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圖畫校園 > 正文

    生涯規劃教育(生涯規劃教育服務平臺)

    ■本期關注·聚焦高中生涯規劃教育

    生涯是個人通過從事工作所創造的一個有目的的、延續一定時間的生活模式,它統合了人一生中依序發展的各種職業和生活的角色,如子女、學生、休閑者、工作者、公民等,從而表露出獨特的、個性化的自我發展過程。生涯發展的實質,就是自我概念的發展、形成,是個人的遺傳、身體狀況、觀察和扮演不同角色、評估角色、與他人互相學習等活動交互作用的產物。

    高中生涯規劃與指導并非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之“術”,而是育人之“道”的回歸。對高中校長而言,需要站在育人目標的高度重新審視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基于學校課程建設和教學方式的改革,改進與完善高中生涯規劃教育,構建基于大數據的學生個性化發展指導體系。

    強化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學會自主成長

    高中階段是國民教育體系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和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高中學校教育定位應該包括:為升學(學習生涯)做準備、為就業(職業生涯)做準備、為成人生活(家庭生涯)做準備、為未來公民(公民生涯)做準備、為終身發展做準備,其本質是學生成長權的回歸和選擇權的落實。

    有研究者認為,生涯發展視域下育人目標應該包括以下十大內容:在一個健全的群體中有自己發揮個人價值的地位;學會建立親密持久的人際關系;有自我價值感;作決定前定位清楚,目標較為明確;充分利用能得到的幫助;勇于表現自己的好奇心,做事勇敢;相信會有美好的未來和機遇;樂于幫助他人;在多元文化中能尊重他人;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和適應環境的能力、解決困難的能力。

    15歲至18歲是學生從青春期順利過渡到成年生活的關鍵時間段。在社會、經濟、科技多重轉型的當下,城鎮化進程、人口老齡化、數智化技術迭代等既帶來了產業結構、就業形式、家庭結構等的諸多變化,也帶來了諸多新型問題與挑戰。為此,學校需要和家長一起,在豐富、有選擇的校內外學習經歷中引導、支持學生深入思考一些與自己、他人、社會相關的影響因素,提高生涯意識,進而進行生涯發展資源的主動探索,提升生涯適應力,發展生涯決策力。這一過程是學生成長的必要經歷,也是個體通過校家社協同發展出規劃意識、作出生涯規劃的成長要素。

    自我規劃與發展指導在學校層面是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的互動,其外顯性實踐體現于,學生在幾個關鍵期學會選擇,包括并不限于選課、選科和選考,選擇專業、選擇大學等。真正體現基于學生真實需求與問題去落實成長權的內在性實踐,則包含3個維度的內容:

    其一,學生向內探查的自我認知、自我管理、自我規劃與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包含但不限于學生對自己身體條件、心理素質、情緒認知與管理、學習風格、優勢智能、自我期望、先行的知識與經驗、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文化習得等的認知,以清晰了解自我發展規劃的起點在于盡早理解“我是誰”及“我在哪里”。

    其二,學生向外探索的社會認知、社會管理、社會發展的意識與能力,包含但不限于從私人領域和公共社會領域的關系維度去探索、理解與思考“我想成為誰”和“我能成為誰”的邊界。其中,私人領域的關系則包括成長過程中與親人、師長、同伴的情感以及與成人相關的人際關系等;公共社會領域的關系,則通過工作實現個人與社會的互動,體現于生存能力、生活方式以及公民參與社會、服務社會等意識與能力的培養。

