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心里健康教案—一年級心里健康教案-我們的課堂
第一課 我上學我驕傲
【主題說明】
適應環境和轉變角色是新入學小學生生活適應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年級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開啟了全新的學習與生活模式。雖然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穿衣、吃飯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全新的環境和未知的小學生活仍然給一年級新生帶來很大的挑戰。
本節課力圖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幫助學生認識新的小學生活,接納自己的新角色,積極認同自己的小學生身份,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激發學生對小學生活的向往,為自己的新角色感到驕傲和自豪。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引導學生認識小學生活和幼兒園生活的不同。
2.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新學校,喜歡學習,并為自己成為小學生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3.行為目標:積極接受自己的新角色,向往學校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轉變角色,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
難點:培養成為小學生的自豪感。
【課前準備】
1. 教學PPT。
2. 課前小調查:上學第一天,誰送你上學?
【教學設計】
【練習題】
第一天背著書包準備上學時,你感到。
A. 高興 B.害怕 C.驕傲 D.自豪
【活動反饋】
1.學生對課堂活動是否感興趣。
2.學生是否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
3.學生是否對成為一名小學生產生自豪感。
第二課 我要學本領
【主題說明】
學習是小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習可以幫助他們掌握本領,不斷成長。本節課力圖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例,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作用,激發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喜歡學習。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引導學生感知并初步理解學習的作用。
2.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行為目標:讓學生喜歡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學習興趣,喜歡學習。
難點:理解學習的作用。
【課前準備】
1. 了解學生的特長,準備相應的道具。
2. 教室作適當變動,留出學生表演的空間。
3. 教學PPT。
【教學設計】
【練習題】
在學校里,我們可以學到語文、數學、音樂、美術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在學校外,我們還能學到哪些知識與技能呢?
【活動反饋】
1.學生對課堂活動是否感興趣。
2.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學生是否喜歡學習。
第三課 你我他,像一家
【主題說明】
一年級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許多獨生子女由于家庭過多保護,不會或者不愿意與人交往。同伴關系對兒童的認知和情緒等方面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鼓勵學生了解自己,了解同學,和同學成為朋友,這對于學習和生活而言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本課的主旨在于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互助合作所帶來的愉快感,使學生明白友愛和關心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凝聚成一個班集體,一起快樂的學習、共同進步。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點,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2.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到有朋友真好,朋友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3.行為目標:學會主動與他人交往,能向別人介紹自己,能發現別人的閃光點,并能大膽地說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能夠發現同學和自己的閃光點,學會理解、尊重、幫助別人。
2. 難點:學會主動地與他人交往。
【課前準備】
教學PPT。
【教學流程】
【練習題】
被同學夸獎的感受是怎樣的?
A.開心 B.難過 C.不喜歡
【活動反饋】
1.學生對課堂活動是否有興趣。
2.學生是否了解了怎樣與同學相處。
3.學生是否了解自己的好朋友優點。
第四課 可愛的我
【主題說明】
小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比較模糊,對自己的評價比較片面。小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決定了對待自己的態度,只認識到自己缺點的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往往是消極的,對自己時常持有否定的或不滿意的態度。
本課的目的在于,從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方面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認識自己,從而學會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評價,這對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非常重要。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對自己形成一個正確的評價。
2.情感目標:認識到自己的可愛之處,為自己的優點感到自豪;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并且對改正缺點有足夠的信心。
3.行為目標: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優點,勇敢的承認自己的缺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正確的認識自己,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
難點:客觀的評價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課前準備】
教學準備ppt。
【教學設計】
【練習題】
我覺得自己比較可愛的特征包括。
【活動反饋】
1.學生對課堂活動是否感興趣
2.學生是否明確了自己的特點。
第五課 我的校園
【主題說明】
小學一年級新生進入陌生的環境,感到很新奇,由于一年級新生剛剛結束幼兒園的生活,他們仍然對家長存有依賴感,對小學學習和行為規范比較陌生。熟悉校園環境,樹立規則意識,是小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的一部分,其中,了解并遵守學校的行為規范是樹立規則意識的一部分。
本課從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方面,幫助學生熟悉校園環境,了解學校的行為規范,盡快適應校園生活。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生了解學校主要部門及場地設施的作用,了解學校的行為規范。
2.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校園的熱愛之情,樹立規則意識。
3.行為目標:引導學生遵守校園行為規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樹立規則意識。
難點:學生遵守校園行為規范。
【課前準備】
1.教學PPT。
2.可拍攝學校各場地設施的照片。
【教學設計】
【練習題】
下列哪些做法是錯誤的.
