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于7月10日在京舉辦第五屆“智薈中歐·北京論壇”。(主辦方供圖)
對于國際投資和貨幣體系,朱云來表示,從美國到全球都面臨投資回報率的系統性下降,這背后需要深究的是,長期過度依賴促進增長的政策是否導致了規模的過度膨脹與效率的相對下降?美國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加劇,也使管理幣值的穩定性成為系統性需求。穩定幣的崛起創造了傳統貨幣以外的代幣形式,其未來管理還需國際性機構的介入,以算法公開和系統性金融管理實現“良幣驅逐劣幣”,形成一個世界共識的相對透明機制。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壓力,朱云來認為,中國強大的生產能力、物流能力、人力資源使我們依然可以繼續占據優勢,但要注意以互利模式更精準對接海外市場需求。在“雙循環”格局下,把“國際牌”打好,提升與世界談判的技巧,仍將有大量系統性向外發展的機會,并在其中形成與世界互利共贏的局面。
神州信息服務集團聯席董事長、原中國銀行副行長王永利介紹稱,隨著特朗普政府轉向支持加密資產,全球監管加速落地:美國《穩定幣創新法案》及香港《穩定幣條例》相繼通過,要求持牌經營、足額儲備并禁止信貸投放,這將顯著削弱穩定幣的“去中心化”屬性,強化其作為支付工具的“代幣”本質。而美國推動穩定幣發展隱含著鞏固美元霸權,搶占加密世界制高點的戰略意圖,對此,大國一定要高度重視。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特聘教授、歐洲理事會前主席、比利時前首相夏爾·米歇爾(Michel Charles)發表視頻演講稱,中國和歐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這意味著雙方有責任表現出誠意和尊重。
據悉,這是中國國際工商學院連續第五年舉辦“智薈中歐·北京論壇”,旨在聚焦重點、熱點的宏觀議題,搭建政商學界共商共議的對話交流平臺,幫助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更好地進行戰略抉擇和創新實踐,迄今已有近80位政要、專家和企業家出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