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艷教育怎么樣,清艷教育集團董事長
招進來、留得住、升得上、能裂變,是一個好學校能運營的基本思路。
生源確實是一個機構生存的根本,因此校長們往往都格外注重招生,包括招新和老學員維護。但往往參加了各種各樣的招生講座,看了一系列的招生熱文,到自己做起來時,效果并不如人意。
事實上,很多校長只把招生看成了一個獨立的工作。
看到別人低價導流,自己也跟著做,結果沒招來人。
看到別的機構做地推做的非常好,自己也跟著去地推要電話,最終也只能換來少的可憐的轉化率。
其他的手段諸如組織比賽活動、異業聯盟、找公立學校渠道、內部學生轉介紹等等一個個試了個遍,最終還是差強人意。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其實,招生是一個工作體系,不搞懂整個體系流程,單單只往某一個流程、每一個手段上使力,對整個工作起不了太大作用。
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一、從家長群體中選擇學校的宣傳員
我們的客戶分為五個群體:
①看廣告知道我們的人,或者來學校體驗過一次,下次來不來還不知道的人,這是學校知名度的問題;
②學了一學期,下學期想再試試,這是認可度問題;
③在校學的不錯,不自覺的開始傳播這家學校,這是美譽度;
④信賴度,報班我就選這一家;
⑤忠誠度,別人說這家學校不好我就跟他急。
你有沒有選出對學校有美譽度、信賴度及忠誠度的家長,加以利用,變成我們的宣傳員?
二,讓每個員工參與招生
一些學校可能由于底層文化的原因,不能讓每一個員工都參與招生,比如學校里一些職能部門部門的員工。
而讓每個員工都能參與到招生工作中,知道學生的來之不易,這對員工對學校都是建設性的成長。所以我們要在每個員工工資的設置上,晉升上與招生掛鉤。
當然,這一掛鉤必然產生一系列問題,怎么解決?
三,關于招生必殺技“低價導流”的問題
我們在用戶轉化時,途徑很單一,就是靠課程體驗。
過去培訓機構主推的是試聽課,現在廣為流行的是低價班,其實二者原理是一樣的。
試聽課和低價班,本質上是銷售行為,而銷售行為的核心在于帶動用戶情緒和制造用戶的認知沖突。很多老師真的是很用心的在準備試聽課或低價班,但是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目前很多培訓學校“低價導入”效果不好,最主要的是三個環節的工作沒有做好,
一個是節點選擇,比如五一、十一、寒暑假等節假日會遇到大量蹭課人員,轉化效果差;
第二,轉化時機,其實轉化從你活動開始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而不是等到最后一次課或家長會。
第三,這與踢足球一樣,開球之后每個階段都要有目標,從后場到前場,從助攻到射門,每個階段每個員工都要分工明確,一蹴而就的轉化是不存在的。
招生重點著眼于內部還是外部?
營銷費用怎么控制?
12月22—24日,以“蓄能 · 重啟2021”為主題的2020年第十六屆泛亞聯盟教育大會將于廣州召開。業內一線成功辦學教頭與名家,為大家解析形勢,交流經驗 ,提升能力,訓練隊伍。助力全國教培機構做好發展蓄能,重啟2021新篇章!
新師道書院 特邀 清艷教育運營總監李星 聯合原華爾街銷冠阿墨老師帶來業績倍增——《招生轉化專場》,傾聽逆襲經驗總結,助力培訓機構破局招生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