A.愛護小草 B.保護小花 C.愛護桌椅 D.隨手扔垃圾
【活動反饋】
1.學生對內容的呈現方式是否具有較高的參與度。
2.最后一環節,學生介紹的是否詳細。
第六課 上課之前
【主題說明】
課前準備到位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上課鈴聲響,要將學生在課間活動的注意力迅速轉移到課堂上來,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有些困難,這就要求學生能明確課前準備的要求,做好相關的訓練,讓學生做到能在鈴聲的提示下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工作,更好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去。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明確課前準備的要求。
2.情感目標:感受課前準備到位對于上好課的積極作用。
3.行為目標:學會做好課前準備。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課前準備的要求。
難點:掌握每門課以及每節課前如何做好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
1.教學PPT。
2.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課程安排,提前與相關學科老師做好溝通,便于在指導學生做好每節課的課前準備,針對性強,細節落實到位。
【教學設計】
【練習題】
馬上就要上課了,下面哪個同學能得到小紅旗?
A.打鬧的小明 B.話說的小紅 C.端正坐好的小蘭 D.玩玩具的小強
【活動反饋】
1.觀察學生通過學習是否能做好課前準備。
2.每班聘請“課前準備監督員”,組織、提醒同學做好課前準備。
第七課 手牽手,一起走
【主題說明】
當今的父母和長輩,都習慣溺愛孩子,導致孩子在家都是“公主”和“王子”,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兒童從小就沒有團結合作的意識,習慣一個人。但是在當今的社會,合作互助是非常重要的人才條件之一,這種“公主”“王子”的狀態應該被打破。否則會影響他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不善與人溝通和交流、缺乏對別人的關心和尊重、缺乏承認自己錯誤的勇氣等。因此,學校通過課堂和課下來培養兒童的合作精神,鍛煉他們的合作能力,顯得十分必要。
本課設計理念旨在通過游戲活動、交流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喜歡合作,愿意合作,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情感并掌握合作的基本技巧。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懂得什么是合作,合作的好處以及如何與他人合作。
2、情感目標:在活動中領悟到學會合作的重要性,體會到合作的樂趣。
3、行為目標:學生樂于與他人合作,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懂得什么是合作,合作的好處以及如何與他人合作。
難點:學生樂于與他人合作,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課前準備】
1、教學PPT
2、游戲道具
【教學設計】
【活動反饋】
1.學生對內容的呈現方式是否具有較高的參與度。
2.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課間十分鐘是否逐漸變得安全有序。
【練習題】
今天你交到了幾個好朋友?
第八課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主題說明】
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居多,6個大人圍繞一個孩子轉,使得孩子從小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許多事情都依賴大人,到了學校后,哭鬧、找不到廁所、水杯不會開、作業不會寫、文具沒有帶等現象,比比皆是,自理能力越來越差,導致什么事情都不敢去嘗試,對自己缺乏認識和自我肯定。本課只在讓學生從課堂學習、課余活動兩方面觀察自己,能夠列舉出自己作為小學生的基本特征,并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地評價自我的行為。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從學習、活動兩方面觀察自己的變化。
2、情感目標:能夠列舉出自己的基本特征。
3、行為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評價自己的行為。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列舉出自己的基本特征。
難點: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評價自己的行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
【教學設計】
【練習題】
在家里你自己做了哪些事情?
