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的圖片—亞健康圖片卡通
今日處暑,暑氣到此為止
歷書記載:“斗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
處,止也,有隱退的意思。所以處暑其實是指“暑氣到此為止”,也就是說天氣即將進入涼爽的秋天。
雖然可能出現如“秋老虎”般的炎熱天氣,但氣溫卻在逐漸下降,正午熱、早晚涼,早晚溫差大。
因此需適時添加衣物,晚上就寢應蓋被子,以免著涼。
萬物開始凋零,反映氣溫變化
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意思是指,此時老鷹的喙已堅硬,開始迅速捕獵小型鳥類,獵捕后先陳列出來再吃,如同祭拜先人一樣。
同時,萬物開始凋零,天地布滿肅殺之氣。古時有“秋決”的規定,即順應秋天肅殺之氣而處決犯人。
“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等禾谷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以前中原地區農作物一年一熟,此時正是作物豐收的時候。
早睡早起,把握調理身體陽氣的時機
“處”也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這時候,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散轉為收斂,人體內陰陽氣血的盛衰也隨之交替,故此時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早睡早起。
晚上就寢時關好門窗,以免受涼,白天可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對平時怕冷、抵抗力弱、體溫不足、手腳常冰、臉色蒼白、貧血頭暈的人來說,應好好把握處暑這個時節,將大自然提供的陽氣歸為身體所用。
處暑時節,宜吃三物
丹參味苦,性微寒,歸心經、肝經,可活血調經、養血安神、涼血消癰。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丹參可以預防和緩解心室顫動和心動過速,增加主動脈的血流量,抗血小板凝集;還有保護肝臟、抗氧化的作用。
宜:臨床上多用于血虛、女性月經不調及產后虛弱。
忌:孕婦不能服用。
食療方:丹參紅花粥
● 材料:丹參10 克,紅花6 克,白砂糖5 克,大米50 克。
● 做法:1. 將丹參潤透,切成薄片;紅花洗凈,去雜質;大米淘洗干凈。
2. 將大米與丹參、紅花一同放入鍋內,加入800 毫升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慢煮30 分鐘,最后加入白砂糖即可。
● 功效:活血化瘀,通心絡,調節血壓。
芝麻有白芝麻、黑芝麻、黃芝麻三種。
● 白芝麻補中益氣
據中醫典籍記載,白芝麻有補中益氣、滋養五臟、強健筋骨等功效。
● 黑芝麻可烏發,促進腸蠕動
黑芝麻有烏發、通便、解毒功效,常作為藥用。從芝麻中萃取出來的芝麻素,食用后可促進腸蠕動,減少致癌因子。但是腹瀉者要慎食,以免病情加重。
● 可改善血管硬化
芝麻里的煙酸有擴張血管、防治血管硬化的功效,有助于保護心臟。芝麻里還含有維生素E,能幫助緩解肌肉疲勞。
食療方:芝麻粥
材料:取黑芝麻25 克,大米100 克,蜂蜜1 勺。
做法:先把黑芝麻洗凈曬干,炒熟研細,然后和大米同煮,熬至粥稠狀,放溫后加1 勺蜂蜜即可。
功效:此粥能滋養五臟、潤燥通便,適用于肝腎不足、虛風眩暈、風痹、癱瘓、大便秘結、病后體虛、須發早白、女性產后乳少等癥。
五味甘、辛,五性平,歸經胃、大腸。
● 保護牙齒,預防齲齒
芋頭里有特殊的成分氟,其具有清潔、保護牙齒的功效,因此吃芋頭可以預防齲齒。
● 補益脾胃,健脾消食
中醫認為,芋頭可補益脾胃,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所以建議胃腸不好的人應該多吃一些芋頭,以健脾消食,促進消化吸收。另外,芋頭還可以調理有氣無力、消渴等癥狀。芋頭熱量低,適合減肥時代替主食食用。
● 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
芋頭富含蛋白質、鉀和膳食纖維,有助于降血壓,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
食用方式
芋頭蒸煮燉炒都很美味,但是因為生芋頭有毒,會刺激咽喉,所以芋頭不可以生吃。芋頭若做甜食,可將芋頭切片蒸熟再冷藏,制作時直接用果汁機打成泥再加熱。
芋頭在采挖后一般可儲存4~5 個月,因為買回來的芋頭已經沖洗過,所以應盡快食用。
食用提醒
腸胃濕熱及糖尿病患者要少吃芋頭。
處暑時節,宜按陽陵泉穴
定位: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調理習慣性便秘,改善筋骨不適
處暑時節,每天早晚按壓陽陵泉穴3 分鐘,有助于利肝膽、清濕熱、強筋骨、保腸胃,可以緩解關節炎、肩周炎、運動傷害、扭拉傷、落枕等癥狀。
同時,吃些清熱安神的食材與性涼多汁的蔬果,如銀耳、蓮子、菠菜、芝麻、番茄、冬瓜、香蕉等。少食辣椒、燒烤等辛辣熱的食物,以免出現秋燥的癥狀。為即將到來的冬天預先調理保養。
-End-
本文選自《二十四節氣養生書》,由海南出版社授權發布。
點擊下方卡片,可買紙質書籍↓
二十四節氣養生書 ¥34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