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教育資訊 > 正文

    教育對文化的影響;教育對文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編者按

    一百年,風雨征程。從一艘小小紅船發展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如今,中國終于迎來百年華誕。

    從最初只有50多名黨員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發展為擁有91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中國的100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

    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帶領中華兒女沐風櫛雨,為人民謀幸福、求解放,越過“急流險灘”,躲過“驚濤駭浪”,而今已踏上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

    中國的百年歷史,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宏偉篇章,是一首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瑰麗史詩。

    回顧來時奮斗路,鑒照未來奮進路。

    在此之際,新京報評論部組織推出“慶祝建黨百年系列評論·百年說百”,以“百”破題,以百年成就為切口,鑒史而察今,繼往以開來,以期把握現在、啟迪未來,汲取繼續奮進的智慧和力量。

    此為“慶祝建黨百年系列評論·百年說百”之六。

    文 | 周會梅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工學博士黃國平的博士論文《致謝》刷屏網絡。在文中,他回顧了自己求學過程中遭遇的家庭的種種變故與不幸,但好在一路上他并沒有放棄,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成功讀完博士并改變了命運。

    在引發輿論關注后,他在公開信中寫到“作為眾多從大山走出來的學生之一,受益于國家、政府、學校、社會以及老師和愛心人士的幫助……”可以說,花22載苦讀走出小山村的黃國平,是無數學子的縮影。

    此前,一本聚焦農家子弟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書《“讀書的料”及其文化生產——當代農家子弟成長敘事研究》引發輿論關注。這本書以一群在改革開放后出生、通過努力學習進入精英大學的農家子弟為對象,探討了中國的教育制度。

    這些來自農家子弟的成長敘事,不僅僅是屬于個體的,更是一種社會敘事,我們每一個人或觀照自身,或體察親朋好友,找到了那份久違的感同身受。

    放眼百年歷史長河,我們會發現,這種關聯個人情愫與社會情感的雙重奏,一直是代表工農階級利益的中國教育政策的著力點。

    這樣一群被父母、鄉親和農村社會視為“讀書的料”的農家子弟,能如愿進入精英大學,是經過數代人的努力,才得以生成實現,是百年來黨的“教育面向工農兵”的教育政策落地的直接體現。

    教育對文化的影響;教育對文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資料圖。

    立國之本

    在以“救亡圖存”為底色的近代中國,那些在城市里接受了新思想的各路精英,要求變革國家,推動國家的轉型。在這一過程中,開民智的掃盲運動成為了不二法寶。

    1921年7月,中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黨綱規定黨的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代表的是工農大眾利益和要求,要為工農大眾謀幸福。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人,通過實際考察湖南農民運動,認為“中國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這個里面,最大多數是農民”,辦農民學校成為黨領導的農民運動中的主要任務。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規定“中國蘇維埃政權以保證工農勞苦民眾有受教育的權利為目的”,號召在農民中普及教育。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文盲率高達80%左右。文盲成為新中國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成為擺在新政權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一場轟轟烈烈的掃除文盲運動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從1949年到1960年,約有1.5億人參加了掃盲和各級業余學校的學習。

    黨還確立了“教育為工農服務”的文化教育方針,教育發展向最為廣泛的工農大眾傾斜。為了切實保障工農子弟接受教育,體現社會主義教育的鮮明階級導向,黨和政府從學制、學校、招生、教育體系等方面全方位采取措施。

    工農大眾在“政治翻身”后,實現了“文化翻身”,一大批農民子弟得以脫離土地,接受高等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儲備了人才。

    資料圖。圖源新華網

    強國基業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一方面通過擴大增量和改善辦學條件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從完善政策法規和制度保障來進一步推進教育公平。

    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提出“普及初等義務教育”,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憲法形式確定在我國普及初等義務教育。

    1983年,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三個“面向”對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具有深遠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成為指導我國教育發展的根本戰略方針等。

    1986年,中國政府頒布了《義務教育法》,開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大力發展義務教育事業。這為我國普及義務教育提供了專門的法律保障,我國基礎教育走上了法制化的軌道,有效地提高了勞動力的素質。

