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教育培訓機構;山東教育培訓機構有哪些
作者 | 張沉浮
出品 | 教培校長參考
本文共20000字,閱讀需30分鐘
導語:
作者從北京去到山東,用12天時間參訪了7個城市的9家教培企業。
在北上廣以外的非中心城市,百萬規模的線下教培機構,如同毛細血管一般遍布中國各個角落。讓我更直觀地明白,為什么好未來和新東方兩家加起來不超5%的市場份額,整個在線教育也不超10%的市場份額。
僅就山東而言,總人口過億,1800萬學生存量,1000家民辦學校,30000家教培機構,民辦教育市場規模超1000億元。當然也必須正視,0家教培上市企業、0家教育獨角獸企業,這讓以教育大省自稱的山東難免有些尷尬。
在走訪期間,我觀察到新東方、好未來等全國性教培企業正在用3中方式向下沉城市布局:用線下學校入局、用雙師模式滲透、用直播網課截流。濟南大智、濟寧智博威、臨沂新概念、淄博領先等一批當地教培領軍者,也在通過各種方式增長擴張,主要有“單品類多地域擴張”和“多品類單地域擴張”兩種擴張模型。
通過本篇文章,或許能重構你對山東教培行業以至中國教培行業的認知與想象。
目錄:
一、前言:
焦慮!焦慮!焦慮!
100萬,84萬,66萬,27萬。
這四個逐漸遞減的數字,折射出來的是大多數山東學子的青春。
山東省臨沂市的采薇剛參加完2019年的高考?!拔覀儼嘁还?8個學生,最終19個本科。我今年沒發揮好。”她繼續表示:“不會復讀,我們是最后一屆文理生,下一屆是新高考‘3+3’,明年高考也不占優勢?!?/p>
高考這一關,對山東考生無疑是殘酷的。根據國金證券統計,100個適齡考生,只有4個能進入211高校,遠低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
考上本科,考上“211”,畢業之后呢?
據官方調查,山東高校畢業生在山東月薪平均不到4000元。其中,非師范生的平均月收入為3848.70元,師范生大多數月收入2000-3000元。另一方面,山東省各個城市的房子,均價超過1萬/平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從2007年到2019年,采薇個人的求學歷程,就是整個山東教育的縮影。
2019年,和采薇一起踏入高考考場的山東考生為55.99萬人,比去年考生數增加了1.14萬人。再加上春季高考,這一年山東高考人數達65萬人。最終,春季高考共錄取本科1.09萬人,夏季高考共錄取本科26.8萬人。
2016年,采薇經歷了中考,順利進入縣城一個不錯的高中。大多數人可能還不清楚,中考的淘汰率完全不亞于高考。根據官方數據,2016年整個山東省順利進入高中階段的人數是84.6萬人,其中普通高中教育招生僅為55.78萬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28.82萬人。55.78萬人的基數是多少?答案是100萬人。
2013年,整個山東省初中招生101萬人,這個數據跟2007年進入小學的數量幾乎吻合。畢竟九年義務教育的政策,將小升初的入學率保證了下來。
2007年,采薇就是在這一年進入的小學一年級,2013年升入初中。某種意義上,從入學開始,她便加入了一個百萬量級的賽跑。其他每一個接受過山東教育的學生,都是一輪又一輪“百萬賽跑”的參與者。
在每一段“百萬賽跑”里,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渾身上下都充斥著共同的情緒——焦慮、焦慮、焦慮!
