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電話號碼是多少
來源:【紅星新聞網】
成都市武侯區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成都市明遠書院學校
□潘萬勇 鄭燕 盧韻笛 (圖片由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提供)
近日,位于成都市武侯區的老牌名校棕北小學原址重建,華興小學成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都附屬學校教育集團的一員,還有成都市明遠書院學校、成都市龍江路小學高翔分校孕育而生,2023年武侯區內又有4所學校被評為成都市“新優質學校”,11所幼兒園通過省示范園、市一級園評估驗收……隨著“硬件”的持續提升,“軟實力”的全面增強,武侯教育向市民交出了一份喜人的成績單。
2023年,武侯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積極構建“五育并舉”人才培養體系,聚焦教育優質均衡目標,持續推動武侯教育高質量發展。
站在新的起點上,武侯區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教育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增強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級,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武侯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激發新活力、培育新優勢、構建新格局。
優化區域教育布局 全面構建高質量供給新體系
2023年,為建設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武侯區堅持以民生需求為導向,通過引進名校教育資源、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老舊學校改造提升、薄弱學校技術賦能等方式,加快推進教育類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公共資源與城市發展和區域人口相匹配。全區共計建成投用成都市龍江路小學高翔分校、成都市玉林小學果堰分校等7所學校(幼兒園),新增學位12080個。
這一年,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品牌輻射帶動作用,集團辦學成果顯著。以擁有6個校區,涵蓋高、初、小、幼4個學段的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都附屬學校教育集團為例,武侯區借助高校優質辦學資源,在人才培養、師資共建、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了深層次、全方位、多領域的深度合作,真正實現高校優質資源支撐、帶動基礎教育學校快速發展。
前不久,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一批義務教育階段“新優質學校”,其中武侯區有4所學校上榜,分屬“龍小系”和“川大附小系”。這些年來,武侯區著力建設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按照“名校+新校”等方式,以集團化帶動學校協同發展,截至目前,武侯區已建成14個名校集團,帶動43所成員學校發展。
2024年,武侯區將聚焦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入實施新一輪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三年攻堅行動,推動品牌學校向三環外布局。結合“三個做優做強”重點片區打造,武侯區將向悅湖、她妝美谷等重點片區布局14所學校,推動品牌學校等優質資源進一步聚集。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保障群眾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實施率達100%,優質教育、醫療、養老服務更加均衡。
按照《武侯區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年—2026年)》,未來三年,武侯區將以優校行動為基礎,聚焦優質教育資源總體不足、配置不均等問題,緊緊圍繞“三個做優做強”,進一步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加快構建幼有優育、學有優教的高質量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力爭到2026年,全區優質學校覆蓋率達85%以上。
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充分發揮校家社協同育人功能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如何呵護好孩子心理健康,成為一道重要的民生課題。為破解這一難題,武侯區積極構建學校主導、家庭參與、社會協同的育人新格局,探索形成“黨委主抓、學校主導、家庭參與、社會協同”的家庭教育共同體,先后獲評“全國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全國家庭教育實驗區”“全國家庭教育創新實踐基地”等稱號。
政府推動,促進協同育人制度建設。武侯區委、區政府出臺了《關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二十條的實施意見》,全面開展心志教育、運動素養、教育評價、家風建設等工作。該區組建了由區委相關負責人任組長、多部門相關負責人為成員的協同育人工作領導小組,將協同育人工作納入文明創建活動、未成年人工作考核體系,納入對學校年度督導評估考核,納入家長學校工作評價。
學校主導,搭建協同育人工作平臺。武侯區通過強化“五項管理”,提高課堂育人質量,全面推行“托管+拓展”課后服務模式,壓減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率達94.87%;率先推廣“每天一節體育課”,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98%以上。健全三級課程體系,常態化開展各類心理教育活動;實施學生數字畫像,助推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多方支持,營造協同育人工作格局。2023年,武侯區教育局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合作,全面開展心理測評、危機干預、專業培訓、課程建設等重點工作,為全區青少年提供專業心理健康服務和優質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探索“武侯家長學校”機制、課程、形式、路徑,著力破解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不充分、家庭教育資源單一等問題。
下一步,武侯區將進一步加強系統謀劃,通過“充分發揮學校育人主導作用”“切實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全面構建社會支持服務體系”,持續完善工作機制,推動部門聯動,切實增強育人合力,全力推動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高質量發展。到2026年,將建成市級家長學校子校20所,培育家庭教育種子指導師150名。
加快推進智慧教育 回應社會之變、時代之問
新時代,我國著力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更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需求和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突出問題?武侯區加快推進智慧教育,探索教育數字化轉型,回應社會之變、時代之問。
作為全國首批區縣級“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單位,武侯區圍繞“為學生發展提供適應的教育”,以數據為支撐,建設武侯教育數據中臺,縱向融合省、市、縣、校、個人的五級數據,橫向對接其他行業部門,打破“數據孤島”,逐步探索“用數據對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服務、用數據創新”的現代治理新模式。
在北京舉辦的“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會”上,武侯區分享了區域智慧教育創新實踐,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南區學校校長金艷以“數據賦能、精準育人”為主題,分享了“五育融合”下的數據畫像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的實踐經驗。“數據賦能、精準育人”,即學校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五育”融合貫穿學生學習成長全過程,幫助每個孩子全面、精準地挖掘優勢潛能,形成兒童數據畫像,以此撬動學校教育教學內涵發展。
目前,武侯區已發展五育融合育人課程建設項目學校69所,其中中學10所、小學28所、幼兒園31所。
2024年,武侯區將以“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為引擎,圍繞“學生畫像指導成才工程、智慧體育健康保障工程、教師數字畫像引領發展工程、教師行為AI觀測工程、學校綜合督導評估工程、‘一網通辦’窗口建設工程、‘智慧安防’場景打造工程、‘數據中臺’基座夯實工程、資源畫像建設服務工程”,加快推進區域教育數字化轉型,助推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改革,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以教育現代化助推中國式現代化。
編輯:鄧思璐 責編:董樂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