【活動反饋】
1、學生對課堂活動是否感興趣。
2、學生是否能列舉出自己的基本特征。
3、學生是否會積極地評價自己的行為。
第九課 我們都能守紀律
【主題說明】
一年級新生入學后,學校要對其進行常規教育,而遵守課堂紀律和學校的行為規范是其中的重點。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生活,一年級學生對學校的生活已經比較熟悉,但自控能力仍然較弱,如何讓他們自覺遵守課堂紀律,為集體約束自己的行為,成為了一種考驗。
本節課力圖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班級和學校的行為規范,了解作為集體的一分子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懂得遵守紀律的重要意義,鼓勵學生克服弱點,為集體約束自己的行為。爭做遵守紀律的好學生。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理解班級紀律和學校行為規范的基本要求。
2.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愿意遵守班級紀律和學校行為規范的認同感。
3.行為目標: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遵守班級紀律和學校行為規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理解班級紀律和學校行為規范的基本要求,懂得只有大家都遵守紀律,才能營造良好學習生活氛圍的道理,從而產生遵守紀律的愿望。
難點:引導學生認識到遵守紀律的重要性。
【課前準備】
3. 教學PPT。
4. 班級的紀律要求的圖片或文字;紀律蘋果、成長樹(教師制作);魔法盒(教師制作)。
【教學設計】
【活動反饋】
1.學生對課堂活動是否感興趣。
2.學生是否熟悉班級紀律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3.學生是否能夠以班級紀律和小學生的各項行為規范要求自己。
【練習題】
每當你看到有同學破壞你們班級的衛生區的衛生,你會。(多選)
當面制止 B.打掃干凈 C. 和同學在衛生區值日
第十課 學會傾聽
【主題說明】
上課聽講是學生學習的一種主要方式,課堂上能否傾聽老師講課、同學們的發言是確保學生學習收效好壞的關鍵。
本課旨在通過對學生上課聽講狀態的觀察,引導學生了解聽講的要領,并通過游戲檢驗學生聽講的專注度,讓學生感受到專心聽與不專心聽的差異,從而提高自己專心傾聽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了解傾聽的要領。
2.情感目標:學會專心傾聽他人的講話,知道這既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自己學習的關鍵。
3.行為目標:能專心傾聽他人的講話,并加深記憶,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傾聽的要領,學會專心傾聽。
難點:將傾聽的事情,記憶后進行講解。
【課前準備】
游戲《傳遞悄悄話》中的悄悄話,開始第一次游戲時,傳遞的語句可稍短些,給予學生信心,再繼續游戲時可適當增加難度。
【教學設計】
【活動反饋】
上課聽講是學生特別熟悉的一件事情,因此在陳述聽講時學生的形態及神態時,同學們都能及時反饋,但更為關鍵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好傾聽的要領,感受到專心傾聽與不專心傾聽的巨大區別,從而學會專心傾聽,并要求自己專心傾聽。因此,在課堂上一定要講清楚傾聽各環節的細節要求,這個要求要直觀,便于操作。
【練習題】
年 月 日 星期 天氣
今天我給爸爸媽媽講述我在學校聽到的有趣事情是。
第十一課 我不是故意的
【主題說明】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馬可連柯說過:“如果在兒童期,不能合理地教育兒童,使他們養成良好的意識和行為習慣,那就給以后的教育帶來幾十倍的困難?!币虼?,教師必須在這種不良意識成為習慣之前,引導學生糾正已有的偏差,明白做錯事要勇于認錯的道理,這樣才能使事情得以緩和,甚至得到解決。要學會用“對不起,請原諒”來承認錯誤。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在不小心做錯事時,要做到把事情說清楚,并真心認錯,請求對方的原諒。
2.情感目標:知道要勇于認錯,知錯能改。學會寬容,能禮貌地接受別人的道歉。
3.行為目標:道歉時,能做到語言禮貌,態度誠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在不小心做錯事時,要做到把事情說清楚,并真心認錯,請求對方的原諒。
難點:知道要勇于認錯,知錯能改。學會寬容,能禮貌地接受別人的道歉。
【課前準備】
1、課件。
2、準備一些紙片,每張上寫著班里一個同學的名字,團在一起。
【教學設計】
【活動反饋】
1.學生對內容的呈現方式是否具有較高的參與度。
2.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是否能勇于承認錯誤。
【練習題】
你不小心做錯了事,你應該怎么辦?
第十二課 得表揚了
【主題說明】
小學生最愛聽到的就是有人表揚自己,比如“你真能干”“你真聰明”,等等。每當聽到這些話時,他們都非常開心??捎性S多學生很明顯地把這種積極表揚演變成了驕傲和沾沾自喜的資本,導致在與同學的交往中目中無人、自滿自負。
本節課力圖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讓學生既體會到被表揚的喜悅,又明白這種喜悅不能變成驕傲,同時更要繼續努力,做得更好。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認識到良好的行為會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從而獲得表揚與獎勵。
2.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虛心的品質,得到表揚后不驕傲的情感,讓其明白驕傲會使人落后。
3.行為目標:從身邊做起,只有發揚優點,才能不斷進步。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認識到良好的行為會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從而獲得表揚與獎勵。
難點:培養學生虛心的品質,得到表揚后不驕傲的情感,讓其明白驕傲會使人落后。
【課前準備】
教學PPT、故事《狐貍落選了》。
【教學設計】
【練習題】
當你得到老師表揚時,你感到( ),你以后會( )。
第十三課 父母的小幫手
【主題說明】
家庭教育是人類的一種實踐教育,是在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帶子女的成長發展所產生的教育影響。但隨著現代社會家庭結構的發展和就業壓力的增大,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存在一種補償心理,導致孩子容易變得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只知索取,不知回報,生活自理能力較差。
本節課力圖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幫助學生了解父母的辛苦,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員,應當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動承擔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做他們的小幫手。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員的辛苦,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
2.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家庭成員的家庭責任感和熱愛勞動的意識。
3.行為目標:學生能夠主動承擔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做父母的小幫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員的辛苦;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主動做父母的小幫手。
難點:培養學生家庭成員的家庭責任感和熱愛勞動的意識。
【課前準備】
5. 視頻故事《能干的小幫手》。
6. 課前學生需做的小調查:爸爸媽媽的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工作內容是什么?