    其三,學生通過課程和教學拓寬知識,學會學習,成為知識管理者,更理解“學會學習”的意義在于通過自主規劃與管理自己的“選擇”,以實現獨特而完整的個人生涯發展。

    改革課程與教學,提升生涯規劃教育質量

    “數字原住民”的時代已經到來,如何建構個性化系統認知體系,學會有邏輯地進行表達與溝通等越發重要,生涯規劃與指導正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人的生涯不僅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個人一生中從事的所有重要的工作及活動的總和,生涯角色是多層面的,個人決定性影響因素(比如智力與身體特點)和環境決定因素(比如社區與教育計劃)都會對個人生涯產生影響。通過學校課程建設與教學方式的改革,協同校家社資源,發展個人與自己、他人、社會建立聯系的必備品格,培養生存、生活、工作所需的關鍵能力和個人特質,尤為重要。其中,教師對其學生未來的生涯類型和最終的成功體驗起著重要作用。

    當下,不僅僅是高中學校,一些中小學校對生涯規劃和指導的內涵與價值的理解,始終存在一些誤區,從而產生了概念不清、定義不明、目標單一、個性化指導缺失、指導性不強等問題。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典型問題:

    第一,生涯規劃課程內容單一。很多高中的生涯規劃課程單純以升學信息、志愿填報為主,缺乏職業認知與探索、生涯決策等實踐性與針對性的能力訓練。在傳授形式上,以班會課、主題教育、校友講座等形式展開,以單向傳遞信息為主,缺乏學生參與、互動與體驗等。

    第二,生涯規劃指導師資缺乏。學科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班主任的精力又主要用于學習、班級管理等事項,而心理教師更偏向于心理問題的診斷與干預。專職的既有理論素養又能進行實踐指導的生涯指導教師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都極為缺乏。

    第三,發展指導實效有待提升。生涯指導涉及比較多的概念和理論性的問題,而且特別需要從心理學、社會學、職業發展等視角聯合家長等共同參與進行個性化學生指導。如果在課堂講理論太多,而缺少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互動、合作、探究與實踐,指導有效性將大打折扣。

    第四,校家社資源開發不足。一所縣域內學校對學生的家庭調研發現,85%以上學生的父母以打工、自謀職業、務農為主,他們更相信血緣關系,而缺乏與陌生人建立積極關系的能力與信任感,由家庭主導協調專業探索、行業信息、職業薪酬等資源能力明顯不足。因此,高中需要積極與社區、企事業單位、大學加強溝通,促進合作,主動統整各類資源實現校家社協同育人。

    第五,生涯發展評價亟須完善。生涯發展視域下的學生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生涯自我規劃能力,相關的評價不僅指向學業質量監控,還包括思想品格、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個人家庭、生活經歷、社會實踐等方面,很難用一般的考試分數來評價和衡量。評價的目的更多指向成長過程中的關鍵問題,以實現學生個體發展中的方法和方向的改進與調適。高中無論是開設與學科融合的生涯規劃課程,還是以主題活動為形式的綜合實踐,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自我省思和感悟成長,應該采用的是觀察、記錄、交流、分享、探究等多種活動中的過程性評價、表現性評價。

    目前,大多數高中學校制定的發展性、學術性課程對于學生升學有直接影響,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生畢業后如何順利地工作與生活,幫助并不大。在不存在統一生涯規劃教育教材、沒有專門的生涯規劃指導師入校的情況下,提升學生規劃意識與能力、幫助學生實現自主管理和生涯決策的課程建設尤為必要。因此,指向發展生涯決策力的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應該堅持個體差異和學習的延續性這兩大課程設計標準,在“融合”和“過程”中指導學生獲得真實而有力量的生涯發展力。

    個體差異標準指的是應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的學習能力、習慣、情感和學習風格偏好、人際交往、親密關系等現實問題和發展需要,強調發現和挖掘學生的特長與潛能,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注重學生的參與性、體驗性,體現學生知識經驗建構的需要。學習的延續性是指通過系統、融合的課程,實現從小學、初中延續到高中階段乃至大學的銜接性,培養學生涉及生命、生存、生長、生活、生涯等各個方面的價值情感、基本知識與關鍵能力。

