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考試信息 > 正文

    中小學教育問題;中小學教育問題和困惑

    中小學教育問題;中小學教育問題和困惑

    浙江省寧波市新城第一實驗學校幾名低年級“特殊”學生在資源教室里進行“感統”訓練。感統失衡、肢體協調困難、注意力分散等現象在低段孩子中較常見。該校嘗試將感統教育以社團模式向有需求的普通學生開放。 本報記者 鮑效農 攝 (資料照片)

    在基礎教育階段,如何最大程度將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

    在這個融合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困難?如何化解這些困難?

    今年秋季開學,經過評估,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特殊教育學校的3名學前教育孩子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而全區14名中度和重度殘疾學生則進入雙流特校上學,其他特重殘疾學生則采用送教上門的方式入學。開學至今,雙流區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已經先后6次到3名隨班就讀孩子的學校,進行巡回指導,與普通學校教師交流,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

    雙流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石彩霞說,雙流區作為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在推進融合的過程中,特殊學生在普通學校和特殊學校之間的流動,以及普通學校教師和特校教師之間的交流,都已經非常常見。一些普通學校沒有資源教室的,也可以來特殊學校開展一些活動,共享資源。

    融合教育,是指將對殘疾學生的教育最大程度地融入普通教育。那么,在基礎教育階段,如何最大程度將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在這個融合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困難?如何化解這些困難?針對這些問題,記者近日走訪了四川省部分地區,就此問題展開采訪。

    糾結于進特校還是進普校——家長的觀念需跟上

    吳明昊先天視力殘疾,看東西模糊,即使坐在第一排也很難看清黑板上的字。他家住在四川北部的一個鄉鎮上。他從小就在離家近的中心學校就讀,已經讀到五年級。

    在教師姜樹仁眼中,吳明昊愛學習,喜歡看書。“除了上課把板書寫大點,課后多聊天和鼓勵,他基本不用老師操心。”姜樹仁說,吳明昊成績好,是班上同學學習的榜樣。

    在這所中心學校,類似于這樣的學生一共有3名。他們在學校沒有太大的學習障礙,也沒有被同學特殊對待。

    去年5月1日,修訂后的《殘疾人教育條例》正式施行。《條例》提出:“積極推進融合教育,根據殘疾人的殘疾類別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優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

    四川省宜賓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李志強認為,國家優先采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方式,就近安排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為特殊學生的未來生活鋪路,“特教學校環境過于封閉,不利于他們以后的生活,能夠去普通學校就讀的,完全應該隨班就讀”。

    特殊學生就近入學,也可以緩解特殊教育學校容納能力有限的壓力,尤其是在縣一級特校。樂山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學院教師李秀多年研究特殊教育政策,認為隨班就讀是有利于普及殘疾兒童教育的安置形式,符合國際上“正常化”教育原則、回歸主流、一體化教育、全納教育的發展趨勢。

    2017年9月,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聯合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科研機構,在全國范圍內發起“融合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狀況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適齡受訪者的義務教育在讀比例為45%,2017年申請入學成功率僅為69%。

    這離教育部等7部門發布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我國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將達到95%以上”的目標,尚有不小的差距。形成這個差距的原因,第一個就是家長的觀念。

    但是,也并不是每一名特殊學生都適合去普通學校。讀到二年級時,吳銘已經很難適應班上的教學,只得轉到縣里特殊教育學校。他本有殘余聽力,又安裝了人工耳蝸,但學習仍是跟不上。

    “其實吳銘很早就應該轉到特校區,但他的家長就是不愿意。”吳銘所在縣的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林路說,因為認識不到位,很多家長怕周圍人說三道四,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兒童這一事實,堅持送孩子去普通學校。直到發現孩子完全不能適應普通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才送去特校。

    如今,吳明昊視力也越來越弱,姜樹仁有點擔心往后學業加重他會吃不消。是否送去特校,還得看吳明昊父母的打算。

    一些普通學校的設備設施和師資難以滿足特殊孩子的教育需求。宜賓市特校就曾接受過從普校轉來的聽障生蕭蕭。在普校,他跟不上班上的學習進度,覺得時常遭受同學冷眼。班上學生多,教師沒有多余精力專門輔導他。加之普通學校沒有康復設施,教學設施也未改造,特殊學生在校生活并不方便。

    轉到特校后,蕭蕭找到了同類,有適合他的學習、生活環境,他有了自信,心情“一下就好了”。也有在特殊學校康復訓練后,情況轉好,又回到普校的。比如,聽障生植入人工耳蝸可以恢復部分聽力。