【教學設計】
【活動反饋】
1.學生對課堂活動是否感興趣。
2.學生是否能在課堂上通過同學的幫助學會一件以前不會的家務活兒。
3.學生是否覺得應該主動承擔家務勞動,做父母的。
【練習題】
我第一次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是,做完后我感到。
B. 高興 B.害怕 C.驕傲 D.自豪
第十四課 學會發言
【主題說明】
在集體授課中,發言是學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之一。一年級學生很樂于表現自我,因此也很喜歡發言。但他們的發言往往很隨意,往往是只關注自己的發言,沒有認真思考其他同學的發言。沒有形成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學習好習慣。一味的自我表現也會造成許多內容的重復,這樣既降低了學習效率,又不能考慮到其他的同學的觀點。因此,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有效的發言很有必要。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到發言在課堂學習中的重要性,掌握發言的方法與技巧。
2、情感目標:通過發言加強與同學的交流,形成思想上的碰撞,感受到團隊學習的快樂。
3、行為目標:在課堂上恰當地運用發言的方法與技巧,達到高效的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發言的方法與技巧
難點:學會發言,在每節課上學會恰當的運用。
【課前準備】
提前安排三名學生排練:游戲“我是小老師”。
【教學設計】
【活動反饋】
當老師提問后,學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一是不舉手,二是當沒點到自己時,就不去聽同學的發言,要不就是不高興總是舉著手希望老師點自己,要不就是覺得這時已不管自己的事了,就去做別的事。因此,本課中既要教會學生正確有效的發言,也要教會學生學會傾聽同學的發言,然后再繼續發言,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
【練習題】
老師提問,我發言做到:1.2.3.
同學發言,我傾聽做到:1.2.3.
第十五課 有禮貌的小客人
【主題說明】
根據一年級的學生的年齡特點、行為能力,引導學生去調查、感受、體驗真實的生活,。讓他們深刻地體會到:怎樣做一個有禮貌的小客人。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在生活中學習,將教學融合在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形成正確的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做客的基本禮節。
2.情感目標:從內心尊重主人,愿意做有禮貌的小客人。
3.行為目標:懂得做客有禮貌是尊重主人的表現,能密切主客關系,增進友誼。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做客的基本禮節。
難點:懂得做客有禮貌是尊重主人的表現,能密切主客關系,增進友誼。
【課前準備】
1、課件。
2、準備一些紙片,每張上寫著班里一個同學的名字,團在一起。
【教學設計】
【活動反饋】
1、你到哪個好朋友家里去做客了的?說說他(她)家的情況。
2、你是怎么做小客人的?得到主人的表揚沒有?
3、你能不能當好小客人了?
【練習題】
假期到親戚朋友家去做客。
第十六課 被愛的感覺
【主題說明】
孩子們從小就受到了家長的關愛照顧,并且認為這是理所應當之事,缺少了對這份關愛的肯定和體會,同時也不太能體會到學校同伴對自己的幫助照顧,往往比較自私、任性、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本節課力圖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受到了家人對自己的疼愛呵護、老師同學對自己的關心照顧,感受到班級是個溫馨的大家庭,和同伴能相互幫助,相親相愛。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知道到不僅父母會疼愛呵護自己,而且老師和同學也會關心幫助自己。
2.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感受到班級是個溫暖的集體。
3.行為目標:能夠與小伙伴和睦相處,互相關心,相親相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知道到不僅父母會疼愛呵護自己,而且老師和同學也會關心幫助自己。
難點:能夠與小伙伴和睦相處,互相關心,相親相愛。
【課前準備】
教學PPT
【教學設計】
【活動反饋】
1.學生對課堂活動是否感興趣。
2.學生是否感受到他人的關愛。
3.學生是否能在感受到他人關愛的同時,主動關愛別人。
【練習題】
1、寫下你感受到的關愛。
2、你今后要怎樣去關愛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