    轉變觀念,構建個性化學生指導體系

    在生涯規劃教育中,學校要以生涯規劃與指導為主線,課程內容要兼顧學科、心理健康、行業類別與職業道德、專業技能、社會認知等交叉融合型知識與技能,在教學形式上要以主題化探究為主,在“做中學”和“悟中學”的活動中,真正指導學生做好生涯規劃。教師要依據學生生涯自我規劃,運用數據和事實開展對話,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職業規劃與發展,綜合表現性、過程性、總結性和可量化評價指標,形成完整的校內外學生成長記錄檔案,以繪制學生“數字畫像”,構建個性化的學生指導體系。

    構建個性化學生指導體系,關鍵在于辦學者的課程觀及人才觀的轉變。從教學觀轉向課程觀,校長才能引領學校改變課程的均衡性、整合性和選擇性,真正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均衡性是指學校課程體系中課程類型、具體科目和課程內容能夠保持一種恰當、合理的比重,這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的首要策略。整合性,首先是指要加強學科的綜合,將學科興趣、偏好、特長等與生涯發展探索相融合;其次是鼓勵和促進各學科教師之間的合作,設置綜合課程,增設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更多真實的社會、生活情境和工作情境中體驗式學習關鍵的學習技能、生活技能、人際交往技能等,同時積極思考并不斷改進;最后是學校整合家庭、社區、企業、機構等資源,為生涯發展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創設更適切的學習空間與內容。選擇性,前提是學生有選擇的可能和機會,在真實的情境中學會選擇,探索自身興趣特長、學科興趣與專業相銜接的可能,了解真實職業世界的薪酬、福利、工作環境、人際交往需求等,增強學生自我認知、規劃與決策意識。總之,轉變人才觀,才能進行基于學科與活動的校本設計和實施,以科學的前瞻性適應于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豐富、結構化、選擇性課程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以個性化規劃與指導引導學生分析自身的學業成就、促進合作交流、提高自我期望、降低悲觀情緒,最終提升規劃與選擇的適配性,實現學生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創造自己的獨特生涯的培養目的。

    提升教師生涯指導勝任力是實現個性化學生生涯指導的基礎。首先,對教師而言,以導師身份支持和指導學生,不是新增的任務,是教師這一職業本身所賦予的立德樹人、融合育人的要求。其次,學生發展指導,需要教師拓寬和夯實其學科之外的多種相關理論修養,學習包括并不限于社會學、兒童發展心理學、多元智能理論等理論研究與實踐成果,尤其在專業測評、生涯課程、主題活動、團體輔導、個體咨詢方面,學會收集、分析數據,與家長、專業人士乃至學生一起解讀數據與事實,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學習、生活、人際、環境探索中的各種問題,主動尋求支持與資源整合。最后,生涯指導的結果是生涯決策,選擇沒有對錯之分,重要的是保證真實客觀,最終是學生自我導向的成長,即離開學校后會學習、想學習,會生活、會工作,成為一個主動追求自己完整生涯的、有創造力的人。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4年01月03日第5版

    作者:萬恒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www489tv.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搡女人免费视频大全| 激情捆绑国语对白| 国产福利小视频| shkd-443夫の目の前で犯| 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 热99re久久精品2久久久|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更新8| 天海翼黄色三级| 丰满少妇三级全黄| 极品丝袜乱系列大全集目录|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精品国产线拍大陆久久尤物| 国产在线观看www鲁啊鲁免费| 3344永久在线观看视频免费首页| 好男人电影直播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曰本av免费免费| 最近的中文字幕视频完整| 亚洲第九十九页| 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国产丰满老熟女重口对白| 日产精品一二三四区国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视| yellow动漫免费高清无删减|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视频国产| 欧美性a欧美在线| 亚洲综合男人的天堂色婷婷| 精品久久洲久久久久护士免费| 国产一级特黄a大片免费| 成年人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免费无码专区不卡 | H无码精品3D动漫在线观看|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高清| 朋友把我玩成喷泉状|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 | 日本永久免费a∨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