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健康教育-痛風健康教育內容
前幾日筆者見到朋友圈一位醫生朋友感慨:一位痛風患者3年時間不看醫生還每天堅持吃海鮮喝啤酒,就診時到了危重的地步。這讓筆者不禁覺得是健康宣教做得還不夠,人們還不知道痛風怎么調護,增強痛風調護方面的知識,對患者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防患于未然。
痛風,是血液中尿酸增高,沉積在骨關節導致疼痛的病癥。追究痛風的源頭,是血液中尿酸增多。尿酸是身體內嘌呤的代謝產物,嘌呤本對身體是有益的,但當它代謝中出現問題時就會產生麻煩,這不,當尿酸高到一定程度時形成“高尿酸血癥”,當尿酸持續升高,超過機體代謝能力時會沉積到下來,形成“痛風”,關節會間歇性發作疼痛。
痛風的發病部位多見于足第一跖趾關節(也就是腳大拇指),也有很多人首先出現肘膝腕關節等較大關節部位的疼痛。生活中很多人常誤認為是風濕性關節炎,自行用一些消炎鎮痛的膏藥或者其他藥物進行治療,效果自然不盡如人意。
痛風的調護關鍵在飲食。限制蛋白量攝入,每公斤體重一克每天比較合適。盡量多飲水,以通過尿液促進尿酸排泄。既然身體內在的尿酸增多了,我們不能再攝入增高尿酸的食物,包括海鮮水產、啤酒、豆類及豆制品、肉類、動物內臟等,這些也就是高嘌呤飲食。因此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患者就是長期高嘌呤飲食加重腎臟損害最終腎臟功能衰竭。
痛風的可逐漸進展,痛風急性發作期多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癥狀可持續數天,長則半月。飲酒、勞累、暴食都會導致發作。疼痛間歇期可為數月、數年,逐漸累及的關節增多,痛風石形成的部位增多。
慢性關節炎期平均為10年左右,這個時期關節畸形,活動受限,嚴重者可能出現高血壓、血管硬化、心臟病等疾病。
及時到醫院就診,咨詢醫生,根據個人情況制定治療方案是最明智的選擇。只要細心調護,可以得到良好控制。
【本圖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文樞,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