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險是什么險種-醫療保險是什么險種
什么是醫療險?
今天我就用大白話,給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醫療險(因為很多人到目前為止還分不清楚醫療險和重疾險的區別):
醫療險就是我們去醫院就醫,可以報銷醫療費用的保險。
比如我們的社保,新農合,一老一小,學平險,單位的補充醫療,普惠保,百萬醫療險等等等等,一切以費用報銷為核心的保險,我們統稱為醫療險。
醫療險的特點就是非常基礎,幾乎可以說是人人必備的保險。數據顯示,我國醫保的參保率已經達到了95%以上,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農村新農合等社保基本上實現了全員覆蓋。但是為什么在遇到大病的時候,還需要水滴籌?這就是因為醫保保而不包,覆蓋的范圍有限。所以很多需要我們自費的部分還需要我們自己承擔。
因此,為了減輕醫保之外更多需要我們承擔的部分,保險公司推出了商業醫療險。如學平險、單位的補充醫療、普惠保、百萬醫療險、意外醫療險、高端醫療險等等商業保險。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實際需求,以及預算等配置相應險種,用以解決社保外較高的費用支出。
那么關于什么是醫療險,您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請說出您的不同看法。
什么是醫療險?
通俗理解,醫療險就是發生了醫療費用之后,用于報銷醫療費用的保險。
重點詞匯:報銷、報銷、報銷。這是醫療險與之前介紹的給付型重疾險、壽險的一個重大區別。
醫療險和醫保一樣,都是事后報銷的。一般來說,治病花了多少錢,先自己墊付,然后拿著發票,先找醫保報銷,再減去醫療險的免賠額,剩下的,醫療險按照約定比例報銷。
這里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我有醫保啊。是的,醫保確實能夠滿足日常醫療支出了,但是在大病面前,醫保只是杯水車薪。
通過下面這張醫保報銷V型圖,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醫保的一些不足:
- 低不報、高不報、中間部分部分報
醫保有 “藥品、診療、服務設施” 三大目錄,醫療費用在目錄內才能報銷。而很多特效藥、高新技術檢查、VIP 病房等是無法報銷的。
三類藥品:
1.甲類:全部計入報銷范圍(藥效一般,副作用強,費用較低)
2.乙類:90%計入報銷范圍(藥效好,副作用一般,費用較高)
3.丙類:不計入報銷范圍(藥效很好,副作用小,費用最高)
醫保報銷需要達到一定的額度,即起付線,以北京某醫院為例,治療費用達到1800元,才可以報銷。
另外,醫保報銷又有封頂線的限制,一般為20萬,不同地區略有差別。
但是重大疾病的治療費一般不低于50萬,這至少30萬的差額需要自掏腰包。
醫保基本上沒有100%報銷的,特別是對于惡性腫瘤這類大病,90%的費用是需要自費承擔的。
由此看來,醫保只能緩解醫療費用的壓力,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而大部分商業醫療險除免賠額以外,可對醫療費全額報銷,并且社保外藥、進口藥,在必需且合理的情況下也均可報銷;在住院和大病方面,補充了普通社保不可報銷的部分,因此商業醫療險是社保的最佳拍檔。
目前市面上商業醫療險最常見的有五類:普通醫療險、百萬醫療險、中端醫療險、高端醫療險以及專項醫療險。
1. 普通醫療,入門級產品
市場上常見的卡單式醫療險,或者附加在重疾險、壽險下的醫療險,很多就是這種普通醫療險。
產品特點:低免賠、低保額、低保費,絕大部分限社保內用藥。由于其免賠額低,所以實際使用的頻率較高。一方面它可以解決小額醫療風險,另一方面也完美的解決了百萬醫療的免賠額問題。
適用人群:適合沒有醫保,或者買了百萬醫療,但比較介意1萬免賠的人群。
其實普通醫療險的優先級并沒有那么高,甚至可以不購買,因為買保險的本質是:小投入撬動高杠桿,對于小額風險自擔就好或者考慮社會醫療保險。
2. 百萬醫療,網紅產品
除了普通醫療險,在醫療費用動輒上萬的今天,百萬醫療險的出現,可謂是救人于水火之中。
產品特點:超低保費、高免賠額、高保額,不限疾病種類、疾病程度和治療方式,在扣除免賠額后,基本能把住院醫療費都給報銷了。它是一種小投入大保障的保險,也因此得到了非常多人的喜歡。
但百萬醫療險普遍讓人“詬病”的地方在于,大多數產品都存在每年1萬元的免賠額度,即去掉社保報銷,醫療費用超過1萬才能賠。以社保報銷60%為例,總的醫療花費要達到3萬,才能用上這份保險。
適用人群:百萬醫療險就是為了解決大病風險的,小孩、成年人、老年人均可投保,可以作為個人醫療保險的首選。
3. 中端醫療,提升就醫質量
中國目前醫療資源緊張,公立醫院普通部人滿為患,想提升就醫質量,需要去特需部、國際部就醫怎么辦?這就需要中端醫療險了。
產品特點:價格適中,保額較高,免賠額靈活可選,能夠報銷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的普通部、特需部、國際部等就醫產生的醫療費用。
適用人群:想要更好的就醫服務,又覺得高端醫療太貴的人群。
4. 高端醫療,體驗至上
高端醫療險更重要的是其帶來的一系列超級VIP待遇的就醫服務,它是醫療險中的超級跑車。
產品特點:保費高,保額通常高達千萬,涵蓋公立,私立醫院就診,保障地區最高擴展至全球,保障項目全面,除了常規住院和門診甚至包含體檢,疫苗,牙科,生育等等。
適用人群:適合于對就醫環境、服務要求高的高凈值人群選擇。
5. 專項醫療,按需選擇
這種醫療險的保障范圍和上面不一樣,一般都是特定種類的保障。
例如針對癌癥治療的防癌醫療險,針對專項疾病的海外重癥醫療保險等。
這類產品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醫療需求,按需選擇,這里不再展開說明。
醫療險應該怎么買?通過上文,我們了解了各類醫療險的特點以及適用人群,在投保之前,建議大家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想通過醫療保險解決什么問題?