顯然,這股原始而又渾厚的焦慮,又將傳導到教培市場上。
二、山東教培行業概述
1、人口規模:山東人口過億,臨沂、濰坊、青島位列前三
人口數量和結構和教育培訓密切相連。官方數據統計,山東省常住人口規模過億。其中,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17.21%,15-64歲人口占68.80%,65歲及以上人口占13.99%。
根據各省出生數據顯示,山東依舊是最能生娃的省份之一,出生人口數量占全國1/10。當然,另一個趨勢也在顯現,近幾年雖然放開了二胎政策,山東的出生人口數量卻在逐漸遞減,這值得山東教培從業者關注和思考。
自萊蕪并入濟南后,山東省現轄16個地級市。以下各城市常住人口排名,臨沂、濰坊、青島、濟南、菏澤位列前五。(備注:萊蕪并入濟南,人口數量也計入濟南。)
2、公立教育:山東1800萬學生存量,領先全國其它省市
2018年,山東省共有幼兒園20231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725所(其中普通小學9674所,普通初中3051所),普通高中 620 所,中等職業學校(不含技工學校)398所,特殊教育學校149所,高等學校156所(其中普通高校145所,成人高校11所),研究生培養機構33處。
幼兒園在園幼兒307.55萬人,小學教育在校生725.97萬人,初中教育在校生345.72 萬人,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164.21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 75.01 萬人,普通本??圃谛I?204.08 萬人,研究生(含在職研究生)12.13萬人。
3、民辦教育:山東民辦學校和教培機構的市場規模超1000億元
其中,山東省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9848所,在校生309.7萬人,分別占全省學??倲岛驮谛I倲档?8.8%和17%,民辦教育已逐漸成為山東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培機構方面,全省教培輔導機構超過30000家,中小學參培率超40%,平均費用為6000元,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教培校長參考》考察發現,其中在山東省省會濟南,常規高中輔導班一名學生一年能花費兩三萬,沖刺班、個性化輔導更多。據資料顯示,全國中小學生參培率為37.8%;農村為21.8%,城鎮為44.8%,平均費用為5021元。
民辦學校市場規模=生均學費X在校生規模,教培機構市場規模=生均學費X參輔率X在校生規模。從而推測,山東省民辦學校和教培機構的市場規模整體超過1000億元。
4、教育企業:山東0家上市企業,0家獨角獸企業
2018年教育準獨角獸企業TOP50,有32家位于北京,10家位于上海,包含廣州和深圳的其它城市共有8家。2019年教育企業市值/估值TOP50,有27家位于北京,12家位于上海,其它城市共有11家。兩次榜單中,均未出現山東的教培企業。
0家教育上市企業、0家教育獨角獸企業,山東難免有些尷尬。唯一的一家世紀天鴻在A股上市,屬于泛教育領域,還是以圖書出版為主營業務。
沒有巨頭一家獨大,也意味著山東眾多教育企業仍有快速發展的空間,有希望成為地方教育龍頭或者教育科技獨角獸,進而實現IPO上市。
5、山東教培行業領軍者
6、山東教培行業融資者
三、山東教培行業發展環境
1、政治政策:嚴管學前教育和校外培訓,利好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
2017年《山東省“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里專欄提到民辦教育發展計劃。推進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教師同等待遇試點。支持民辦高校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民辦學校管理者能力提升培訓計劃。推進民辦高校注冊入學、自主招生改革。健全民辦學校辦學督導評估體系。
教培機構方面,2019年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主要對校外培訓機構場所消防備案、許可問題,提出了新的解決思路,以破解消防驗收歷史遺留等瓶頸制約問題。同時,明確了培訓場所面積“最低200平方米、教學用房不少于2/3”、“提供寄宿的,生均宿舍使用面積不低于3平方米”、“不得使用居民住宅、租賃或借用中小學校校舍、場地作為辦學場所”等設置要求。
