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是教育學的基本問題之一
教育從適應社會轉型走向引導社會改造
陶華坤
社會改造主義是20世紀30年代從進步主義教育壁壘中分化出來的一種教育思想流派,強調教育對社會改造的意義以及社會對人的制約作用。
一、教育引導社會轉型的根本就在于培養當代社會公民
教育,改造社會之工具。社會需要進行持續不斷的改造與變化,社會的改造和變化涉及教育的改造和變化,社會改造的實現需要利用教育。
1.教育既要考慮其自身發展規律又要符合社會需求。
教育過程就是把社會的價值觀念強加于個人,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一代新人的過程??荡脑凇秾W校敢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嗎》中強調,學校要成為一個建立根除貧窮、戰爭和種族主義的全新社會的中心。柏拉圖在《理想國》中關于政治與教育、個人與社會關系的闡述,是一種改造主義思想,因為它的目的在于通過教育達到有“哲學王”來治理國家。
2.教育是人類實現特定目的的工具。
教育不再只是適應社會,而要在適應的基礎上超越社會;教育轉型不再只為社會轉型而制約,而是要引導社會改造。教育目的必須統一到解決文化危機、取得高度文化成就上來,并使學生對這個真正的教育目的持積極態度。教育的方法和過程應該有助于發展學生分析、批判以及做出決定的能力,而這些只有通過民主的教育實踐才能實現。
3.教育應引領社會改造。
社會轉型的實質是一場人的革命,人的變革將牽動著整個社會的變革與發展。以終身學習的價值取向為指導,整體性地重構各類教育,形成有助于人的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制度。打通不同教育類型的壁壘,真正建立起教育的立交橋。由于教育是社會的教育,其成敗取決于社會及其發展水平,而教育又對社會的發展具有反作用,這種反作用就是通過培養人而實現的。
二、制度必須由具有健全精神的公民來管理和使用
改造社會,就要求教育培養出性格獨立、思想自由、有崇高社會理想的人才,或者叫做精神人。精神人追究自我實現與社會效益結合起來,注重實現社會價值。
1.教育離不開社會,改造社會是改造教育的前提。
魯迅對這個問題看得十分清楚,他堅定地認為,救國的根本辦法不是靠教育,相反,要想把教育辦好,首先必須徹底改造社會。他說: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什么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墒浅嗽傧敕ㄗ觼砀母镏?,也再沒有別的路。在柏拉圖看來,政治制度和良好的教育對于培養良好公民具有重要意義。一種正確的教育,可以使人性得到很好的改造,從而使人成為有理性的人。
2.教育必須支持現存社會秩序的改造。
有學者評論改造主義者低估了政治結構的力量,因為沒有任何政府會允許它的學校去促進政府反對的觀點。教育要發揮對文化進行徹底改造的作用。社會的改造不是簡單地通過政治行動,更重要更根本的是,必須通過教育社會成員認識到目前的巨大的危險,來實現社會的改造。因此教育必須提出新的比較切實可行的社會秩序的主張。
3.以國家意識、民族精神來改造國民性。
教師就是改造鄉村生活的靈魂。陶行知說,教師必須有農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改造社會的精神。在教育的立場上一是教民造富,二是教民均富,三是教民用富,四是教民知富,五是教民拿民權以遂民生而保民族。理想的教育離不開教育理想的支持。教育的靈魂和基礎是人文精神的培育,是責任、情懷和文化的傳遞過程。做有靈魂的教育,應以思想智庫的角色來對社會改造和不斷進步作出貢獻。
三、教育培養具有超越性精神的人
社會的發展、教育的發展,它不僅反映出了一種自然的歷史進程,而且也是一種依據人類的理想進行選擇、修正和提升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
1.適應社會是超越社會的前提。
要引起真正的社會改革,只有說服掌權者才是切實可行的辦法。教育的使命,在于改造社會,而不是被社會改造。人們把教育界定為實現理想社會的工具,教師除了自己要行動起來之外,還要說服學生投身于社會的改造之中。認為教育需要的不是傳遞社會財富,而是改變社會的不良現狀。事實上,教育培養人的功能是第一位的,只有通過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實現教育的社會功能。
2.以教育事業為中心的社會改造運動。
陶行知把教育植根于整個人類社會生活之中。在他看來,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就是學校。如果從大眾的立場上看,社會是大眾唯一的學校。即主張以人民大眾的生活場所為教育的場所,讓整個社會都成為人民大眾的學校。強調擴大學校的教育范圍、對象和學習內容,讓人民大眾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把教育作為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的工具。教育者的教育理想有很大的利他性?!独硐雵分兴D構建的美好愿景及其理想依然有著極其現實而積極意義。
3.教育要引導人們正確認識人的價值。
人是社會轉型與教育轉型之間的中介。傳統的觀點強調教育適應社會,教育隨社會轉型而轉型。教育轉型的核心是促使人的轉型。教育通過培養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創造社會歷史,促使社會轉型。這是一種主體性教育、超越性教育。教育轉型與社會轉型的關系從被動適應走向主動超越,從適應社會轉型走向引導社會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