    每年3月,雙流區設在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的殘教委員會,就會對全區殘疾兒童進行評估。來自衛計局、殘聯、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的專家,根據殘疾兒童的傷殘程度,制定相應的安置方案。每年8月,最終經過家長的選擇和教育局的匯總數據,每名兒童都能得到科學的入學方案。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李秀說,家長觀念是否到位,是普特融合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方面,一些家長完全不相信普通學校,希望孩子能一直在特殊學校,不讓孩子出來面對正常的社會。另一方面,則是像吳銘這樣孩子的父母,因為擔心外界的“異樣”眼光和言語,硬撐著讓孩子在普通學校學習。讀“特校”還是“普校”,其實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家長的觀念應該跟上,適時為孩子選擇最適合的學校接受教育。

    2

    “隨班就讀”不是“隨班就坐”——

    普通學校的資源教室建設需跟上

    近日,記者在成都市科華中路小學的資源教室觀摩了一堂該校的全納社團課。資源教師王堯帶著8個小朋友進行一個名為“模仿不走樣”的游戲。孩子們分為兩組,教師悄悄告訴每組第一個小朋友詞語,由他用動作比畫模仿告訴下一個,依次傳遞,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

    “這實際是一個注意力社交課程。”王堯說,游戲不僅幫助學生實現了短時間內視覺注意的高度集中,同時活動由普通學生和特殊學生共同參與,融合的小環境促進了朋輩交往。

    社團課只是這所學校資源教室每周的固定課程之一。除此之外,還有針對單個特殊孩子需求設計的生活數學課、語文課,個別訓練輔導的語言發展課、情緒控制課,幾人參與的注意力社交課,以及融合小組、親子小組活動等。能夠開展這樣的課程,前提是學校建有設施設備完善的資源教室。

    記者從四川省教育廳了解到,該省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以來,全省累計投入資金1.85億元改善特殊教育辦學條件,縮小了特殊教育學校與普通學校硬件上的差距,為更多的殘疾兒童接受有質量的教育提供了條件。但就全省來看,普通學校資源建設仍需加強。按照國家要求招收殘疾學生5人以上的普通學校應建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配備專兼職資源教師,據今年7月的數據,四川全省招收5人以上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普通學校有2496所,但只有652所學校建立了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成率不高。同時,區域差距較大,成都市建立了496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占全省總量的76%。

    按照《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特殊教育資源教室的建立,主要以區縣為單位統籌規劃,重點選擇部分普通學校建立資源教室,配備專門資源教師。其他招收殘疾學生5人以上的普通學校也要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那么,區縣如何建好資源教室?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建立健全特殊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持高位投入,是特殊教育發展較好區縣的通用做法。以成都市武侯區為例,武侯區已將特殊教育發展列入政府目標管理體系,設立特殊教育專項經費,2014年每年為30萬元,2015年上升為每年40萬元。目前該區全納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已達每年小學生9200元,初中生11600元,是普通中小學生生均公用經費的10倍。

    在這樣的投入機制下,武侯區于2013年投入100萬元啟動了首批20個資源教室建設工作。目前已在25所中小學設立資源教室,實現了有3名以上殘疾學生的普通中小學全部建立資源教室。同時,在科華中路小學、科技園小學等學校推進資源教室示范化建設,完成設施設備的提檔升級。

    雙流區則是按照“1+5+N”的模式,建立起三級資源教室。“1”是指在特殊教育學校設縣級資源中心,“5”是指5個鎮(街道)的中心小學建立二級資源教室,“N”則是指鄉村普通學校建立資源教室。

    3

    特教教師難留住——

    培訓機制和保障機制需跟上

    “資源教室不是建在那里擺著好看,而是要真正發揮作用,達到幫助特殊孩子的目的。”科華中路小學校長劉衛東告訴記者。該校資源教室分為閱覽區、個人輔導區、宣泄室、器具游戲區等,功能齊全、寬敞舒適,帶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

    資源教師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王堯是專職資源教師,負責在資源教室對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各方面進行輔導和幫助,讓他們能更好地適應群體的生活和學習。同時指導班上有特殊學生的教師制定并開展個別化教育計劃課程(即IEP計劃課程)。

    9歲的小宇是先天性弱視,每學期開學前,他所在班級的科任教師都會為他量身定制細致的學習目標。例如語文課,教師擬定的目標之一為會寫本學期要求的85%字詞,借助放大器完成組詞、生字等。各科教師安排好計劃后,發給王堯指導匯總,形成符合學生能力的計劃。