整體而言,山東的教培政策緊跟國家的教培政策走。其中對教培企業影響深遠的國家級政策主要有6條:《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課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送審稿)》、《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
所有的政策指向簡單可以凝練成兩句話 :嚴管學前教育和校外培訓,利好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
2、經濟:基礎仍舊厚實,發展開始落后
一方面,山東經濟基礎仍舊厚實。根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整理:
到了2018年,山東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49元,比上年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97元,增長7.8%。其中,教育文化娛樂增長速度最快,城鎮居民增長10.7%,農村居民增長10.9%。
山東省全年生產總值(GDP)超過72678億元,教育文化和娛樂的支出占居民消費的比重不斷上升,其中農村的增速,略高于城市的增速。
另一方面,山東經濟發展開始落后。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說的最為直接明了:與標兵的差距越來越大。經濟總量,我省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億擴大到2017年1.72萬億;與江蘇的差距由50億擴大到1.32萬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我省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約1350億擴大到2017年的約5200億,與江蘇的差距由約770億擴大到約2100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也呈現繼續擴大之勢。
3、社會文化:重體制、重教育、重禮儀
第一,重體制。山東喜歡把工作職業分成兩大塊:“體制內”和“體制外”。這使得公立教育有很好的發展,很多民辦教育也選擇做成非營利性學校。比如山東藍翔技師學校做成現在的山東藍翔技師學院,其校長、老師也成為受尊重的體制工作者。其它的民辦學校和教培機構,也盡可能做成“學?!保胫约豪狭诉€能把“學?!边@個優良資產傳遞給下一代。山東人重貴不重富的觀念,仍然在發揮著深遠影響。
第二,重教育。山東的教育風氣很濃厚,這在學校這個場景內體現的尤為突出。比如一個山東學生,小學要背誦《弟子規》、《三字經》,到初中高中必然要投入到地獄式的學習中,跑步去食堂、宿舍熄燈后打手電筒、課前唱歌宣誓……這些基因還會伴隨學生進入大學,比如傍晚在曲阜師范大學逛一圈,能發現很多學生搬著“馬扎”在各個角落挑燈學習。在課外教培場景,大多培訓機構都會從傳統文化和語言培訓起步,進而在拓展到課外輔導和素質教育。
第三,重禮儀。無論是孔孟之道還是水滸之道,山東人的重禮重義的性格根深蒂固。這些禮儀,在從政經商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倘若在山東創業做教培機構,必然要跟當地領導打好關系。倘若在山東談投資并購或著商務合作,必然也要跟教培校長處好感情。山東的酒桌文化和北京的咖啡文化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應該成為外來人踏上齊魯大地的必修課。當然,在重禮重義上,青島、煙臺等膠東地區要弱于魯西南地區,顯得更加功利,也顯得更加開放。
4、技術: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變革機遇或正悄然滑過
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關于重要科技成果的數據如下:
劉家義書記也指出,“2016年,山東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33.8%,分別比江蘇、浙江低7.7和6.3個百分點,比近鄰河南還低1.1個百分點;
