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教育機構排名—合肥教育機構排名前十名
第十名:科大附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中學,1971年建校于合肥,始終堅持“以育人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不斷強化素質教育,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形成了“愛國、勤奮、文明、進步”的良好學風和“敬業、奉獻、嚴謹、和諧”的優良教風。
第九名:合肥濱湖壽春中學
合肥濱湖壽春中學(合肥市濱湖新區紫云路與湖北路交口)作為一所完全中學,與合肥壽春中學(合肥市濉溪路南國花園西側)系同屬合肥壽春教育品牌之下的兩大核心辦學機構。兩校區為相同的辦學主體、相同的辦學理念,同樣的管理、同樣的服務,兩校共享教育資源,力爭形成優勢互補、相互支持、共存共榮的辦學格局。
第八名:合肥九中
合肥市第九中學是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級中學、長三角高中名校發展聯盟成員。
學校是合肥教育尋根地,前身最早為清代知府張純修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所創,始稱“橫渠書院”,繼改“廬州書院”。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李鴻章子侄、郵傳部侍郎李經方改之為“廬州中學堂”。民國以后,學校數易其名,先后為省立二中、省立六中、省一臨中、國立八中、合肥高中、皖北高中等。1956年,新建制的合肥市第九中學成立。
第七名:合肥十中
合肥市第十中學,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高級中學,是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級中學。
合肥市第十中學創建于1957年。
第六名:合肥七中
合肥市第七中學,創辦于1956年,現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級中學、安徽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安徽省綠色學校、合肥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合肥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合肥市安全文明校園、合肥市“花園式學校”。
2014年9月,學校從“包公故里、包河之濱”老城城區遷址至“中國聲谷、量子中心”的合肥高新區,毗鄰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創新研究院、電子三十八所新區、中安創谷,周邊濃郁的科教氛圍奠定了學校卓越的環境品位,被廣泛譽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教育的窗口學校。
第五名:合肥四中
合肥市第四中學,為全國虛擬現實教育應用示范校、合肥市首批美育創新實驗校、合肥市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試點學校、合肥市2021年智慧校園建設示范校,2023年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優秀案例和“書香校園”,是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級中學。
學校始建于1929年,名為安徽省立第六女子中學。1934年,學校改名為安徽省立廬州女子初級中學。1945年,學校更名為安徽省立合肥女子中學,定校址于孔廟。1949年1月,學校更名為合肥市立女子中學。1952年8月,學校更名為合肥第二初級中學。1956年秋季,學校更名為合肥市第四中學。2003年,學校被確定為安徽省示范高中。
第四名:合肥168中學
合肥一六八中學,是一所由合肥市教育局主管的公辦全日制完全中學,安徽省示范普通高中。
學校創建于2002年,2012年1月23日,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團成立、代管經開區玫瑰園學校。 2017年1月16日,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團正式托管合肥一六八新橋學校。
第三名:合肥八中
合肥市第八中學,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安徽省全日制省級重點中學,合肥市花園單位、合肥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常規管理工作優秀學校。
第二名:合肥六中
合肥市第六中學,是安徽省重點中學、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級中學、合肥市重點中學。
合肥市第六中學創辦于1954年;1978年,學校被評定為“合肥市重點中學”;1980年,學校成為25所首批“安徽省重點中學”之一;2000年,學校被評定為首批“安徽省示范高中”。
第一名:合肥一中
合肥市第一中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俱樂部成員、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級中學。學校創建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前身是廬州中學堂;全國解放后更名為安徽省合肥一中,新中國成立后曾名皖北區合肥高級中學;1952年秋,正式定名為合肥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