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白皮書發布現場。主辦方供圖
白皮書緊緊抓住公共資源交易“一頭連接政府,一頭連接市場”這一特點,深入闡述如何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推進數智融合大勢所趨,持續深入實施“人工智能+”創新和實踐行動,為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向智能化高質量發展找到了新的路徑。
白皮書回顧了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應用歷程,并進一步闡明通用大模型以發展通識能力為主要目標,更側重泛化性,在專業性和經濟性方面很難完全滿足具體行業或機構的特定需求。
工程建設項目是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重要組成,當前正經歷從傳統科層制管理向數字化、智能化治理的深刻轉型。在新的發展階段主要面臨專業壁壘高筑,程鏈條冗長,風險隱蔽性強,圍串標、條款漏洞等問題難以及時發現的難題。
如何破冰?白皮書給出了AI賦能招標投標策略,在大模型構建時,需要從算力層、數據層、模型層、平臺層、應用層五層架構進行優化,支持大模型訓練、部署和推理,推動其發揮優勢和能力;開展AI大模型訓練,對建筑領域知識、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行業知識進行拆解,形成專業知識庫,包含專業問答對和大模型訓練專業基礎數據,通過正向知識庫學習和專家對模型執行結果偏差的修訂數據進行強化學習,不斷提升模型精度;推動AI技術應用覆蓋招標、投標、開標、評標、定標全流程,洞察真實場景,為行業破局提供清晰路徑。
白皮書還特別強調,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AI應用還存在不少難點,需要在政策支持、資金支持、人才培養、數據安全、技術應用等方面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不斷創新技術手段解決應用難題,為AI應用掃除障礙,從而對招投標流程進行價值重構,實現真正的產業智能落地。
白皮書不僅揭示了“真智能”的落地價值,更通過系統解析與實操案例,展現AI如何穿透專業壁壘,實現“智能交易”。貴州、海南、西藏、深圳、濟南等地的實踐經驗,讓抽象的技術方案變得可復制、可驗證。
貴州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全省一張網”,大力推行人工智能應用,破解行業堵點、痛點,在“招標文件合規檢測、智能評標、輔助監管”三大場景開展AI應用實踐,提升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運行服務效能,優化公共資源交易環境。
國家信息中心公共技術服務部副主任張立峰在白皮書寄語中提到:有助于進一步推動行業技術創新,深化數智融合實踐,在規范中求突破,在創新中謀發展,從而構建高效、協同、安全的招標投標新模式,為公共資源交易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