    “在接受培訓前,面對特殊孩子,我們常常束手無策。”申老師是科華中路小學某班班主任,在她班上有一名隨班就讀的孩子小英,患有較嚴重的行為障礙。由于小英家庭環境不好,申老師和其他老師不僅在學習上給予她盡可能的關心,還時常為她捐款捐物,但小英的改變甚微。“這讓我意識到,僅憑耐心和愛心往往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特教培訓中,“正向”“評估”“轉介”等一系列與特殊學生教育相關的專業概念讓申老師有了很多新的啟發:“必須具備更專業的素養,才能更好地幫助這些孩子。”

    如今的小英接受著更多專業輔導:資源教師每周一對一地為她定制兩節生活數學課;各科教師設計IEP課程,制定個人學習目標和方法;駐校社工每月定期家訪。

    普通學校的任課教師包括資源教師絕大多數都非特殊教育專業出身。對于隨班就讀學生,如何讓教師能專業地進行個案輔導?

    成都市雙流區,是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記者采訪了解到,為了提升師資水平,該區目前形成了“課程培訓奠基、團隊研討推動、個案支持深化”的區域融合教育研訓模式,通過系統培訓、團隊推進和個案研究不斷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普教和特教教師的專業成長。

    而武侯區,則是借力與救助兒童會開展的全納教育“隨班就讀”實驗項目,2013年就將重點聚焦在師資培訓和“隨班就讀”教學研究上,對區內項目學校的校級干部、資源教師和骨干教師進行了為期3年的系統培訓。

    一系列的分層、分類研訓活動,讓普通學校的教師真正了解特殊教育,提升了專業能力,逐漸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應對與幫助智力障礙、自閉癥、多動癥等特殊兒童,也讓武侯區的普通學校有了讓特殊兒童充分適應、融入的良好氛圍。

    “培訓好了師資,還需要留得住。”今年7月,在2018年四川省特殊教育工作會上,四川省教育廳巡視員劉東這樣說道:普通學校教師一個人可以同時給一個班幾十個學生上課,但是特教教師一個人能照顧好五六個殘疾孩子并正常上課都已經很不錯了。

    四川省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劉明才告訴記者,特教教師缺乏普通教師的職業成就感,因此特殊教育專業教師不僅招聘困難,還不斷流失,向經濟條件較好的地方轉移或千方百計轉行普通教育。但仁壽縣從2017年開始,將特校教職工績效工資提高30%,從2018年起,縣教體局還設立每年10萬元的特殊教育質量考評經費,這讓學校里的教師深受鼓舞。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四川不斷加大特教師資培養、培訓力度,將特教師資納入省免費師范生培養范圍,積極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校增設特教專業。目前,四川師范大學、樂山師范學院、成都師范學院等高等師范院校相繼開設了特殊教育專業,四川師范大學設立了特殊教育碩士教學點,樂山師范學院設立了“四川特殊教育人才培訓基地”。

    4

    不是教育系統“獨角戲”——

    普特融合需多方發力構建支持系統

    今年5月3日,由成都市科華中路小學、救助兒童會、成都高新區愛有戲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舉辦的親子閱讀小組活動在科華中路小學舉行,8組普通家庭和特殊家庭一起參與體驗共讀《哈佛牛津都在玩的1000個思維游戲》一書,分享感受,并圍繞該書進行了思維游戲和考驗反應力游戲。

    如今,不僅有專業醫生、心理學家、教育專家,還有眾多的社工、義工和各類志愿者加入到全納教育中。據了解,目前,武侯區已建立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室、3個“心靈驛站”、7個“陽光家園”,以及武侯區善工家園助殘中心、武侯區愛慧自閉癥(孤獨癥)專業康復中心等,為區域內特殊兒童提供康復支持。

    “做好全納教育不能僅靠政府和學校,它需要全社會齊發力,共同支持和參與。”劉衛東認為,只有大家都伸出手來,才能使特殊兒童變得不再“特殊”,真正融入這個社會。

    金隴豫瓊是成都高新區愛有戲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常派在科華中路小學的駐校社工,去年來到學校后,她主要負責隨班就讀孩子家庭教育相關工作,建立家長全納小組,開展活動促進家長互幫互助、分享教育經驗。而缺乏對孩子關心的家庭,是她家訪的重點對象。

    “我負責教學,金老師集中在家庭教育和家訪,我們各有分工,能夠更全面地了解隨班就讀孩子的情況,更好地制訂調整個性化教育計劃。”在王堯看來,社工的入駐,有效促進了家校合作,幫助家長在心態、思想和行動上發生積極變化。

    去年,武侯區與救助兒童會簽訂第二期全納教育合作項目時,將研究重點指向對家長和社會的有效引導,為特殊兒童的家庭提供直觀有效的良好教育模式,建立了區資源中心及項目學校的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加入特教團隊。