全社會科技研發經費支出占比2.30%,分別比廣東、江蘇、浙江低0.22、0.32和0.09個百分點;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量廣東有2.4萬件,我省1399件,僅為廣東的5.8%。這些數字,反映的是我省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警醒的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正從我們身邊悄然滑過。”
全國互聯網企業百強山東省只有2家,排名都在60名以后,滴滴打車、支付寶、微信紅包等具有超前引領作用的創新模式,都沒原創在山東。服務業仍以傳統的交通、商貿、餐飲住宿等傳統服務業為主,現代服務業發展較慢。
從教培行業來看,前文也提到山東沒有教育獨角獸企業,在線教育企業也少之又少。整體來看,山東的教培企業對技術的態度也比較冷靜。
在山東,不僅沒有出現教育獨角獸企業,也很少有企業高喊AI教育、VR教育等概念,甚至在線教育和STEAM教育也很少被談及。對于一些發展了十幾二十年的本土教育品牌,企業更重視既有業務版圖,強調深耕與務實,也愿意“專而精”和“小而美”。
5、資本:一級和二級資本市場均低于其它省市
據悉,注冊地在山東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僅占全國的2.8%,相當于浙江的1/4、江蘇的2/3;管理基金規模僅占全國的1.4%,相當于浙江的1/5、江蘇的1/3。境內上市企業和“新三板”掛牌企業數只相當于江蘇的1/2、廣東的1/3。這種大趨勢,也直接反映在教培領域。
從山東教培行業來看,泛教育上市企業僅世紀天鴻1家,教培行業0家上市公司,0家獨角獸企業。公開披露完成融資的企業近50家,遠遠低于北京、上海,也跟浙江、江蘇、四川等省份有明顯的差距。這直接顯示出,山東教培行業資本化的落后和不足。
在實地走訪考察中,亦能發現企業對資本的態度也比較謹慎。濟南的大智教育在資本層面比其它企業要領先,此前掛牌了新三板,也喊出了“二次創業,再出發”的口號,現在也選擇了摘牌。其它的眾多頭部教培機構,大多對資本并不熟悉,也也不會在近期的規劃里把投融資放到顯著位置。
樸新曾在山東收并購了一些教培機構,比如在濟南就收購了道真、啟儒、德林三家機構。但《教培校長參考》在考察參訪中發現,當地大多優質的教育資產并不愿意被低價收購。
“我想純粹一點做教育,被資本并購之后,學校和自己的關系就不大了,而且跟資本結合的后很容易受他們控制。具體不知道資本會怎么控制被投機構?!鄙綎|的大多數教培校長,與其說在經營一個資本企業,不如說是在建造一個家族事業。相較于出售套現,更注重穩定與傳承。
四、市場供需、競爭和產業鏈分析
整體來看,山東的 “教培機構—老師—學生家長”的供需鏈條也呈現出一些顯著特征。
供給方面,量大而質不足。一方面優質供給不足,比如語言培訓機構缺乏外教,K12輔導機構缺乏畢業于著名高校的老師。比如,山東省濟寧市里沒有大學,這使得當地培訓機構無論是招聘全職還是兼職的老師都有很大難度。另一方面,山東的民辦學校和教培機構的數量較多,競爭較激烈。
需求方面,縣城的家長仍喜歡“物美價廉”,價格仍是最受關注的因素。當然,年輕新一代家長的“新需求”也尚未被滿足,不少教培機構已經開始布局少兒英語、音體美培訓、STEAM教育等賽道,切入低幼年齡段。
1、教培機構:正成為山東教育行業的強有力的支撐
其中,山東省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9848所,在校生309.7萬人,分別占全省學??倲岛驮谛I倲档?8.8%和17%,民辦教育已逐漸成為山東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培領域方面,全省教培輔導機構數量超過30000家,中小學參培率超40%,平均費用為6000元,教培機構正成為山東教育行業的強有力的支撐。
2、機構競爭:新東方、好未來等巨頭高調進場,本土教培機構深耕當地
首先,當地教培機構面臨的競爭將是全國性K12教培機構“七雄”的入場:新東方、好未來、精銳教育、學大教育、昂立教育、樸新教育、卓越教育。其中新東方和好未來的年營收最高,兩家占據國內市場的5%。
此外,以VIPKID、學而思網校、跟誰學、猿輔導、作業幫、掌門1對1為代表的在線教育企業,包括松鼠AI等新形式的加盟校,也將對本土教培機構形成一定影響。
以中公教育、東方教育(新東方烹飪學校母公司)、達內科技、尚德機構為代表的職業教育,也在侵蝕本土教培機構的市場份額。
因為山東教培機構多為K12教育,現對全國性K12教育企業頭部進行梳理分析,數據根據各家公布的最新財報和公開數據整理,以供大家參考。
整體來看,全國性教培機構的入場方式,大致分為三種:用線下學校入局、用雙師模式滲透、用直播網課截流。
