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教育局—東營教育局官網
視頻加載中...
大眾網記者 王麗臻 東營報道
5月31日,東營市舉辦了“法治政府建設”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市教育局專場。東營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董玉奎出席會議并介紹了教育系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有關情況。
董玉奎說,近年來,全市教育系統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法治建設的決策部署,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教育系統法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加強組織領導,法治建設推進有力
在加強組織領導方面,市教育局將法治建設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納入理論學習中心組和領導班子集體學習的重要內容。局機關各黨支部積極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機會,深入開展法治理念學習研討,推動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充分發揮領導干部“頭雁效應”,嚴格落實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對法治建設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辦。局黨組堅持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謀劃和推動工作,堅持法治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將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行政情況納入年終述職內容,切實壓實領導干部法治建設主體責任。
著力提升干部法治素養。完善領導干部帶頭學法制度,將法治學習納入日常培訓、進修和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組織憲法、民法典、行政處罰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專題學習教育活動。組織局機關全體干部職工參加2023年度國家工作人員法律知識培訓和考試,參考率100%,合格率100%。加強行政執法人員培訓,提升行政執法人員能力素養,20人考取了行政執法證。
規范權力運行,依法行政積極有為
董玉奎介紹,市教育局始終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堅持民主集中制,健全黨組會、局長辦公會等會議制度,2023年召開黨組會38次、局長辦公會17次,確保重大事項依法、民主、科學決策。推動《東營市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21-2035年)》納入市政府2023年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做到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嚴格落實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制定部門規范性文件2個。落實法律顧問“坐班制”,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在合法性審查、咨詢論證中的專業作用。落實公職律師制度,1名同志取得公職律師證。
自覺接受公眾監督。通過市教育局官網、官微等,及時公開涉及群眾利益事項,不斷提升教育決策公眾參與度。2023年,主動公開政務信息1524條,涉及法律法規、工作信息、公共服務等6大方面。加強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溝通聯系,主動采納建議,自覺接受監督。2023年,承辦代表建議17件、政協提案57件,辦理滿意率均為100%。
優化服務能力,依法治理開展有序
近年來,市教育局不斷深化教育職能轉變。扎實推進“6+1”類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提升,制定行政許可事項辦事指南,39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將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學生入學報名、中考成績查詢等事項納入“愛山東”移動客戶端,實現“掌上辦”。完善2023年“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事項清單,修訂抽查工作指引和細則,制定年度抽查計劃16項,實現對權責清單行政檢查事項、“互聯網+監管”事項“兩個全覆蓋”,信用風險分類結果應用率、標簽管理打標率、標簽管理應用率、抽查事項覆蓋率均達到100%。
同時依法規范執法行為。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規范行政執法行為。針對規范辦學、校園安全、“雙減”等工作,全年累計出動檢查人員506人次,檢查學校、機構1752家次。積極推廣使用“政企行”陽光執法監督平臺,入校入企檢查提前備案,檢查結果及時公示。運用法治思維,做好政策解釋,強化矛盾糾紛化解,2023年處理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1292件、網上民生297件,政務公開網站各類咨詢、投訴的處理率和回復率均為100%。
壓實普法責任,法治教育精準有效
嚴格落實普法責任制。制定教育系統“八五”普法規劃,印發普法工作要點和普法責任清單,明確了總體要求、普法內容和工作措施。堅持“誰執法誰普法”原則,把普法工作納入學校日常工作,推進各中小學開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工作,東營市春暉小學、東營區英才小學被認定為山東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其中,東營市春暉小學被省教育廳推薦參評全國依法治校示范校。深入推進全環境立德樹人,成立全環境立德樹人宣講團,廣泛開展宣講活動。
深入開展普法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憲法教育為核心,加強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開展“憲法衛士”“學憲法 講憲法”系列活動。加強法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開展法治教育專題培訓。完善法治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法治好課”資源庫,開展“法治好課”評選活動,其中,29個課例被評選為山東省中小學“法治好課”。加強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聘任管理,全市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覆蓋率達到100%。
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統將持續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著力推進教育系統學法用法執法普法,大力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教育強市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