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痞(健康減肚子用多少錢呀)
編者按:我們從劉力紅老師過去近百場分享中,精選制作了《劉力紅中醫文化30講》在線音頻課,希望能夠幫助中醫愛好者建立起對中醫的系統認知,領略中醫文化之美,開啟自主健康之路。本文為其中一講內容節選。
讀書也會消化不良最近我看《傳習錄》,讀到其中有很多很會心的地方。自己本來也是這樣想的,突然間發現,陽明先生也是這么說的。哎呀,這個時候就叫做有感了,你跟他就通了,感通了。雖然沒有達到他的那個境界,但是某些方面也真正是像孔子講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我經常在講“消化”這個詞,突然間,我看到陽明先生也在講消化,他講什么呢?——他在講學問上的消化,學問上的消化不良。
于中、國裳輩同侍食。先生曰:“凡飲食只是要養我身,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積在肚里,便成痞了,如何長得肌官?后世學者博聞多識,留滯胸中,皆傷食之病也。”
——王陽明《傳習錄》
陽明先生講,現在做學問的人就存在消化不良——書讀了很多,裝到肚子里,郁積于內,消化不良,不能自用,反而成病。所以陽明先生非常強調,知行是合一的!他也是主張不需要太多的東西,我也始終認為是這樣。
我為什么推薦大家吃糙米呢?吃糙米就逼得你慢慢去咀嚼,否則你就囫圇吞棗了。慢慢咀嚼,慢慢咀嚼,這個時候滋味就出來了。
實際上,隨著吃飯的速度降下來,超過20分鐘之后,飽中樞就啟動了,饑餓感慢慢就沒有了。所以為什么吃得越快的人吃得越多呢?他的飽中樞根本都還沒有醒過來,就已經嘩啦一大堆東西吞下去了。
吃飯是這樣,要注重消化,讀書也是要注重消化。
用主食來養護生命讀書,做學問,也有消化不良,大家好好去品品,尤其這個碎片化的時代。
現在的人為什么會有消化不良?為什么腸胃會出大問題?——成天都在吃零食,碎片化就是零食嘛!零食吃多了,自然沒有胃口再吃主食了。甚至有些人又要減肥,也不吃主食。
我很多時候都在講,為什么要吃主食?主食為什么在《黃帝內經》里那么重要?再好的東西,(久了)你都會厭,唯有一樣東西,你是不會厭的,就是主食。為什么?
就是因為它平淡,它的性味是甘平的。我們講,甘平的東西才能做主食。不管是麥子,還是谷子、高粱、小米、粟子、稷,它們共同特征都是——其味甘、其性平。就它共同具足一個什么???其味甘、其性平,這叫什么德?——土德。
做主食的東西,土德一定要很厚,它才能做主食。從土德的角度,你會領會,人為什么不能離開主食。
為什么《內經》里講“五谷為養”?我們要想養這個生命,就離不開主食。說養生,第一條你就要談主食,你就把主食吃好來。
這為什么那么重要呢?因為人是什么?人是“裸蟲”。人就是在萬物里面土德最厚的生物。所以,我們的主食很重要。
經典是學問的主食那大家知道,學問上的主食是什么嗎?——就是經典!經典是學問上的主食。
所以你說,經典的東西,今天吃一頓,明天就不吃了嗎?主食是你一輩子離不開的。
為什么到哪兒中國人都講吃飯呢,不講吃菜呢?我到廣東就吃粵菜,到四川就吃川菜,到貴州就吃貴州菜,到云南就吃云南菜。但是主食永遠要吃,主食是一輩子的事情,活一天就要吃一天主食。
經典就是這樣,你要想做學問,那就要伴隨你這一生。要“五谷為養”,你就必須要去讀經典。確確實實它在慢慢地滋養你,這個滋養是隨著歲月的累積在累積,它的滋養是不可思議的。
本文首發于“同有三和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