1)用線下學校入局:學而思在2013年就進入了濟南,同年學而思教育正式更名為好未來集團,之后,好未來的學而思又開到了煙臺、青島、淄博、濰坊等地區。新東方主要布局了濟南和青島,此外山東當地還存有新東方部分品牌的加盟校。學大教育進入到了濟南、青島、煙臺和威海。此外,精銳教育也進入到了青島。
2)用雙師模式滲透:雙師模式也分為兩種,新東方和學而思等為主的B2C自營模式,高思和外教易等為主的S2B2C合作模式。對當地機構形成競爭的多是自營模式,其中好未來便是通過B2C的雙師模式進入到山東的臨沂、濟寧等地,新東方也是通過B2C的雙師模式進入了山東的泰安等地。此外,好未來旗下的未來魔法校也開始布局S2B2C合作模式。
3)用直播網課截流:好未來的學而思網校,新東方的新東方在線,VIPKID、學而思網校、跟誰學、猿輔導、作業幫、掌門1對1等在線教育企業,都通過直播網課的形式覆蓋全國各個地區。當地教培機構校長最擔心的是,新東方和好未來會通過低價的網課截流,之后再通過雙師校和直營校增加個性化、互動性的服務,打線上線下配合的模式。
據了解,好未來還在山東的部分城市接了政府工程,做學校的信息化管理。用智慧學校做ToG,用雙師模式做ToB,再用線上網校和線下直營校做ToC,好未來的布局顯得密不透風,全面布局、全線出擊。
3、教培人才:需求量不斷上升,占總行業的近6%
據齊魯人才網統計,從2016年開始,教育/培訓行業的人才需求量占全部行業的比重呈不斷上升趨勢,到2019年上半年,人才需求量占比達到5.98%。
山東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省內教育氣息濃厚,其次山東作為全國第二大人口大省,教育行業市場十分廣闊,而且受“官本位”和“重體制”思想的影響,山東熱衷公考招錄和考研考證的人群數量也很龐大,教培行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其中,作為儒學圣地重教育,濟寧(備注:濟寧包含曲阜)成教育/培訓行業需求占比最大城市。從山東省16地市教育/培訓行業人才需求量占比排名來看,濟寧教育/培訓行業的人才需求比重排名第一,人才需求占城市總需求的6.77%;其次是泰安,占城市總需求的6.41%;濟南排名第三,比重為6.33%;淄博和濰坊的教育/培訓行業人才需求占比相對較低,分別為4.99%和4.7%。
4、教師薪資:臨沂、濰坊“盛產”老師,濟南、青島老師薪酬破6000
據齊魯人才網數據統計,山東省16地市教育/培訓行業的平均薪酬均破5000元,其中濟南和青島雙雙突破6000元。(注:以上樣本數據只包括通過招聘進入學校單位及教培機構的非在編教師的樣本數量。)
《教培校長參考》具體實際考察也發現,像臨沂、濟寧等可以代表山東中等平均水平的成立,教培機構的教師工作一年薪資能達到4000-5000元,工資構成大多分為底薪+課時費,并且教培機構還會提供住宿等生活保障。
5、學生家長:數量依舊龐大,重視早期教育,接受在線教育
前文也有提到,山東學生存量1800萬。其中,中小學參培率達40%,平均費用為6000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據資料顯示,全國中小學生參培率為37.8%;農村為21.8%,城鎮為44.8%,平均費用為5,021元。
近幾年,80后、90成為家長的主流群體,年輕家長對于教育質量有自己的“新需求”:素質教育、在線教育等原來越被關注和接受。根據億歐智庫調查顯示,大學本科/??飘厴I的80后父母,是目前在線教育購買者的主流群體。并且,家庭收入越高,父母越是認為孩子中小學階段學習成績對今后人生影響比較大。此外,教培校長也向《教培校長參考》表示,父母越來越重視早期教育,看好低齡化的優質教育的發展前景。
6、山東教培產業鏈:從C2C到B2C到S2B2C
最簡單的線下教培模式是C2C,大多是夫妻辦學、老師辦學,“老師+教學中心+學生”即可構成,負責人既承擔老師的教學職責也承擔校長的管理任務。這類教學機構大多能服務方圓3公里的街道社區,老師數量在1-10人左右,按班課模式服務500名學生,年營收200萬元,利潤50萬。
伴隨學員數量和教學中心的增加,校長的角色抽離出來,形成B2C模式,校長成立企業/學校,雇聘多名老師,建設多所校區,開始在本地城市為更多的學生家長服務。進而教育的產業鏈條逐漸完善,有能力的B端教培機構開始向其它第三方采集購買產品服務,于是形成B2B2C的模式,這也是目前山東大多數教培機構的模式。
就山東教培市場來看,老師數量在50人的教培機構,能服務2000-3000個學員,年營收在800-1500萬。利潤能在200萬及以上。老師數量在300人及以上的教培機構,能服務10000多名學員,成為“萬人大?!?,年營收在5000萬左右。每一位教培校長都要盡力突破2000名學生的規模,也只有如此才能用利潤不斷新開校區,快速發展轉動起來。
