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全教育教案_小班端午安全教育教案
優秀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活動,對端午節的來源、習俗以及關于端午詩詞歌謠有更全面的了解。
2、能力目標:
通過搜集、分析、整理資料了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提高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集體研究,對自己的成果有喜悅感覺、成就感,感受與他人協作交流的樂趣,通過課題研究,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板書課題)有誰知道端午節是什么時候?那你們都想了解端午節什么知識呢?
二、小組匯報
1、師導語:上節課,老師要求同學們按設計好的活動方案去收集整理一些有關端午節的資料,老師將根據你們收集情況為你們小組加分,下面就請各小組為我們介紹吧!哪一組先來?
第一組
生:我們組收集了端午節的來歷,我們組把它歸納以下三種:
生1、紀念屈原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盡殉國、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生2、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生3、迎濤神伍子胥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尸首于五月初五這一天扔到錢塘江中,后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師評價:這個小組同學以講故事形式展現他們收集來的關于端午由來的傳說,真叫我們大飽耳福。
師問:你們是去哪里收集這些材料呢?
師:老師相信這次的查找中你們一定對端午節的由來,有更深的了解。做得不錯給加一分。(板書:由來)
師:關于端午節的來歷,除了剛才這一組同學說的紀念屈原、伍子胥和孝女曹娥,老師還知道另一種傳說。
龍的節日(課件展示)
2、師導語:同學們,傳說異彩紛呈,那么古往今來的人們又是怎樣歡度這一節日的呢?下面請整理端午節的習俗的小組為我們介紹。
第二組
生:我們組收集的是端午節的習俗,我們把它做成了手抄報。
師:能為我們講解一下你們收集的習俗嗎?
(兩張展示,一個學生進行介紹)
師:能說說你們都是哪里收集這些材料的?
師總結:看了小組同學精心準備的手抄報,真是大開眼界,他們不僅收集材料并用巧手展現給我們。做得很好給加一分。(板書:習俗)
3、師:還有其它習俗嗎?
第三組
生1:我們小組也研究了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那天,人們還給小孩佩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扣成索,玲瓏可愛。據說是為了驅毒避邪。
生2:除了佩香囊端午節后各種蟲類,開始活躍起來,瘟疫漸多,雄黃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有的小孩子不敢喝酒,父母就會以雄黃酒在他們額上畫一個「王」字,以使百毒不侵。
師:能告訴大家你們怎么找到這些材料的嗎?
老師把這些習俗總結一下:賽龍舟,佩香囊,懸艾葉菖蒲,掛鐘馗像,飲用雄黃酒,吃粽子。
3、師導語:說到吃粽子,我們知道這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有哪組收集這方面資料的嗎?
第四組
生:我們組為了了解粽子,我們特地去商場轉了轉,了解了粽子的價格和種類,除了肉粽還有黑米粽,八寶粽,五谷粽,堿粽,我們還在網上找到了粽子的做法。(視頻)
師:老師似乎已經聞到粽子的香味了,你們做得很好,親自去嘗試,知道粽子的配料,種類,就連價錢都查到,太了不起了,給你們組加一分。
師導語:端午節的習俗如些豐富,難怪就連歷代的文人都喜歡在端午節留下自己的詩詞佳句,收集端午詩詞歌謠的同學又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呢?
第六組
生1:我帶來一首詩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生2:我也帶來一首詩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生3:我帶大家帶來的是閩南童謠
《扒龍船》
五月節,扒龍船,大人孩子嘩嘩滾。
海面一排四只。
三、教師總結
這次主題活動,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活動,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