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保險案例分析—健康保險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4月23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聯手互聯網保險科技平臺元保,共同發布了《2023年中國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提出了八大關鍵詞:穩健復蘇、健康第一、養老焦慮、財富管理、需求多元化、大模型探索、信息安全及觸險線上化。
《報告》稱,在經濟回升的背景下,今年保險消費穩步復蘇,半數消費者的家庭年保費支出在8000元以上,未來預算將進一步提高。同時,消費者的健康風險保障意識穩居首位,重疾險、醫療險、惠民保等健康險產品當前持有率高且未來仍有較大增長空間。更為關鍵的是,人口老齡化加速,讓年輕人已有養老危機感,中老年人的長期護理需求也明顯增長。
預計更多寵物主愿為寵物險買單
近年來,隨著全球人口流動性加大,疾病傳播速度和傳播范圍也在增加,疫情后,人們更關注健康保障問題。
《報告》調查顯示,無論過去還是未來,健康險產品始終是最受消費者關注的保險種類。在各類健康險產品中,重大疾病險是消費者當前持有率最高的產品,商業醫療險在2023年新簽產品排名第四,惠民保在未來1-2年計劃新簽產品中排名第一。
此外,調研發現,越來越多的小康收入群體意識到健康險的重要性,說明消費者的健康風險意識逐漸提高,健康險覆蓋面有望擴大。
在財富管理需求上,《報告》提出,居民消費趨于謹慎,理財期望收益逐漸降低,保險長期鎖息的確定性保障優勢凸顯,逐漸成為許多消費者財富管理的壓艙石。
未來,儲蓄型保險備受青睞,在2023年新簽保險產品中儲蓄型保險排名第六,在計劃購險中,排名上升至第四,有較大增長空間。
從人群特征來看,當前購買儲蓄型保險的主流人群為31-40歲的高收入群體,未來消費群體將更下沉,更多小康收入的年輕人將成為購買儲蓄型保險的新興主力軍。
此外,《報告》還提出,情感消費成為現代社會新趨勢,調研顯示,27%的寵物主配置了寵物險,在未購人群中還有35%的人計劃在未來購買寵物險。從客戶畫像來看,當前20-30歲的女性消費者更傾向為寵物投保,未來預計更多一線城市的中年人愿為寵物險買單,且男性消費者購買積極性顯著提升。
年輕人對養老有危機感
養老焦慮也是《報告》的一大關鍵詞。調查數據顯示,商業養老險在2023年新簽產品中排名第七,在未來計劃新簽產品中排名第二,有較大增長空間。
此外,年輕人對養老已有危機感。《報告》數據顯示,20-30歲的年輕人未來1-2年內計劃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比例最高。
但與之相矛盾的是,我國養老保險供給仍不足。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原研究負責人朱俊生表示,行業要積極拓展老年保險市場,提供包括養老、健康在內的全面保障和服務。首先,充分發揮保險業長期確定性保障、分散長壽風險等優勢,提升長期養老資金的投資收益率,積極參與養老金融市場;其次,全面拓展老年帶病體醫療險,為老年人群體提供保障;第三,推動產品與服務結合,促進構建“醫、藥、險”融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推動“健康險+健康管理”;第四,秉持全生命周期理念應對人口老齡化。
AI大模型有望消除消費者對理賠的困擾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還對AI(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保險行業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報告》顯示,消費者在線上購險主要是因為“繳費靈活”和“投保便捷”,但約8%的線上消費者有流失傾向,“找不到人,理賠難”等是消費者未來不考慮線上購險的主要顧慮。
業內人士認為,伴隨大模型技術的深入應用,消費者對理賠的困擾有望進一步消除。
元保集團創始人兼CEO方銳表示,AI技術正以驚人的迭代速度,拉開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序幕。目前,大模型技術在中國保險行業的落地探索已初顯成效,在客服、營銷和理賠等場景中已有較好的應用案例。
2024年,AI大模型將在中國保險行業加速落地實踐。未來,“人工+大模型服務”的模式,將有望改變保險難懂、難投、難賠的印象,提升大眾對保險的接受度。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潘亦純
編輯 趙方園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