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和教育-四川和教育登錄不了
“教學目標設置要貼切、達成度高,要有高質量的問題設計,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和開放性意識。”12月19日,在遂寧涪江中學的一場“賽課”活動上,成都七中林蔭校區政治教研組組長莫安民給出指導。
“從課程設置到學科教學,從教學教研到隊伍建設,我們兩校間的互動活動一年來已經開展了20多次,全校教師都從中受益良多。”遂寧涪江中學副校長羅運輝說,這是遂寧與成都建立教育合作帶來的一大收獲。
2021年6月,遂寧與成都簽署《共建跨區域產業生態圈深化成遂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同年7月,成遂兩地教育部門和成遂兩地十校簽署結對交流合作協議,開啟成遂教育合作新篇章。
目前,加入成遂教育合作的遂寧學校增至19所,實現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到高中教育,從主城區到各縣(市、區)全覆蓋,合作成果豐碩。
向名校“取經”,實現全鏈條帶動
12月13日,遂寧二中校長吳麗君帶領該校13個學科教研組長赴成都,參加四川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開展的“基于大概念的學習活動設計”優質課例展評活動。
今年初兩校結對后,遂寧二中圍繞機制、文化、教師等九項關鍵指標與四川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密切交流學習。“學校66門校本課程中就有20門課程與四川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一樣。”該校黨委書記柴文斌說。
參加優質課例展評活動,也是向結對學校“取經”的途徑之一。在吳麗君看來,這樣的“取經”有效提升了各教研組的能力水平,“整理出來的學習內容和資料已經做成課件供各個教研組推廣使用。”
成遂教育合作開展兩年多來,兩地結對學校互派管理干部300余人次、教師700余人次、學生120余人次,合作成果豐富。
比如遂寧中學對標成都石室中學,打造“三有”“六讓”“四地”的生動課堂,大英中學、射洪中學就“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課程體系構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問題,與成都合作學校進行深入研討。各合作學校還建立“教師—備課組—教研組—全校”全鏈條培訓機制,將學習成果全面推廣,實現最大化利用。
新點位“起跑”,共建良性生態圈
12月21日,遂寧市河東新區紫竹路小學校長陸小平在成都高新區芳草小學上了一堂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思考與實踐課,贏得滿堂掌聲。
能有這樣的交流機會,陸小平想感謝一位“老朋友”——2021年,紫竹路小學與成都市實驗小學建立結對關系。彼時,陸小平抱著“學生”的心態,明確了三個學習關鍵點:一是學校文化如何引領學校發展,二是教師發展的思路與措施,三是學校治理體系的構建。
但成都市實驗小學校長李蓓更期望“雙向奔赴”,在她看來,“雙減”背景下,所有的學校在一定意義上被拉回新定義的“起跑線”上。
共識之下,兩校共研共創共享教研成果,協同探索構建良性學校發展生態圈。
“這兩年,我們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理念,提高了辦學水平和質量。”陸小平說。如今,學校構建“云上紫小”工程,通過搭建學校信息化教育平臺,以融創教育、學科活動、生活體驗為主要課程內容,滿足學生生活化的學習需求。
而紫竹路小學實施教師價值引領、立德修身、能力提升、成長激勵、關心關愛等五個行動計劃,構建清晰的學校教師發展體系,也讓李蓓點贊說“值得學習借鑒”。
這也是未來成遂教育合作的方向之一。遂寧市教育和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合作學校間加強對教育熱點、難點的交流研究,開展課題研究、聯合教研等,兩地教師共建共享教研成果,推動兩地教育聯動發展。
新領域“破冰”,合作步入深水區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將美術設計和幼兒的生活、身心發展聯系起來,激發潛能,在創作中享受美的樂趣。”近日,在觀摩成都市金牛區機關第三幼兒園美術活動執教過程后,遂寧市河東實驗幼兒園研學團隊進行了認真總結。
今年10月,兩所幼兒園簽訂友好合作協議,遂寧市河東實驗幼兒園4次派員前往金牛區機關第三幼兒園開展學習,成遂教育合作在學前教育領域實現“破冰”。
進入這個“朋友圈”的學校越來越多,合作的深度與廣度也不斷拓展。遂寧市教育和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遂寧將聯合成都開展網絡教研、開發應用線上課堂、共同建設優質教育資源庫,共享名師公開課、網絡優質課等資源,在學生拔尖創新人才共培、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教師專業發展、特色藝體項目等合作方面積極探索,不斷將教育合作推向深水區。
在為成遂一體化貢獻力量的同時,遂寧教育也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據介紹,遂寧將加強與重慶的聯系,如紫竹路小學就計劃與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小學結對,在教育管理體制、辦學機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師生培養培訓、師資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協同提升教育發展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