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女神”葛蘭,中歐葛蘭最新消息
醫藥女神---葛蘭
有人說她是實力與顏值并存的"醫藥女神",又有人說她只不過是趕上了這波醫藥的風口,是一位比較有爭議的基金經理,那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該基金經理究竟是名副其實還是虛有其表,她就是為數不多的女基金經理---葛蘭。
一位年輕的85后女基金經理,本科就讀于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之后在美國西北大學取得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了解她的基金配置的人都知道她擅長科技+醫藥,看來跟她所讀的專業有關,畢業之后葛蘭先在歐洲半導體公司做實業,之后回國,機緣巧合下進入投資圈,在投資方面也是著重于自己最懂的領域。
2014年加入中歐基金,并于2015年1月開始擔任基金經理,因業績出色,短短五年其管理的基金規模就達到了343億,從業年均回報更是亮眼,達到了30.93%,其中最出色的當屬中歐醫療健康基金近4年回報率高達232.34%,年均回報32.32%,是最近幾年收益率最高的醫藥基金之一,因此葛蘭獲得了"醫藥女神"的美譽。
5年零5個月,復合年化回報高達30.93%,這屬于什么水平呢,要知道股神巴菲特巔峰時期時的復合年化為30.4%,華爾街第一理財家彼得林奇復合年化為29%,金融巨鱷索羅斯復合年化為28.6%,單看復合年化這一成績是非常出色的,在全國1524名公募基金經理中,從業超過5年且復合年化超過25%的只有21人,超過30%的只有5人,而葛蘭就是這5人之中的其一。
任職總回報232.34%,任職復合年化32.32%
從最近三年的業績來看收益最大的同時回撤也很大,但如果跟滬深300指數對比就會發現,滬深300指數以32.46%不小的回撤僅僅換回了18.39%收益,嚴重的風險與收益不匹配。
那么現在來解答一下文章開頭提出的疑問,2019年牛市以來,消費、醫藥、科技三大板塊漲勢氣勢如虹,醫藥更是獨領風騷,在加上新冠疫情的爆發更是發酵了醫藥行情的發展,這個時候出現這種質疑也是無可厚非的,那事實真的如此嗎?
從累計收益率走勢不難看出,在2019年之前,中歐跟大盤的走勢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差距,但在2019年以后醫藥風口來的時候,該基金大幅跑贏大盤,難怪市場上會出現這種聲音,但不同主題基金對比不具備參考依據,既然該基金屬于醫藥行業,那我們就拿同時期的醫藥指數跟中歐醫療做對比。
通過對醫藥指數的對比就可以發現近三年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的收益達到了193.78%,同時期的醫藥指數達到了157.89%,但跑贏醫藥指數并不能就說明它優秀,因為該指數代表的是"平均分"作為明星基金產品成績優于平均分在正常不過了。
為了更加真實客觀的反映出該基金的真實成績,我們拿目前市面上所有的醫藥主動型基金來做對比,其中成立三年的有96只,近三年復合年化在40%的有7只,葛蘭排在第五,也就是在醫藥主題主動基金這一領域,葛蘭的業績已經超越了90%以上的基金經理,這樣的成績可不是僅靠站在風口就能拿到的。
醫藥這個行業一邊面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必然大大的帶動醫藥行業的增長,另一方面,醫藥行業受政策的影響非常大,集采一次次的打擊著醫藥行業的信心,在加上醫藥涉及的范圍太廣了,對基金經理的專業和能力要求很高。即便如此,葛蘭能以一個較為年輕的基金經理的身份獲得如此優異的成績,可見她實屬當之無愧的"醫藥女神"。
“醫藥女神”葛蘭,還能翻身嗎?
目前醫療板塊是大漲之后的調整,可能尚未調整到位。從基金大跌導致基金大幅虧損,到基金被險資大幅贖回400億,中歐基金經理葛蘭跌下神壇。在截至2022年2月11日的過去一年里,葛蘭代表作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003095)下跌了37.4%。葛蘭從業6年多,這樣的業績實屬罕見。憑著美國西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的學歷和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四年增長350%的成績,短短幾年間,葛蘭成為中國基金圈的“醫藥女神”。在基金經歷了如此大幅下跌之后,如今,“女神”光環還在嗎?
