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教育局-丹陽教育局招生辦電話號碼
揚子晚報網11月14日訊(記者 萬凌云)江蘇教育現代化30周年新聞發布會鎮江專場14日上午在鎮江舉行。丹陽作為鎮江乃至江蘇的“教育重鎮”,教育局局長丁葉俊到場并回答記者提問。
會場
今年4月份,全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座談會在丹陽召開。現場,有記者提問:作為鎮江范圍教育體量最大的轄市,丹陽在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取得什么樣的成效?
丹陽市教育局局長丁葉俊
丁葉俊說,丹陽是鎮江范圍教育體量最大的轄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40所,在校學生12.7萬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有學校61所,在校學生近8.4萬人。
丹陽教育除了體量大,還面臨著區位發展不均衡等問題。而之所以能有效推動義務教育從“機會公平”向“質量公平”轉變,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跨越,作為丹陽教育的“當家人”,丁葉俊坦言: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政府層面保障有力。丁葉俊介紹,丹陽市出臺《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促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形成“兩級政府合力、部委辦局聯動、社會各界參與”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格局。丹陽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教育系統實施“縣管校聘”等區域性改革項目,不斷激發丹陽教育活力;在確保財政投入兩個“只增不減”的基礎上,努力擴增教育資源并改善辦學條件,近年來全市新建和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11所,新增學位8160個,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創成省級智慧校園。
其次,丹陽教育行政部門主動作為。一是強力推進兩輪“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徹底打破績效分配“大鍋飯”、崗位設置“排排坐”等弊端,以硬性規定和激勵政策共引導1000余名骨干教師從城區學校向農村學校流動,激活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一池春水”。
二是以城區優質品牌學校領銜,組建覆蓋所有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的12個教育集團,以“資源共享、幫扶共建、質量共優、特色共顯”為目標,組織 “共研共培”活動2000余次,參與教師8萬余人次,有力促進了區域義務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
三是常態化使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不斷充實和完善本土優質教學資源庫,為學校配備遠程教研視頻系統,推廣“大數據教學管理”新模式,以數字賦能,促進減負增效。
此外,丹陽基層學校積極實踐。丹陽全市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學生核心素養提升,深化轉變育人方式的研究與探索。
近三年,丹陽市基礎教育“內涵建設項目”省級立項36個,其中農村學校12個;鎮江市級立項54個,其中農村學校29個,有力促進了辦學內涵和品質的提升。
丁葉俊強調,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追求所在。“我們將始終堅持教育初心,奮力打造高品質活力教育丹陽樣態,為鎮江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丹陽力量’。”
校對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