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隨訪—健康隨訪服務記錄怎么寫
來源: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2月20日訊(大眾衛生報·華聲在線記者 湯江峰) 2月19日,多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經積極救治、細心護理,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和武漢市肺科醫院治愈。當他們跨出院門,聞到春天的氣息,多日的愁容頓時舒展開來。臨行,醫生叮囑,回家后要做好“跟蹤隨訪”,眾人均表示將積極配合。
“不是痊愈出院了嗎?還要跟蹤隨訪什么?”“怎樣做好跟蹤隨訪?”“患者出院后需要注意什么?”……針對公眾關心的話題,2月20日,記者連線采訪了國家衛建委抗擊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主任委員、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專家吳安華教授。
吳安華說,跟蹤隨訪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患者恢復健康,實現全流程管理,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定期了解病情變化并指導患者康復的一種觀察方法。通過隨訪可以對患者進行跟蹤觀察,掌握第一手資料,以便統計分析、積累經驗。同時,也有利于探索研究新冠肺炎發生、發展與轉歸,提高救治水平,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專門發出通知,要求做好新冠肺炎出院患者跟蹤隨訪工作,其重要性顯而易見。
據跟蹤隨訪的流程要求,定點醫院要做好與患者居住地基層醫療機構間的聯系,共享病歷資料,及時將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轄區或居住地居委會和基層醫療機構;基層醫療機構在收到出院患者信息后,要對出院患者開展健康指導和健康狀況監測,發生異常情況及時向定點醫院報告。
如何科學有序落實跟蹤隨訪措施?吳安華指出,各定點醫院要做好出院患者的復診安排,為其安排好出院2-4周后的復診計劃。復診時重點復查血常規、生化、氧飽和度,必要時復查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有肺炎的患者,復查胸部CT影像學檢查,了解肺部炎癥吸收情況。基層醫療機構要加強對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及時了解患者體溫、呼吸道癥狀,重點加強對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出院患者的監測。一旦發現發熱、咽痛、胸悶等不適癥狀,指導患者盡快到設有發熱門診的上級醫院就醫。
吳安華說,信息時代可用好信息手段跟蹤隨訪。依托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做好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出院隨訪檔案等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實現新冠肺炎患者臨床診治與健康管理的全閉環。家庭醫生和鄉村醫生可通過簽約APP、電話、微信等多種手段與轄區內管理的出院患者信息互動。
吳安華提醒,患者出院后,應遵從醫囑要求,主動聯系社區醫師觀察,按要求進行有關檢查,尤其是已經簽約參加某些臨床觀察項目人員。因恢復期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它病原體風險,應繼續進行14天自我健康狀況監測,佩戴口罩;有條件的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少與家人的近距離密切接觸;分餐飲食,做好手衛生,避免外出活動。
身為此次抗擊新冠肺炎國家衛建委專家組成員,吳安華是湖南首位支援湖北的醫療專家。1月21日(農歷臘月二十七),他就獨自登上了前往武漢的高鐵,成為“最勇敢的逆行者”。在武漢的每一天,吳安華馬不停蹄,來回穿梭于各大醫院隔離重癥監護病房、隔離病房、發熱門診查房,指導感染防控工作及醫生個人防護工作;與專家組成員一道討論制定醫療機構內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往返武漢各地為國家醫療隊和各省醫療隊隊員培訓感染防控和醫務人員個人防護知識。
“作為院感專家,我必須確保醫護人員學會防控知識,為戰斗在一線的醫務人員筑起一道安全防護墻,盡最大可能減少醫護人員職業暴露!”這是吳安華堅定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