“醫藥女神”葛蘭三季度減倉,繼續看好醫藥板塊中長期投資機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龐華瑋 廣州報道
“醫藥女神”葛蘭的投資動向備受關注。
經過三季度的申贖和收益下跌,迄今葛蘭仍是市場上管理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
10月26日,葛蘭管理的5只基金發布三季報。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30日,葛蘭管理的基金規模縮水至875.5億元,較二季度末的1017.5億元下降142億元,降幅14%。
三季度,葛蘭管理的5只基金跌幅都超過15%,其旗下的3只全市場基金出現了凈贖回,不過,其旗下久負盛名的2只醫藥主題基金仍獲得凈申購,投資人堅持越跌越買。
盡管今年葛蘭的基金業績不理想,但在三季報中,葛蘭表示,長期來看,醫藥行業的增長邏輯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她依然看好醫藥生物板塊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大家對葛蘭的認識大多緣于中歐醫療健康混合這一只基金。其實葛蘭管理的5只基金風格迥異。她目前在管的5只基金分別為:
2只醫藥主題基金——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C)、中歐醫療創新股票(A/C);
3只全市場投資基金——中歐研究精選混合(A/C)、中歐阿爾法混合(A/C)、中歐明睿新起點混合。
三季度,葛蘭管理的5只基金全部降低了股票倉位,下降區間為0.77至3.54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葛蘭的基金在三季度仍保持著較高的股票倉位,兩只醫藥主題基金股票倉位逾86%,中歐阿爾法、中歐明睿新起點逾91%,僅中歐研究精選略低,接近76%。
事實上,在投資風格上,葛蘭的基金長期保持高倉位,投資方向集中于“優質龍頭”+“新興成長”。
從葛蘭長期重倉的醫藥股來看,主要集中在醫療服務(專科服務與CXO)、中藥、醫療器械龍頭和疫苗龍頭,她很少投資化藥、仿制藥以及醫療檢測等缺少護城河的公司。
在三季報中,葛蘭明確表示,她著重布局在長期看好的核心創新藥、創新器械,創新產業鏈,醫療服務以及消費性醫療等方向。
從三季度調倉方向來看,2只醫藥主題基金三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比較相似。
它們都加倉了愛爾眼科、恒瑞醫藥、藥明康德、凱萊英等,其中恒瑞醫藥在三季度大幅加倉,新晉前十大重倉股。
具體來看,恒瑞醫藥是國內創新藥的龍頭企業,愛爾眼科屬于專科醫療服務,藥明康德、凱萊英屬于CXO行業。
兩只醫藥主題基金減倉九洲藥業,它也屬于CXO行業。
以葛蘭的代表基金中歐健康醫療混合為例,該基金三季度末規模613億元,第一重倉股為愛爾眼科,持倉數量相對二季度末增長32.07%,三季度末持倉愛爾眼科市值60.78億元,占基金凈值比9.91%。
與二季度相比,葛蘭三季度加倉的有恒瑞醫藥、凱萊英、愛爾眼科、同仁堂、藥明康德獲加倉,加倉幅度分別為97.52%、39.69%、32.07%、1.17%、1.07%,持倉市值分別為0.60億元、23.23億元、60.78億元、24.41億元、44.37億元。
同時,葛蘭減倉片仔癀、邁瑞醫療、通策醫療,減倉幅度分別為10.02%、1.80%、0.18%,持倉市值分別為19.72億元、40.34億元、20.08億元。
此外,九洲藥業跌出前十。
而泰格醫藥、康龍化成持倉數量不變。
葛蘭管理的另一只醫藥主題基金中歐醫療創新,其持股與中歐醫療健康比較相似。
三季度中歐醫療創新加倉了恒瑞醫藥(持倉數量大增437.96%)、愛爾眼科、凱萊英、泰格醫藥、通策醫療、藥明康德和康龍化成。減持九洲藥業0.39%。邁瑞醫療和藥明生物不變。
此外,葛蘭還管理著三只全行業選股的基金,投資偏興新成長股。
其中,三季度,葛蘭管理的中歐明睿新起點的持倉特色很明顯——主要投資于新能源板塊,前十大重倉股中八只涉新能源。
具體來看,三季度,中歐明睿新起點前十大重倉股更換了兩只,新進愛爾眼科和禾邁股份,同時加倉新能源個股寧德時代、陽光電源、億緯鋰能、錦浪科技、比亞迪,但天賜材料和璞泰來退出前十。
而中歐阿爾法與上述中歐明睿新起點的持股有些相似。不同點在于,中歐阿爾法除了重倉新能源、醫療保健之外,還重倉了多只白酒股,比如三季度前十大重倉股中包括貴州茅臺、山西汾酒、瀘州老窖。但三季度葛蘭調整了白酒股結構,加倉貴州茅臺,減倉山西汾酒、瀘州老窖。
