育得“不會犯錯”。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幼兒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害怕孩子犯錯,便阻止孩子動手,是在限制孩子成長。

    犯錯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

    允許孩子犯錯,孩子才會走向“對”的人生。

    11

    教育家盧梭曾說: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教育的基礎是家庭。”

    如果說孩子是海上的航船,那父母就是船上的擺渡人,孩子能在哪個港口停泊,很多時候靠的是父母的駕駛技術。

    孩子未來的模樣,其實早就印刻在父母的教育中。

    教育孩子是場修行,為人父母的我們在這個修煉場上,都要學著改變,更要學會反思。

    因為不同的道行,指引孩子走向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就像心理學家溫尼科特的那句話:“孩子仰望父母的臉,看到的是孩子自己。”

    教育唯一的王道,就是執著地栽培自己。

    和孩子比肩前行,步履不停,成長不歇。

    來源:薩提亞育兒

    作者:吳漾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www489tv.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同性女女黄h片在线播放| lisaannvideos办公室| 日韩激情淫片免费看|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色聚网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亚洲另类专区欧美制服| 夫妇交换性3中文字幕| 久99频这里只精品23热视频| 极品丝袜乱系列在线阅读| 亚洲色欲色欲www| 美女爽到尿喷出来|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1麻豆国产级在线| 很污很黄能把下面看湿的文字| 久久伊人精品热在75| 欧美一卡2卡3卡4卡公司|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亚洲剧场午夜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人妻 | 国产明星xxxx视频| 99re精彩视频| 尤物网址在线观看日本|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最近2019年中文字幕国语大全|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 真实男女xx00动态图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影视 | 亚洲欧美电影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国产一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 国产精品吹潮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老熟女网站|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成人A级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 日本19禁啪啪无遮挡免费动图|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