怕患上嚴重的疾病,費用太高無錢醫治?
小病小災也不想自掏腰包,想所有醫療費都能報銷?
想要最好的就醫環境,最優質的醫療資源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只有選對正確的險種,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對于醫療險的需求,可以分為三層:
1.基層醫療
解決大部分醫療費用支出;
2.中層醫療
覆蓋全部醫療支出,拓展特需治療;
3.頂層醫療
頂級就醫體驗,把握全球最優質的醫
如果想要基層醫療:百萬醫療必須投,價格實惠保額高,搭配普通醫療效果更好;
如果想要中層醫療:中端醫療非常適合一二線城市中產以上家庭,為自己留一手特需資源;
如果想要頂層醫療:高端醫療非常適合于對就醫環境、服務要求高的高凈值人群,買的爽,治的爽。
另外醫療保險變化多樣,建議大家不要被各種的細節所迷惑,一定要有取舍,學會抓住重點,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醫療險相對要復雜一些,對于普通人來說,稍不留意就掉坑里了,故此做了一個整理,大家在投保時一定要注意。
1. 購買多份醫療險?
有些人為了能更好的報銷醫療費用,就在不同保險公司買了好幾份醫療險,這是白白的浪費錢啊。
要知道醫療費用是不能重復報銷的。根據國家出臺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的規定,費用補償型醫療保險的給付金額不得超過被保險人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金額。為了防止發生道德風險,無論被保險人投保了幾份醫療保險,也只能報銷一次,并不能重復報銷。
記住:同類型的醫療險,買一份就夠了!
2. 保額越高越好?
買重疾險的時候,建議大家盡量把保額買高一點,那醫療險是不是也是保額越高越好呢?
首先,醫療險是報銷型的,也就是花多少,報銷多少。即便你把保額買到六百萬,報銷的錢也不會超過你的醫療總開銷。
其次,在公立醫院,就算是重病一年,治療費用最高也就是百萬左右,太高的保額,也許僅僅是出于營銷的需要,實際意義并不大。
所以,買醫療險,大家不需要太執著于保額的高低,只要夠用就行,應該更多的關注保障內容。
3. 零賠付的產品更好?
就像醫保有個起付線一樣,醫療險也有免賠額,特別是百萬醫療險,一般是1萬元免賠額。
很多朋友就覺得:當然是沒有免賠額,直接全賠的最好呀!那樣自己連1萬塊都不用承擔了!
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也不是,對于百萬醫療險來講,正是因為有1萬的免賠額,可以過濾掉大部分理賠,所以大家只需要花幾百元的保費,就能買到幾百萬的保額。
零免賠的醫療險,不僅保費會更貴,產品也更不穩定。
零免賠的產品加大了保險公司的賠付率,如果后續理賠過多,可能第二年就停售了。
其實,買保險主要是為了抵御大病風險,1萬以內的費用,即便自己支付,相信大家都能承擔。
4.續保可至100歲?
很多人買保險,希望買了就能夠保一輩子,為了迎合消費者,市面上出現了很多“最高可續保到100歲”的醫療險產品。
這類產品,買了就能保到100歲?
非也,“可續保≠保證續保”,這里只是玩文字游戲而已。若在正常情況下,自然可以續保,但是如果發生什么別的情況,費率上漲,產品停售等等,都會影響續保的。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醫療險,沒有一款能保證終身續保的。
在續保問題上,絕大部分產品都屬于如下幾種情形:
寫在最后
買商業醫療險之前,記得先買醫保,商業醫療險更多是作為醫保的補充工具。
醫療險雖然看著比較復雜,但一切的細節都寫在合同里面,只要足夠的耐心,很容易就能看清楚、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