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健康產業集團、恒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文/觀察者網 一鳴)3月30日晚,恒大健康(0708.HK)發布2019年年報,去年,恒大健康營收56.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88%;毛利潤18.9億元,同比增長64.3%;凈虧損49.47億元。
據了解,恒大健康的主營業務為新能源汽車業務和健康管理業務。觀察者網此前報道,由于新能源業務投入較大,恒大健康于3月22日已經發布盈利預警。
恒大業績發布會現場
在30日召開的業績發布會上,恒大健康首席財務官潘大榮表示,汽車屬于回報周期比較長的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縱觀全球在初始階段都是虧損狀態。
“我們的資金主要投往基地建設、設備、研發、股權收購、材料及制造費用等方面,同時新車還沒量產交付,兩者結合便會造成投入多、利潤少的局面。”
潘大榮認為,汽車業本就是產業鏈長、回報周期長的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縱觀全球范圍,絕大部分新能源車企因為處于投入階段,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即便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企特斯拉,上市十年至今也還沒實現過年度盈利。”
潘大榮表示,相信目前的虧損是暫時性的,“到2021年恒馳全系列產品陸續實現全面量產后,我們的報表數據會有非常明顯的改善,對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發展我們充滿了信心。”
他還特意指出了恒大健康背后站著恒大集團,稱恒大集團作為“總資產2.1萬億、年銷售規模超6000億、世界500強排名第138位”的企業,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對新能源汽車業務進行投入。
財報顯示,恒大健康2019年新能源汽車收益為6.6億元,收入中鋰電池銷售額為5.88億元,技術服務6579.6萬元,汽車組件銷售額為629萬元,沒有整車銷售收入。
恒大健康公告顯示,旗下新能源汽車首款車“恒馳1”計劃于今年亮相,恒馳全系列產品將從2021年陸續實現全面量產;廣東、上海生產基地將于2020年下半年竣工,2021年投產,首期規劃產能均為20萬輛。
在業績發布會上,恒大健康副董事長兼瑞典NEVS總裁彭建軍也強調:“確保新車型于2021年年底至2022年年初如期實現大批量投產。”
會上披露的信息顯示,恒大健康位于廣州南沙和上海松江的生產基地將于2020年下半年竣工,2021年投產,兩個生產基地的首期規劃產能均為20萬輛。
此外,新能源汽車業務帶來了行政費用的暴漲,2019年恒大健康行政費用從3.34億元增加到31.55億元,同比上漲842.14%。
對此,恒大健康稱,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快速發展,研發費、管理人員工資和行政費用增加較多。
值得注意的是,觀察者網此前報道,3月17日起恒大集團內部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員工大動員,不少員工接到一紙調令,前往恒大新成立的公司“恒大寶”。恒大新能源汽車業務有180名員工或牽涉其中。
啟信寶數據顯示,恒大寶于2020年2月28日成立,注冊資金30億元,由深圳市盈貿投資有限公司100%持股,經營范圍為房地產銷售、汽車、電動車、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等。
從財報來看,恒大健康的收入主要來自其健康管理業務,收入達49.75億元,同比增加58.8%。恒大健康稱,該項業務大幅增長主要原因是“恒大養生谷”的收入較2018年同期上升至49.48億元,增速達58.38%,
潘大榮在業績會上表示,恒大健康目前擁有24個健康產業項目,未來三年計劃實現“恒大養生谷在全國范圍內布局70個”。
(編輯:尹哲)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