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屯市教育局、奎屯市教育局官網
早上8時許,與徐州有兩個小時時差的新疆奎屯還是清晨。通往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的路上,一名看上去身體健壯的中年男子推著自行車匆匆前行,他就是來自徐州的支教老師王瑞。今年46歲的王瑞,是徐州市王杰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去年2月,響應支教號召,他依然遠離家鄉,來到祖國邊疆,掛職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副校長。繼第一年掛職奎屯六中,就幫助該校高考取得顯著成績,如今,他繼續和奎屯一中師生一起,緊張備戰即將到來的2024年高考。
王瑞(后排中)和學生在一起
赴疆只為了卻夙愿
說起自己的援疆經歷,王瑞坦言自己原本的身體情況并不合適。患有過敏性哮喘的他,即便在徐州工作期間,也會在春秋換季時,頻繁復發。
“到新疆支教,一直是我的愿望,”王瑞說,當初看到支教號召時,他就第一時間報名。為了克服哮喘的困擾,他提前做了功課,“減少哮喘發作,就要避免‘喝風’,我除了備足了藥品,還計劃好了平時出行安排。”王瑞來到奎屯后,先適應了當地的氣候,面對風大的特點,他采用推車出行的方式,每天提前從居住地出發,只推行車輛,等到中午或者下午暖和時光,下了班又推車回家,“這樣既不耽誤事,又能避免發病。”
“我知道支教對我來說是一場挑戰,但有機會了卻夙愿,我怎么能放棄呢?”王瑞說,從出生到工作,自己一直生活在徐州,非常想到邊疆奉獻一份綿薄之力,也想看一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奎屯是大美新疆的一顆明珠,也是徐州對口支援城市。剛到奎屯,王瑞被安排到奎屯六中支教,恰逢高三語文馬老師生病,留下兩個畢業班的孩子,他毫不猶豫接過了重擔,每天從早自習忙到晚自習,夜晚11點半才能下課回宿舍。一周工作量高達二三十節課,比在王杰中學多了一倍。
去年下半年,王瑞過敏性哮喘復發,在服藥半年期間,他借調至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工作,仍然在兼顧兩個班語文教學任務。從住處到學校的半小時路程,不管是三四十度高溫下烈日當頭還是零下三十度的風雪嚴寒,每天王瑞都要步行四到六次,從周日晚到周六下午,從天蒙蒙亮到午夜十二點晚自習下課,從未間斷。
“與學生深入接觸后,發現他們的最大問題是動力不足,家長對孩子的成績也不是很重視,認為孩子健康快樂就好。”王瑞說,他一方面改變孩子們的學習習慣,一方面幫助他們確定目標,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在他的引導下,孩子們學習成績和主動性有了明顯提升。
王瑞(左二)和學生在一起
辛勤工作結碩果
雖然是以援疆教師的身份來到奎屯,但憑借豐富的校干工作經驗和能力,王瑞被任命為掛職副校長,協助分管教研、黨建、德育等事務。他說:“援疆不是停留在嘴上的口號,也不是到處走走看看、指手畫腳,更不是說空話,不辦事。我的任務不僅僅是教好孩子,更重要的是促進當地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推動兩地教育教學的雙向發展。”
奎屯使用的教材和徐州相同,但師資、生源和學情有著很大差異。教學中,王瑞以一顆赤子之心,毫無保留地對奎屯六中的教師提出指導和建議,從示范課、公開課的聽評和教學研討著手,因地制宜設計出符合本校師生學情的教學資料。
針對學生閱讀儲備不足,引進讀書推介、美文欣賞和句段鑒賞;彌補寫作課時不足,開展片段寫作、當堂寫作和面批;發現文言文教學薄弱,推薦小組合作和學講模式組織學習。在《答司馬諫議書》這節課上,王瑞引導學生參照歷史課上學過的王安石變法的背景與內容,進行知識的分類整理和積累,孩子們興致盎然,學習興趣倍增。
“作為一名黨員,我始終牢記‘徐奎一家親’的援疆使命。”王瑞多次為奎屯與內地結對學校牽線搭橋,組織公益講座、線上培訓,通過“請進來”“走出去”,不斷推動奎屯六中課程改革與管理機制科學化、規范化水平的提升。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2023年高考中,奎屯六中不負眾望,捧出了喜人的成績,本科率同比提升28%,王瑞所帶的重點班本科率達到了100%。
在奎屯,不止一個“王瑞”在默默奉獻
援疆8個月來,王瑞只有暑假回過一次家,前后待了不到兩周。因為承擔了奎屯市教育局的部分工作,他整個假期都在忙碌中度過,一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整個人瘦了10公斤。
王瑞每天都會跟家人視頻,小兒子常問爸爸什么時候回家,還會哭著說想爸爸。“老大不愛表達,但我明白他心里的想法。就像那年他媽媽去武漢,喊他道別他不愿出來,到他房間時他在看書,我把書拿開才發現孩子哭了。”
在奎屯,其實不止一個“王瑞”在默默奉獻。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徐州先后選派了29位教師到奎屯支教,奎屯共遴選了100多名教師到徐州跟崗學習,持續開展兩地教師交流合作。連續舉辦5屆的“徐奎杯”教師教學素養大賽,更是培養教育了一大批教學能手。
山海不為遠,徐奎一家親。楚韻漢風與絲路明珠同唱共舞,共同續寫著徐奎情深的新故事,創造徐奎攜手的新輝煌。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記者 馬志亞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