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咖個人簡介、互聯網大賽獲獎名單
互聯網大咖都是什么學校畢業的?
成功不是偶然的,看看這些互聯網大咖都是什么學校畢業的。
網易成立于1997年,創始人丁磊,1971年10月1日生于浙江省寧波市,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
騰訊成立于1998年,創始人馬化騰,1971年10月29日生于廣東省東方縣八所港,畢業于深圳大學。
搜狐成立于1998年,創始人張朝陽,1964年10月31日生于陜西省西安市,畢業于清華大學。
新浪成立于1998年,創始人王志東,1967年生于廣東東莞,畢業于北京大學。
京東成立于1998年,創始人劉強東,1974年2月14日生于江蘇宿遷,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
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創始人馬云,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畢業于杭州師范大學。
攜程網成立于1999年,創始人梁建章,1969年出生于上海市,畢業于復旦大學。
百度成立于2000年,創始人李彥宏,1968年11月生于山西陽泉,畢業于北京大學。
高德地圖成立于2002年(2014年被阿里收購),創始人成從武,1964年生于湖北荊門市京山縣,畢業于北京工商大學。
UC成立于2004年比你(2014年被阿里收購),創始人何小鵬,1977年出生于湖北省黃石市,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
去哪兒成立于2005年,創始人莊辰超,1976年出生于上海,畢業于北京大學。
奇虎360成立于2005年,創始人周鴻祎,1970年10月4日生于河南省駐馬店市,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
58同城成立于2005年,創始人姚勁波,1976年出生于湖南益陽,畢業于中國海洋大學。
優酷成立于2006年(2015年被阿里收購),創始人古永鏘,1966年生于香港,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餓了么成立于2008年(2018年被阿里收購),創始人張旭豪,1985年出生于上海,本科就讀于同濟大學,碩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
唯品會成立于2008年,創始人沈亞,1971年出生于浙江溫州鹿城,畢業于上海鐵道學院。
嗶哩嗶哩成立于2009年,創始人徐逸,1989年出生于中國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
美團成立于2010年,創始人王興,1979年2月18日生于福建龍巖,畢業于清華大學。
小米成立于2010年,創始人雷軍,1969年12月16日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畢業于武漢大學。
陌陌成立于2011年,創始人唐巖,1979年生于湖南婁底,畢業于成都理工大學。
知乎成立于2011年,創始人周源,1980年12月18日生于貴州貴陽,先后畢業于成都理工大學,東南大學。
快手成立于2011年,創始人宿華,1982年出生于湖南,畢業于清華大學。
今日頭條成立于2012年,創始人張一鳴,1983年出生于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南開大學畢業。
小紅書成立于2013年,創始人毛文超,1985年出生于湖北武漢,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
貨拉拉成立于2013年,創始人周勝馥,1978年出生于廣東省揭陽市,先后獲得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與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
斗魚成立于2014年,創始人陳少杰,1984年出生于山東濟南,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
滴滴出行成立于2015年,創始人程維,1983年5月19日出生于江西上饒,畢業于北京化工大學。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創始人黃崢,19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畢業于浙江大學。
三位武平籍互聯網大咖,助力中國互聯網“龍巖軍團”縱橫馳騁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是一場經濟“大考”。受疫情影響,居民生活、市場消費、企業復工等都面臨諸多障礙,但疫情之下也有新的機遇:電商行業在抗疫情、保民生、撐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帶動大量行業“逆勢”發展,讓人眼前一亮。這種勁頭持續下去,電商行業當能成為疫情后助推中國經濟恢復的強勁動力 。
互聯網是一場革命,而“革命”兩字貫穿著龍巖的過去、現在、未來,蘊藏于廣袤的紅色土壤,烙印在廣大閩西兒女的心中,黏著在每一雙奮斗前行的腳上。在繼承弘揚革命前輩的優良傳統,繼承和發揚古田會議精神。
一座僅有307萬人口的福建山區城市,走出了如此多的互聯網新銳,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跡,更是一個特有的現象,那到底是什么樣的沃土,才孕育“干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游;拼奧運奪金牌,做網絡出精英”的“龍巖現象”?