    同時,家長自主建立了全納教育武侯區家長微信群,在群里不時分享和討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成效,將培訓所學所獲以及自身的實踐經驗傳遞給其他家長。“過去不愿意面對,現在可以正常面對了,還能幫助開導有需要的家長。我們父母的支持和引導,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一位家長對記者說。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普特融合中,送教上門和醫教結合的實現還有很多阻礙。

    吳明昊所在的中心校沒有資源教室,也無特教教師,特殊學生只能靠平時教師多關心,做些心理疏導。比較而言,該縣的永安小學要幸運一些。雖也沒有資源教室和特教教師,但區里的特教中心會定期指導和督導,每年有特殊教育專門培訓,培養兼職教師。

    吳明昊所在縣的特校校長龔良平說,學校除了接收從普校轉來的學生,送教上門,每學期學校教師還會到普校去交流和指導,共同協商,為那些不能到特校的學生制定培養方案。由于人手不足,投入不夠,送教上門能覆蓋的區域很少。

    而另一方面,則是“醫教結合”實驗推行難度很大。實踐證明,采用教育、醫學等多學科合作的方式,對殘疾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特殊教育和康復訓練,是提高特殊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但“醫教結合”實驗,就同送教上門一樣,需要整合多部門資源,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做好。

    (文中學生姓名均為化名)

    【各地實踐】

    江蘇:健全特教經費投入機制

    《江蘇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提出,健全特殊教育經費投入機制,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按當地普通學校生均公用經費的8倍以上撥付(含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特教學校就讀、康復機構特教辦學點就讀、殘疾人之家特教辦學點就讀、兒童福利機構特教辦學點就讀和送教上門)。

    各地要根據辦學機構招收重度、多重殘疾學生的比例,適當增加年度預算。經認定符合融合教育資源中心標準的義務教育學校,可按規定撥付殘疾兒童基本康復經費。通過財政購買公共服務方式,為送教教師發放必要的工作和交通補助。對接納殘疾學生就業的愛心企業給予政策扶持和相關獎勵。

    《計劃》還明確,實施殘疾學生從學前到大學全過程免費教育。殘疾幼兒進入公辦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應免收保育教育費、住宿費、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等,由當地財政部門按照物價部門核定的收費標準足額撥付到幼兒園。在高中階段學校就讀的殘疾學生,免收學費和住宿費并優先享受國家助學金;在普通高校就讀的殘疾學生,免收學費并逐步免除住宿費。(本報記者 倪秀 整理)

    廣州:提高特殊教育師資待遇

    今年8月出臺的《廣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8—2020年)》明確,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配備,完善教師激勵機制。

    《計劃》提出,為招收殘疾學生的普通學校(含幼兒園)加強師資配備,各區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的學校編制總數內統籌解決資源教師配備問題,每個資源教室配備1—2名專兼職資源教師。

    繼續推行廣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新入職高校應屆畢業生“上崗退費”政策。落實特殊教育學校及普通學校(含幼兒園)特教班主要教師特殊教育津貼,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適當傾斜。

    《計劃》還明確,將隨班就讀教學與管理工作列入績效考核內容,落實相關績效工資待遇。對普通學校(含幼兒園)承擔特殊教育任務的教師,在績效工資分配上給予傾斜。為隨班就讀指導教師、送教上門教師、巡回指導教師、承擔“醫教結合”實驗相關人員提供必要的工作和交通補助。

    同時,建立特殊教育教師職稱評聘分類評價標準。將兒童福利機構特教班教師和殘疾兒童康復教育機構特教教師職務(職稱)評聘工作納入教師職務(職稱)評聘規劃。(本報記者 倪秀 整理)

    《中國教育報》2018年09月18日第4版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www489tv.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jizz中文字幕|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韩国免费A级作爱片无码| 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久久中文字幕网站篠田优| 欧美日韩生活片| 厨房掀起馊子裙子挺进去视频| 色综合67194|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久久婷婷| 久久99爱re热视|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 奇米影视777色| 久草视频在线网|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2019中文字幕无线乱码| 小sao货求辱骂| 久久大香伊焦在人线免费| 欧美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出租房换爱交换乱第二部| 麻豆三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观看| 日韩大片高清播放器|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美女扒开小内裤|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毛| 91嫩草私人成人亚洲影院| 强行入侵粗暴h肉囚禁|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资源网|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动漫人物桶动漫人物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女同磨豆腐| 国产麻豆成91| xxxxx野外性xxxx| 日产乱码卡一卡2卡3卡.章节| 免费一级特黄特色大片在线| 视频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97日日碰人人模人人澡| 宝贝过来趴好张开腿让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