而新能源中,陽光電源重回重倉股名單,葛蘭還加倉了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比亞迪。
醫藥股中,愛爾眼科獲大幅加倉,較二季度末大增56.62%,但藥明康德退出前十。
而葛蘭管理的中歐研究精選,在葛蘭管理的5只基金中,重倉行業最均衡,投資行業最廣泛。
三季報顯示,中歐研究精選的投資主要集中于四大方向:新能源光伏產業、半導體產業、必選消費品、服務業,
該基金三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包括第一重倉白酒股貴州茅臺;多只新能源股,如通威股份、隆基綠能、晶澳科技、陽光電源;1只傳統能源油氣股中國海油;多只醫療保健股,如愛爾眼科、泰格醫藥、藥明康德;1只金融股東方財富。
不過,對中歐研究精選,葛蘭三季度基本選擇了“躺平”不動。三季報顯示,前十大重倉股有7只持倉數量沒變。有變動的3只股票是:陽光電源和愛爾眼科獲大幅加倉;晶澳科技遭減倉。
看好中長期投資機會今年醫藥基金總體表現不佳,作為“醫藥女神”,葛蘭也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從業績來看,三季度葛蘭的5只基金業績沒有跑贏基準,表現不佳。
三季度5只基金凈值增長率分別為:中歐醫療健康A為-19.95%;中歐醫療創新A為-22.93%;中歐阿爾法A為-18.51%;中歐明睿新起點為-18.73%;中歐研究精選A為-16.58%。
拉長至今年前三季度,上述5只基金的收益區間為-23.35%至-32.31%之間。
結束三季度之后,10月以來,醫藥指數上漲逾8%,但截至10月26日,葛蘭的5只基金,包括2只醫藥主題基金,年內基金凈值較三季度末不但沒有上漲,反而下跌1個點左右。
其實葛蘭以往的投資業績相當出色,尤其是醫藥方向的投資。
葛蘭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物理專業,僅用4年完成了美國西北大學醫學工程專業的碩博課程,而且申請到了AHA科研基金,隨后在歐洲頂級半導體巨頭英飛凌工作過一年。
2011年回國后,葛蘭跨行進入金融行業,先后在國金證券、民生加銀基金擔任研究員,2014年加入中歐基金,自2015年1月29日開始獨立管理基金,管理的第一只基金是中歐明睿新起點混合。
但2015年是牛市+熊市的極端行情,其間她管理的基金即經歷了暴漲,也經歷了暴跌,在1年多的大起大落之后,2016年4月葛蘭卸任4只基金的基金經理。
在5個月后的2016年9月29日,她更換賽道再次出發,發行了一只醫療主題基金——中歐醫療健康混合。作為醫藥專業的博士,葛蘭在這只基金投資上表現得非常出色,成就了“醫藥女神”之名。
截自2021年6月30日,中歐醫療健康混合自成立以來近5年收益達到348%,年化收益37%,業績非常漂亮。但2021年下半年以來整個醫藥板塊表現不佳。
中歐醫療健康混合最近6年(2017-2022年)各年的回報分別為33.76%、-16.01%、75.23%、98.85%、-6.55%和-27.74%(截至2022年10月26日)。
中歐醫療健康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達到15.76%,總體表現很好。
在主題基金經理成名后,葛蘭逐步嘗試管理全行業選股的基金。
目前葛蘭在管5只基金,2只醫藥主題基金,3只全行業選股基金,管理總規模為875.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和2022年,醫藥板塊整體表現欠佳,但葛蘭在管產品總規模不減反增,投資人對葛蘭投出信任票,越跌越買,她在2021年底超過張坤成為公募機構最大主動權益基金的基金經理。
今年葛蘭三季度業績表現不佳時,葛蘭管理的3只全市場基金出現凈贖回,但她管理的2只醫藥主題基金的持倉數量仍獲得凈申購。
對此,葛蘭在基金三季報中表示,她把風險分為永久性損失和暫時性調整兩大類,風控的核心是要盡量避免永久性損失,做好長期業績的有效策略,但短期市場波動難以避免。
葛蘭認為,長期來看,醫藥行業的增長邏輯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她依然看好醫藥生物板塊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葛蘭指出,在高景氣度的行業中,目前很多優秀公司的估值都處于歷史偏低水平,安全邊際較高,中長期空間確定性大。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