隨著產業分工的進一步完善,教培產業也在升級,在B2C和B2B2C模式后,又形成了S2B2C的模式。S2B2C和B2B2C最大的區別,就在于S可以和B一起服務C。阿里參謀長曾鳴最早提出了S2b2c的概念,即整合了前端的供應鏈的大S,賦能小b,一起更好地服務用戶。在B2C很難做到真正的產業升級的時候,S2b2c給了創新者一個切入市場的機會。
具體來看,目前教育領域的S類企業扮演教材教輔、雙師課堂、IT系統、硬件設備、營銷管理、咨詢服務等部分或全部提供商的角色。在實地走訪山東時,《教培校長參考》發現,目前S2B2C在山東等城市的落地,主要分為兩種主流模式。一種是高思和外教易為主的直播雙師課堂模式,一種是松鼠AI為主的AI智能老師模式。接受并運用這兩種主流的S2B2C模式的地方教培機構,其數量正在逐漸增多。
當然,這兩者也有顯著的區別,最明顯的是直播雙師課堂大多服務各地較大的、成熟的教培機構,為其擴科擴品,提高學費,提高招生。AI智能老師模式則是加盟合作模式,多為各地打算新成立的教培機構或新增加的校區。
五、重點教培企業調研分析
1、代表性教培企業:濟南大智、濟寧智博威、臨沂新概念、淄博領先
2、線下教培機構3種增長擴張模式:擴產品、擴區域、擴品類
總結來看,線下教培機構主要有三種增長擴張模式:
第一,擴產品。 針對同樣的人群賣本品類里更多、更好的產品或服務,例如:長期班加短期班;線下班加線上班;服務加實物產品。說的更簡單直白一些,就是要穩定的可靠的增加確定營收。
第二,擴區域。省會到地級市,或者省會到省會。是單個城市密集滲透還是多個城市單點開花?這需要教培機構根據自身業務和基因具體來分析。
第三,擴品類。新東方最初經營出國留學業務,至今業務遍及K12、高考、語言等多品類;好未來最初是以奧數競賽起家,現在也轉向多學科、階段教育。當然,品類也有狹義品類和廣義品類之分。狹義品類如理科擴到語文、英語;廣義品類如k12擴到出國留學。一般線下教培機構主要還是先解決狹義品類的問題。
3、實踐模型:“單品類多地域擴張”和“多品類單地域擴張”
結合山東的具體教培機構情況,《教培校長參考》發現,山東教培企業整體偏向于穩定,傾向于深耕,主要表現在省內企業不愿意跨省擴張,市內企業不愿意跨市擴張,單一品類企業不愿意多品類擴張。
當然,也有本土教育企業在通過擴張快速發展。其中,濟南大智教育和濟寧智博威教育比較具有地方教育機構擴張模式的代表性。
1、“大智模式”,單品類多地域擴張模式。其通過在濟南和青島建立兩個核心點,然后向山東的其它各個地級市擴張,圍繞中高考輔導這一剛需業務,整體上強調抓核心教研,強調做團隊管理,以此實現企業擴張。
2、“智博威模式”,多品類單地域擴張模式。其通過在濟寧本市不斷深耕,一套組織多個品牌,不斷擴充自己的產品和品類,并且其產品業務不執著于自我研發而是在市場上精心挑選,通過購買或合作加盟的方式引入,以此實現企業擴張。
六、山東教培行業前景預測
1、機遇與挑戰
優勢+機會:利用山東既有市場優勢,中大型教培機構可利于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繼續強調教研和教學,嘗試在省內擴張區域或在市內擴張產品。
優勢+威脅 :山東將成為全國性教育巨頭和在線教育企業的必爭之地,同時本土也會有巨頭崛起,進而形成馬太效應。
劣勢+機會:資本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都將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將北上廣的先進性和山東本土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劣勢+威脅:山東本土教育企業可能會成為并購收購的標的,很難實現獨立上市IPO。山東本土教育企業或許可以聯合組并上市。
2、趨勢與判斷
從模式來看:
1)從線上和線下來看,線下仍然是教培行業的主戰場,山東教培機構也多堅守并深耕。從全國市場來看,無論是新東方、好未來、中公教育三家千億市值以上的教育集團,還是目前眾多教育上市公司,大多都是依靠線下完成營收。
在線教育雖然冒出了一些10億美金估值以上的獨角獸企業,但仍未大規模被驗證和跑出。具體到山東市場,對比更加明顯,山東市場的幾家頭部教培企業,均尚未完全建立自有的在線教育,更談不上依靠在線教育完成主要營收來轉型。從一二線到三四線,從成人到幼兒,應該是在線教育的過渡路徑。
2)從班課和1對1來看,班課仍占大頭,1對1更像增值輔助。有數據統計,在線下教學中1對1占27%,小班占60%,大班占13%。其中精銳教育、龍文教育是1對1的代表,新東方、好未來的大部分營收均是通過班課,且目前均是小班課占營收大頭。從山東教培企業代表的反饋來看,大家也選擇用班課做大流量,同時部分導到1對1做大營收,大多是以班課為主。