    1987年,黨的十三大首次提出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一論斷,深刻地認識到了教育對國家發展的內驅力,把教育提升到了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戰略的角度。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終究需要人來推動,而教育就是要培養人的事業。此后,這一論斷也不斷被重申,逐漸成為深入人心的觀念。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了關于教育發展的兩個戰略目標:即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1993年,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開啟了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時代,正式將“兩基”作為新的奮斗目標。

    1995年3月18日,中央國務院頒布《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指出成人教育是從傳統學校教育向終生教育發展的一種新型教育制度,強調了成人教育作為一種新型教育制度的存在。不少農家子弟通過,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1999年高校開始實施擴招,高校畢業生數量大幅增加。通過積極平穩實施改革,中國特色的高校招生制度不斷完善發展。以權威性、公平性和科學性為特征的高考制度為為國家選拔了大量人才,為我國改革開放提供了智力支持,獲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同。

    20世紀90年代教育經費逐年增長,為我國的教育體系提供了充足保障;高校擴招、“雙一流”建設,則確保了創新型國家建設必需的人才儲備。

    黨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與任務,對全面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做了部署;教育部于1998年底頒布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成為我國跨世紀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施工藍圖。

    2000年,我國如期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在世界人口大國中率先實現普及義務教育的社會承諾。

    資料圖。圖源新京報官網

    與此同時,一系列促進教育公平的政策開始推行。

    2007年春,我國所有農村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2008年秋,我國所有城市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從此,我國形成了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普惠制。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的全面實現,表明我國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頒布,成為我國今后指導全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綱要明確提出在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要達到4%,同時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

    伴隨著改革開放事業的前進,教育事業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中發揮了基礎和支撐作用。教育公平的步伐不斷加快,個體受教育權利得到更好更有力的保障。人才培養和科技供給水平逐步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各級各類教育的飛速發展,為國家建設輸送了各種急需的人才,提升了我國國民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提高了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有力支撐?中國教育步履堅實,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煥發出全新的時代面貌。

    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一批標志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取得明顯成效,教育公共服務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指出,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要將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民生之首,“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動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

    在建黨100周年的當下,我們有大量的實例證明,中國的教育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突破千百年來地域、身份和階層的桎梏,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及其子女獲得了受教育的權利。

    基礎教育普及水平躍上新臺階,重視程度達到新高度,辦學條件呈現新面貌,進入全面提質的發展新階段。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4.5億人口中80%是文盲,學齡兒童入學率只有20%。而到了2020年,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1.08萬所,招生3440.19萬人,在校生1.56億人,專任教師1029.49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2%。其中,學前教育毛入學率85.2%,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99.96%,初中階段毛入學率102.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1.2%。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新進展。

    資料圖。圖源新京報官網

    高等教育方面,在學規模穩步提升,各種形式的大學生從1978年的86.7萬人上升至2020年的4183萬人,躍居世界第一。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4.4%,這標志著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門檻。

    高等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為國家培養和吸引了一大批人才,設立了大批的獎項和項目;我國高校的國際排名不斷上升,學科實力不斷增強;高校科研貢獻突出,取得了一系列世界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不斷完善。

    截止到2020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8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辦學實力也在持續增強。

    辦學體制更趨多元,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和民辦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受教育渠道大幅拓寬。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連續八年保持4%以上,構建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四梁八柱,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教育法律體系,大步邁向教育現代化發展之路。

    100年艱苦奮斗,不忘初心,今天的中國教育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未來,我們將堅守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奮力譜寫新時代改革發展新篇章,努力把我國教育辦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真正落到實處。

    □周慧梅(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

    編輯:陳靜 實習生:祁倩倩 校對:李立軍

    來源:新京報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www489tv.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理论片yy4408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vr| jizzjizz18日本人| 日本漫画大全彩漫| 亚洲日本欧美日韩精品| 精品国产不卡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扒开双腿猛进入喷水高潮视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视|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久久久国产精品| 欧美在线一卡二卡一卡3卡4卡5|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青青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播放| 日本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添bbb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同性女女黄h片在线播放| 高潮内射免费看片|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jizz视频护士|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美女扒开内裤无遮挡网站| 国产午夜免费福利红片|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中国xxxxx高清免费看视频| 日本高清xxx|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 欧美群交在线播放1|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