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博特教育機構;華博特教育機構正規么
編者按:
作為浙商之源,衢商離開了家鄉,來到了省會杭州。同飲一江水的衢商,在錢塘江畔,求學,生活,創業。他們的故事,充滿了傳奇。
今年,杭州衢州商會和《衢商》雜志戰略合作,開展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尋找最美杭州新衢商”活動。征集面向杭州衢州商會所有會員展開。讓我們一起沿著他們創業的足跡,聽他們講述杭州新衢商的故事。
徐前,浙江衢州衢江人,華博特教育集團創始人、浙江省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領航導師、杭州衢州商會副會長、杭州衢州新生代聯合會副主席、杭州市杰出創業人才、杭州大學生創業之星、彩虹計劃發起人、杭州市高科技企業孵化園區基層工會委員、浙江華博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支部委員會書記。
一個專注于繼續教育的教育集團怎么才能在市場上爭取一個份額,與資本雄厚的其他企業獲得同等的競爭地位,這是需要長久考慮的問題。
華博特的創始人——徐前,在創立華博特之前如他自己所言是一個“三無”人員,無背景、無資金、無學歷。如何從一個“三無”人員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戰,成為一個行業里的領先者?我們從這個問題開始了解華博特。
以人為鑒,重塑自我
他,自小生活在農村,艱苦的生活磨礪出他吃苦耐勞的品性。初中畢業的那個暑假來到外地干起了水電工的活。每天天沒亮就起來,即使中午也要頂著烈日進行工作,晚上到家帶回的是一身的勞累。“那時拎著工具坐公交車,旁邊的人都不敢靠近我,臟呀!衣服上滿是泥土,皮膚也被曬的焦黑。沒人理解你,沒人認同你,也沒人愿意接近你,這就是我當時的狀況。”在這段不被外人理解的歲月里,他懂得了人要學會自我尊重,要學會自我認同,更明白了所有的東西都不是理所當然的,都是需要自己去爭取的,也可以說這段歲月是他學會換位思考,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起點。
新追求,新起點
他第一次創業是在同學間進行二手手機轉賣,這第一筆財富讓他比較悠然地度過了高中三年的時光。但在轉賣手機這一過程中他明白了誠信是無法用金錢衡量,創立華博特教育集團后,他將“以誠待客”的理念貫穿在企業管理中。
創業初期沒有起始資金,他就從同學那里借錢。當筆者問及是否有人愿意借錢時,他猶如俏皮孩子一般帶著十足的神氣,大笑道“我那時人緣可是很好的!我平常很愿意去幫同學們的忙,而且我說什么時候還錢就什么時候還,連一個小時都不帶差的,所以他們很相信我。”正是這種誠信,在為他贏得好人緣的同時,也讓他初嘗了成功的滋味,使得他創業之路越拓越寬。
步足教育,源于情懷
2009年5月21日,華博特教育集團出現在世人的眼中。近些年來為拓展服務范圍、擴大影響,集團建立健全立體服務平臺,多維服務網絡,線上線下無縫對接,管理從傳統雇傭關系轉變為項目合伙人制、項目經理引進與培訓、現代管理制度完善、細化服務管理體系建立,通過兼并收購,走向了更廣袤的市場。
十來年的時間華博特的發展越發成熟。從最初的以“讓學習成為習慣”為核心價值,到現在延伸出“讓付出成為習慣”的感恩文化,集團積極回饋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學員的信任,熱心公益,發起了“彩虹計劃”助學公益,為偏遠山區捐資捐物。這些都是筆者在和該公司的員工聊天時得知的,反而在正式的采訪徐前先生時,他只字未提,仿佛這就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
對于繼續教育,那么華博特是如何做到區別于其他教育機構,如何找準自身的特色定位的呢?
“華博特不同于一般教育機構的地方在于‘定制’,我們實現了課程設計的定制與人群定位的精準分析的結合,圍繞著客戶所在的各個行業,以及現在的企業與社會發展的經濟形勢與趨勢設置課程。”徐前結合自己上過的8年的總裁班的經歷來看,認為現在一般的教育機構沒有實現人群的精準定位,更沒有針對不同人群來設置課程的實際操作。這對于華博特來說就是一個創建自身特色的巨大契機,如今這一特色更是成為推動華博特持續發展的動力。
交談時發現他對教育具有特別的情懷。“華博特教育集團只是一個希望能給與別人幫助,讓他們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生活的助力”知識改變命運,這絕對是對當下社會最真實的反映,這種趨勢下,知識成為自主選擇人生的前提條件。而華博特將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能力儲備體系。
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既可以看成是華博特的特色發展的一部分,也可以看成是華博特回饋社會,回歸到教育本身的一種“企業良心”。這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他的教育情懷。他說“教育與企業是不同的,華博特希望做的是能夠回歸到教育,能夠成為一個辦公益性的企業”。
我們都堅信一個具有社會價值的企業才是公眾最為需要的、最值得信賴的、最先選擇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