“ 王國春、方三文、陳遠河 ”三位武平籍互聯網大咖
雪球創始人 方三文
方三文,1975年出生,福建省武平縣人。系雪球創始人,北京雪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雪球網是一個為投資者提供實時行情,新聞資訊,交易服務的移動互聯網公司。2014年完成了C輪融資,也曾多次被評為appstore優秀新app。2012年5月3日,《財富》(中文版)公布2012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37歲的雪球CEO方三文榜上有名,排名第30。
從開始做雪球的第一天起,我就常常被問及一個問題:雪球的參照物是什么?每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我都有點為難。好像我們經常聽到的創業故事里都有一個美國藍本。創始人對這個藍本進行“中國式加工”,成功做出一款屬于自己的產品。
但是雪球的確沒有美國藍本。我都有點不知道應該怎么講我的創業故事了。所以我干脆講講我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的故事吧。
2006年,我還在另一家令人尊敬的公司工作,因為公司給我發了一點期權,我漸漸對投資股市產生了興趣。作為一名股票投資者,我有兩個基本需求。
第一,我要跟蹤我關注的股票,查看它們的價格漲跌、看跟它們有關的新聞,偶爾也看幾眼分析師報告。第二,我對別的投資者在想什么、看什么也很感興趣,我希望和跟我關注同一家公司的投資者交流,看看解他們對公司的看法跟我有什么不同、他們的信息和思維有沒有我未曾觸及的地方。
當時我有什么服務可選用呢?界面塞滿花花綠綠的“K線圖”的炒股軟件,根據編輯判斷而不是我的需求編排的財經新聞網站,擠滿了我素未謀面、但自稱有“內幕消息”的股民的聊天群,以及銀行向我推銷的各種號稱能滿足我“個性化需求”的投資理財產品……
我雖然接觸投資不久,直覺卻告訴我,這些服務都滿足不了我的需求。
既然如此,那我為什么不自己做一個呢?
這就是我做雪球的出發點:我相信有這些需求的投資者遠不止我一個,并且認為有更好的方法來滿足這些需求。
現在是信息過載的時代。因此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信息個性化的問題。
正如前面提到,我第一希望關注我感興趣的股票,第二希望關注我感興趣的人。因此信息個性化其實就包括了這兩方面:訂制化的信息(公司新聞、公告)和訂制化的投資者討論。
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股票信息和用戶發言,無非是為了提高讀取信息的效率。因為雪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投資的、垂直的社區,我們有股票代碼這種天然的標準化標簽。所以我們無非是把和某家上市公司相關的新聞、公告準確并實時地送達到用戶面前,把用戶關注的人的發言一條不漏地推送給用戶,甚至允許用戶屏蔽他們不想看的人。
這樣,通過大家已經很熟悉的 follow 匹配關系,雪球就滿足了傳統財經網站無法滿足的信息個性化需求。
如果事情真這么好搞,也許我就不用做這件事了。完成了個性化以后,我又發現了一個新層次的需求。
事實上,幾乎所有人都傾向于只跟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交流,比如大家都樂意跟微博上的“加V大號”對話、期待他們的回復。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大號”們會愿意搭理我們這些普通人呢?
