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幾乎所有學過語文的孩子一定會記得這首詩《小小的船》:“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好美的夜空,神奇的月亮,坐在月兒上好似坐在小船里升上天空,藍藍的天歡迎來自大地的小客人,閃閃的星星眨著眼睛向他們微笑。讀過這篇課文的人,記住的不只是這四句詩,還有印刻在心里永不消逝的童年記憶,這首詩播在孩子心田里的是一顆神奇的種子——想象力。
這是葉圣陶給小朋友寫下的一首詩。葉圣陶就像一個孩子,至少他心里活著一個兒童。想象力不僅是屬于兒童的,也是屬于所有人的,抑或說,想象力讓成人變成一個孩子,想象力讓我們永遠張開翅膀,飛到世界所有的地方。愛因斯坦對此早就有判斷:“邏輯思維會帶你從A點到B點,想象力會帶你到任何地方?!彼囊馑挤浅C鞔_,邏輯與想象都是一種思維能力,但邏輯是一種基于規則和推理的思維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案;想象力則是一種基于聯想和創造的思維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構建新穎的概念,拓展視野,驅動創造。兩種思維方式都重要,都不能偏廢,但是對于兒童,對于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而言,想象力更為重要。愛因斯坦的意思正在于此,他更鼓勵我們憑借想象力去開辟新天地,創造從未有過的東西,那將是一個新世界:想象力,你好!
其實,想象是構成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生活如果丟棄了想象,一切便會無趣,失去光彩。記得美籍華人建筑師貝聿銘所創建的盧浮宮前那個玻璃三角形狀的入口,就是古代經典與現代美學的完美結合。世上的一切建筑都是基于生活需求想象出來的。我以為,沒有想象,就沒有美好的世界。
科學、藝術、道德、哲學也都需要想象。比如,杜威的學提出了一個令人想不到的命題“道德想象”。他認為,“想象力是道德的善的偉大工具”。他論述了經驗與想象的關系:經驗是對行為后果的體驗與思考。這種體驗與思考是在想象中以情景重現的方式完成的,類似于我們常說的在想象中“放電影”。沒有想象力的經驗,在他看來是動物或野蠻人的經驗。至于思考呢?思考更是將慎思界定為“在想象中對各種相互競爭的可能的行為方式的話劇預演”?!胺烹娪啊薄邦A演”“彩排”,杜威肯定了兒童經驗中想象的價值與功能。
哲學家也充分運用想象力。比如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洞穴”理論,哲學家羅爾斯所建構的理論大廈的起 點——“無知之幕”,都是通過想象采用的隱喻。教育學家也運用比喻揭示某些事物,比如孔子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蘇霍姆林斯基不同意將教育比作“蓄水池”,而應比作“輸電管”,等等。由此可見,想象何止在文學藝術領域呢?想象無處不在,想象力價值無限。
科技更需要想象。最近,國內外學者都在關注、研究“宇宙電梯”:既然登上高樓需要電梯,為什么登上月球或其他星球不可以有電梯呢?這是個大膽的想象,至于“宇宙電梯”的形態、裝置也許各式各樣,但這樣的“電梯”肯定是存在的。人工智能已向我們發起了嚴峻的挑戰,挑戰人類的聰明與智慧,似乎人類已無優勢可言。而作家劉慈欣說,人類永遠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優勢,那就是人類的想象力。我并不懷疑“宇宙中最高的智慧是人的智慧”,不僅不懷疑,而且堅信不疑;面對人工智能的挑戰,人類消亡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人類任由人工智能替代自己的一切,而在舒適中,人類再無想象力、再無創造力了。說到底,人工智能是人想象、研究出來的。
雨果的那句名言最適合用來描述兒童了:“想象是偉大的潛水者。”它潛在“冰山”之下,總有一天會冒出海面,它是偉大的,力量是驚人的。思維是人類地球上最絢爛的花朵,而想象,我認為是其中“第一花朵”——所謂“第一”,言其之最為核心、最為重要。兒童是想象的王子。把席勒《審美教育書簡》里關于游戲的話演繹一下,便是“想象在哪里止步,兒童便在哪里消失”。兒童最有自己的猜想,甚或比“哥德巴赫猜想”更有魅力。但是,想象力的誕生、發展需要一個“理想的母體”。我理解“理想的母體”有三層意思:理想的師生關系、親子關系——呵護、鼓勵孩子的想象;理想的生態環境——友好、平和、自由、包容,成為兒童希望的搖籃;寬闊的智力背景——以知識為基礎,用知識觸發想象,在知識中生長飛翔的翅膀。
在“理想的母體”里,兒童健康、自由地生長。我建議,允許并鼓勵兒童成為異想天開者,可以奇思妙想,甚至可以胡思亂想;兒童是個情緒沸騰者,在沸騰中有思維的激蕩,可以坐在月兒上;兒童有燦爛的笑容,也允許兒童發呆、發懵,為某一想法而心不在焉,其實燦爛的花朵已在心靈里綻放;鼓勵兒童大膽運用比喻,不怕稚嫩,不懼可笑……拔尖創新人才的幼苗定會冒出綠芽來。
(作者系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教師報》2024年06月19日第14版
作者:成尚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