3)兩兩相組,可分為線上1對1、線上班課、線下1對1、線下班課四種模式。目前來看,線下是從大班課和1對1不約而同地向小班課靠攏,線上則還是1對1和班課兩個陣營,比如VIPKID、掌門1對1、學霸君1對1主要屬于在線1對1陣營,比如學而思網校、跟誰學、作業幫、猿輔導主要屬于在線班課陣營。
從賽道來看:
1)K12輔導和語言培訓依然是核心市場。
新東方成立于1993年,好未來(學而思)成立于2003年,先是語言留學市場崛起,然后是K12課外輔導火熱,山東依然符合這一定律。比如臨沂的新概念英語成立于2000年、濟寧的劍橋英語成立于1998年,后來這些以語言教育起家的教培機構完成擴科擴品,繼續占據當地的教培市場。
另外,成立于2001年,發展2010年的濟南大智教育,成立于2011年的青島金石教育,均是主營K12課外輔導的教培機構,如今營收也都處于領先的位置。
2)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成長正當時。
政策層面,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無疑是利好不斷。資本層面,素質教育項目在一級市場上不斷拿到投融資,其中引申出來的少兒編程、數理思維等廣受行業關注,這類企業也紛紛在山東放開加盟。音樂、美術類的傳統素質藝術教育,各區域均有一些大型機構,K12教育企業也會把素質藝術當做擴品類的選擇。
中公教育和東方教育(新東方烹飪學校)給了職業教育企業以信心,備受關注的山東藍翔,性質上屬于民辦非企業的學校,其校長也表示不考慮上市途徑,但有在南方再建立新校區的打算。
3)學前教育遭嚴管,低幼市場在崛起。
《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讓幼兒園上市的路徹底涼了,加盟連鎖也加了一個門檻,做加盟連鎖要達到省級示范園。但是二胎政策、新家長、新生兒等因素依然在發揮作用,早教、幼教或者針對低幼的啟蒙教育,仍然有著很好的前景。
總體上,《教培校長參考》還發現,無論是語言留學還是K12課外輔導,山東教培市場均比北京教培市場滯后5到7年。比如,北京的新東方成立于1993年,山東的劍橋英語成立于1998年,山東的新概念成立于2010年。北京的學而思成立于2003年,山東的大智成立于2010年。
若是這樣,北京和上海的在線教育代表,51Talk成立于2011年,VIPKID成立于2013年,作業幫、掌門1對1成立于2014年。按此推算,山東的在線教育的跟隨者即在近兩年(2018年、2019年)產生并發展,當然也有可能依然是既有的大教培機構,選擇和引入在線教育服務進行大規模擴張,再一次享受新的發展紅利。
七、結語:
山東至少也應有兩家百億教培企業
山東是教培機構的大省。2018年,常住人口規模過億,公立學校在校學生1800萬,民辦學校在校學生390萬,民辦學校9800余所,教培機構超30000家,民辦教育市場規模達千億。
但是,山東全省0家教培上市企業,0家教育獨角獸企業,營收過8000萬的教培企業也屈指可數。
《教培校長參考》發現,全國性的教育巨頭已然在向下沉市場布局,無論是通過直營、雙師、還是網課,一些在線獨角獸企業也開始在二線城市建立第二總部。
此外,各地的老師私自辦學仍然是常態,老師成為一些小機構的渠道也是常見現象。線下對教培機構的監管也在趨嚴,來自政府和同行的雙監管壓力,必將傳導至各個教培企業的校長們。
《教培校長參考》還發現,山東的教培行業仍有通過新模式不斷發展擴張的機構和校長?;蚴峭ㄟ^單品類多地域擴張模式,或是通過多品類單地域擴張模式。通過接入或加盟北京、上海等地的產品業務,也在成為新發展的常態。山東教培校長越來越重視教研、渠道、管理,或許不久的將來,也會對技術和資本感起興趣。
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也曾坦言:“教育領域一個特點是分散化,教育領域中很難出現騰訊、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公司,因為教育可以多手段的齊頭并進。
我認為教育領域未來出現的上市公司會是任何一個產業領域當中最多的,這樣的上市公司可能每一個占據教育的一個垂直領域,占據教育的某一個平臺,占據教育的某一個方向,每個教育公司都可以達到幾百億人民幣、上百億美元的市值。在我們看來,未來這樣的公司在中國可以占到四五十家,未來學而思和新東方只可能是其中的兩家?!?/p>
百億市值的教培企業,山東至少也應占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