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健康,羅湖健康證體檢中心
南都訊 記者林敏兒 宮頸癌是近年來我國城鄉婦女發病率較高的腫瘤疾病,如何高效率高標準完成適齡婦女宮頸癌篩查工作至關重要。作為羅湖轄區深耕醫療大健康領域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易普森引入全自動制片+人工智能AI分析系統,全面賦能宮頸癌等多種腫瘤疾病診斷,有效彌補人工診斷效率低、病理醫生不足、缺乏統一質控管理等問題。
迄今為止,病理診斷仍被認為是疾病最可靠的診斷,被譽為疾病診斷的金指標。如何提高病理科的運營效率,保證乃至提高病理診斷的含金量,在滿足臨床不斷增長診斷需求的同時,尚需跟上時代步伐,滿足對疾病更加精準診斷的需求,這是病理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現實及與時俱進的問題。
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要加快發展數字健康服務,推進醫療機構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快建設智慧醫院,推廣遠程醫療。各類新興技術的運用,讓諸多科室都乘上了提質增效的“東風”,但病理科似乎尚在醫院數字化的“洼地”中。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病理科設備少、自動化水平較低,病理流程的多環節對醫技人員的專業要求較高,使得科室整體運轉的自動化程度較低。另一方面由于病理科的自動化水平較低,病理科診斷時間長。常規的病理檢測所需時間為3-5天,如果有較為疑難的疾病,加做免疫組化或分子檢測,所需的診斷時間更長達7-10天。近兩年,受精準診療需求的推動,病理科受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三甲醫院多已建設分子病理實驗室,擴大病理科規模。病理科的數字化、智慧化轉型需要對整個工作流、信息流進行充分革新。
基于人工智能的計算病理學是一個新興技術,它運用先進的機器學習和圖像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高分辨率數字化病理切片,同時構建病理組學把病理醫生的診斷經驗和知識進行量化,以融入到人工智能輔助病理診療系統,進而提高病理科運轉效益,加快病理科精準診斷建設。
引入人工智能AI輔助甚至替代人工進行一些常規的病理診斷及癌癥篩查,能夠有效彌補人工診斷效率低、病理醫生不足、缺乏統一質控管理等問題。病理AI診斷流程主要包括標準化切片的制作、切片數字化掃描、AI算法讀片、AI提示陽性切片人工復核等環節。實現病理AI診斷的主要關鍵點在于標準化的制片、數字化處理、經病理專家審核的海量標注數據訓練的深度神經網絡模型提取病變特征圖、結合判讀標準提供建議結果以及可疑視野供醫生快速復核等。作為計算機AI識別圖像進行診斷,對于切片圖像的標準化要求較高,能夠保證穩定的制片、成像標準的儀器是開發病理AI算法基礎;其次病理診斷覆蓋的疾病種類較多,尤其是癌癥類型繁多,要實現病理AI對各個病種的精確診斷需要大量的病例數據支持,目前行業的主要切入口在于通過對常見病種普查的輔助診斷來降低病理醫生的重復性工作,提升病理診斷效率,這一模式中的關鍵在于既要保證病理AI算法的高敏感性,又要保證高特異性,防止出現由于算法的誤判導致漏診,保證病理AI能夠在保證診斷有效的前提下提升病理診斷效率。
宮頸癌是近年來我國城鄉婦女發病率較高的腫瘤疾病,2024年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民政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加速消除宮頸癌行動計劃(2022—2030年)》,要求進一步完善宮頸癌防治服務體系,提高綜合防治能力,構建社會支持環境,努力遏制宮頸癌發病率、死亡率上升趨勢,減輕宮頸癌社會疾病負擔。同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也明確說明我國將積極響應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加快我國宮頸癌消除進程,保護和增進廣大婦女健康。各地定期對適齡婦女展開宮頸癌免費篩查,大范圍集中式篩查對病理科提出更高要求,如何高效率高標準完成篩查工作至關重要。
全自動制片+人工智能AI分析系統通過全自動制片染色設備減少人工因素干預,保證切片標準化,通過自動檢測數字切片圖像中的異常和錯誤,來幫助病理醫生進行智能質控,確保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其次,人工智能AI分析系統能夠輔助醫生進行診斷,自動排陰篩查,降低醫生工作量。據權威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國范圍內有已有200家三甲醫院及近700家公立醫院病理中心實現了AI數字病理整體解決方案。在洶涌而來的醫療數字化浪潮下,國內病理科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把數字化智慧化建設視為一道“必答題”,而非傳統概念中的“選答題”。
作為 “AI+數智病理”領域的主流品牌之一,易普森從源頭做起,通過自動化、標準化、數字化、智慧化的“四維一體”整體解決方案,以“全自動設備+試劑+切片掃描儀+AI分析系統”率先實現一鍵式全自動染色制片、樣本處理標準化、病理切片數字化、閱片診斷智能化,以AI分析為突破口,從制片到診斷全面賦能宮頸癌等多種腫瘤疾病診斷。目前和國內多家大型三甲醫院深度合作,已完成了數百萬人次的篩查診斷。未來,易普森將持續探索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術優化病理診療服務流程,用AI病理診斷技術造福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