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研究方法_學前教育研究雜志
佩里學前教育研究計劃(Perry Preschool Program Study)是美國最早啟動也是最有名氣的幼兒教育長期效果研究項目,其實驗研究結果有力地證明了幼兒教育對人的后來發展具有長遠的、多方面的影響。
佩里計劃實驗方案與進行情況
佩里計劃是美國High/Scope教育研究基金會組織的實驗研究項目,由戴維?維卡爾特(David Weikart)領導 ,實驗地點在密西根州伊皮西蘭特(Ypsilant),計劃始于1962年。1962年至1965年先后共招收123名3至4歲兒童 (大部分是3歲)作為被試,把同等智力水平的孩子隨機地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前后共58名孩子,對他們 進行學前教育,并作家訪;另一組為對比組,前后共65名孩子,沒有對他們進行學前教育與家庭訪問。此后, 對兩組孩子持續跟蹤直至成年,掌握他們在各年齡段的發展與表現,比較其異同,從而了解學前教育的效果。 實驗組與對比組孩子情況基本相同,都是家境貧困的黑人孩子,智商低,經測試,智商為60至90;父母文 化程度都較低,只受過教育;居住同一地區,被試5歲后都進入同一幼兒園與學校。 實驗組采用開放式教學模式與High/scope教育,研究基金會制定的課程,注重孩子在教師指導下自己開展 學習活動,以促進智能、社會性、身體等方面發展。每年由4個教師教20至25個三四歲的孩子,平均每個教師帶 五六個孩子。教師都具有從事早期教育與特殊教育的資格證書。 實驗組每個工作日上午進行兩小時半教育活動,每學年30個學習周,從10月中旬至第二年5月。實驗組大多 數兒童接受兩年教育,即60個學習周。 教師對每個實驗組兒童每周作一次家訪,每次一個半小時,與其母親討論孩子的發展、親子關系與家庭教育。 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收集兩組孩子各方面情況,包括進行智力、語言等方面測試,查看在校學習成 績和教師評語,與家長談話,后來還查閱警察局與社會服務部門的檔案材料。在掌握與分析材料的基礎上陸續 寫出一些階段性實驗報告。1984年發表了克萊門特等人題為“變化著的生命”的綜合性研究報告,詳盡地介紹 了被試從3歲起直至19歲時各方面的情況,比較系統地總結了佩里計劃的實驗結果。
佩里計劃實驗結果
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孩子在其日后的發展上許多方面勝過對比組。 智力發展快。實驗組三四歲孩子經過1至2年的學前教育,智力明顯勝過對比組。根據斯坦福智力測試,4歲 時平均高出13分,5歲時高11分,6、7歲時高5分。 學習成績好。根據加里福利亞學習成績測試,實驗組孩子在6、7、8歲時平均分數明顯高于對比組,9、10 歲時仍勝過對比組,14歲的差異顯著。據教師評語,實驗組孩子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表現勝過對比組。 精神發展遲緩與受特殊教育的少。實驗組有15%精神發展遲緩,對比組有35%精神發展遲緩。對比組有39%孩 子曾因智商過低或其它方面的缺陷進特教班接受特殊教育,而實驗組只有19%受過特殊教育。 中學畢業率高。實驗組有67%高中畢業,而對比組僅49%高中畢業。 文化水平率高。孩子到19歲時實驗組的成人文化水平高于對比組。根據國家測試標準測試結果,實驗組有 3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對比組有62%低于平均水平。在讀寫能力和職業知識等方面前者勝過后者。 進大學的多。被試19歲時大學學習或接受中學后職業教育的,實驗組為38%,而對比組僅21%。 有職業的多。被試19歲時,實驗組有一半有職業,而對比組有職業的為32%。 經濟上能自立的多,領取救濟金的少。19歲時,實驗組有45%經濟上能自立,而對比組僅25%經濟上自立; 領取福利救濟時,實驗組為18%,對比組為32%。 犯罪被捕的少。據警察局檔案,19歲前,實驗組有31%被拘留或逮捕過,對比組有51%被捕或拘留,被捕5次 以上屢犯者,實驗組為7%,對比組為17%。 女孩懷孕相對減少。13歲至19歲女孩懷孕次數,實驗組為人均0.7次,而對比組為人均1.2次。 上述結果表明,良好的學前教育,對幼兒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長遠的。 在佩里計劃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又進一步做了經濟效益分析。將佩里計劃學前教育的開支(包括教職 員工資、管理費、房費、孩子的供給)作為投入,把因學前教育而減少特殊教育、拘留審訊費用及以后持續的 福利救濟費等項支出作為效益,計算結果,每個孩子每學年學前教育投入為4818美元,效益為29000美元,即在 學前教育上每投入1美元,其效益為6美元。當然,這種計算不是很精確的,其中含有估算的成份,另外,這僅 僅是可計算的部分,實際上教育的效益在許多方面是難以計算的。總之,佩里計劃證明學前教育效果是很大的 。
佩里計劃的影響
佩里計劃實驗研究成果及經濟效益分析廣為傳播,提高了社會各方面以及政界人士對學前教育重要性的認 識。 美國國會及州議會的許多議員對佩里計劃尤其是其經濟效益分析很感興趣,以致在國會會議上討論學前教 育及有關法律時,一再引用佩里計劃的結論和數據。美國社會如今正困擾于不少孩子學習成績下降、輟學率上 升、少女懷孕、青少年犯罪、社會救濟開支大等問題,并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佩里計劃證明,良好的學前 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素質,對社會的發展與穩定大有裨益,所以議員們紛紛表示支持發展學前教育。美國從 1965年起推行開端計劃(Project Head Start)。這項全國性計劃以家境貧困的3至4歲孩子為主要對象,免費向 他們提供學前教育與保健服務。開端計劃延續至今,規模越來越大,國會批準的開端計劃撥款從1965年的9640 美元上升到1989年的12.35億美元,1990年預算又增加1.7億美元,比上年度增加12%。在國會大量削減社會福利 開支以減少財政赤字的時候,開端計劃不僅沒有被砍掉,而且持續地增加撥款,這是與國會議員們重視學前教 育密切相關的。 由225個大公司領導人與大學校長組成的美國經濟發展委員會于1985年提出一份報告,內稱“很難想象出有 比學前教育有更高效益的投資項目”。這一提法大概是受佩里計劃經濟效益分析的啟發。現在美國企業界從從 小打好基礎,提高職工素質的角度,重視并積極支持學前教育。 佩里計劃是美國第一個研究學前教育長期效果的項目,在它的影響下,美國相繼開展了許多項學前教育長 期效果研究工作。佩里計劃的一個不足之處是樣本較小,被試人數不多,因而其結論的普遍性受到一些人懷疑 。后來,美國教育家對1967年至1972年開展的11項學前教育長期效果研究計劃,包括佩里計劃作綜合分析,被 試兒童多達2100名。研究分析所得主要結論是:學前教育能提高智商與小學學習成績,減少精神發展遲緩與中 途退學,提高中學畢業率,減少被拘留與逮捕的人次,從而進一步證明了學前教育效果顯著,影響長遠。 佩里計劃還影響國外,英國泰晤士報曾專文介紹佩里計劃研究成果。受佩里計劃的啟發,英國開展了大規 模的學前教育效果調查研究并出版了專著。
轉自中教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