我想大概是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可以用來衡量水平的靠譜標準。“水平”本身是一種主觀認知,它是動態而且個性化的。這有兩層意思:第一,沒有人能夠精通所有領域,在某一領域,他不懂的、你可能正好是專家;第二,你以前不懂的,不代表現在不懂;他原來懂,現在認識可能已經過時,你正好來補充。
這也是互聯網最牛的地方,它通過“眾包”、而不是幾個專業人士來解決很多問題。
而雪球作為一個借助了互聯網這一優點的社交網絡,我們能做的是,在盡可能完整客觀地呈現一名用戶的特點,并且保證用戶自由選擇的權利。你可以動態選擇自己應該關注什么人,通過持續和他們交流,知道哪些人最可能解答你哪方面的問題。這也許是幫你找到“高水平”的人交流的唯一方法了。
補充一句,這也是為什么在雪球,職業身份(“加V”)往往不太重要。我們相信專業和高水平與否,并不是和你的職業掛鉤的。
說到這里,你可能已經忍不住要問我,哥你說你做了個投資社區,那它到底怎么幫用戶掙錢?
很抱歉,只能說這并非我做雪球的初衷或愿景。如果你指望能從雪球上找到一個“高人”,他告訴你買某只股票,你買入,立即收益翻倍——那么,我不但建議你永遠不要加入雪球,也永遠不要進入資本市場,您還是更適合去拉斯維加斯。
有人可能對這樣的期待“習以為常”。因為在過去很長的時間內,投資服務行業的商業模式都是基于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的:投資者出于讓別人送錢給自己的良好愿望,把錢送給了別人,于是有了無數滿足這種“剛需”的投資服務機構和網站。
雪球是永遠無法滿足這種需求的,無論這需求有么多強勁。恰恰相反,雪球的存在,就是要告訴大家,這種想法有多么一廂情愿。
說到底,我做的其實是一個“社交投資網絡”。它不薦股,依靠用戶生產內容,讓喜歡獨立思考的投資者都聚到這里,一起研究公司、聊聊投資——這就是雪球。如果說我做了那么一點創新,也許就是我選擇了用互聯網來做這些事吧。
哦對,這大概就是我的“創業故事”了。
駕馭科技創始人&可愛學創始人兼CEO 陳遠河
陳遠河,1980年出生,武平縣人,“可愛學”創始人兼CEO,中國教育領軍人物,聯合章子怡創建可愛學教育集團,是國內首個提出“陪伴式教育”理念的教育品牌創始人,2015被收入“中國互聯網三十歲及以下億萬富豪榜”,身價超十億;2016年榮登胡潤百富潛力榜,2017年榮獲中國教育領軍人物的榮譽,多次登電視臺、浙江衛視、天津衛視、深圳衛視、等幾百個媒體。
陳遠河,請他教創始人兼CEO,業界人稱“三毛”,十余年互聯網創業經驗,早期草根站長,曾被外界稱為福建流量王,互聯網連續成功創業者,曾創立南方知名自媒體機構——駕馭科技,在互聯網流量運營、自媒體等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
從2014年12月在北京正式啟動請他教項目,大概花了3個月左右的時間團隊迅速擴張到60余人,其中包括數位傳統家教企業創始人、北大高材生、美團王牌地推團隊等。
請他教是一家O2O模式的家教行業初創企業,主打“把好老師送上門”,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傳統家教,挑戰“極致的用戶體驗”。
2000年左右,陳遠河放棄了原本相對穩定的工作,一個人出來開始創業。最開始家里面還是比較反對的,他撂下“賺不到錢就不回家”這句話之后就離開了家,后來真的就2、3年的時間沒有回家,因為沒賺到錢。最開始為了省錢睡在草地上面,還整天吃饅頭,為的是去網吧經營自己的網站,甚至還有被城管當做流浪漢被抓去清理街頭小廣告的經歷。
直到2003年開始有了好轉,之前做的包括圖片、電影等方面的站群的流量上來了,通過廣告聯盟等方式賺到了一些錢,大概兩千萬的樣子。后來還嘗試轉型做了一個音樂內容類型的公司,結果失敗了,錢都賠光了,帶著700塊又回來了廈門重新開始創業,做了一個自媒體聯盟,做了很多微博、微信大號,借著自媒體快速發展的東風,發展的還算比較不錯,目前有團隊在管理。
一波三折,起起落落。這就是陳遠河在創辦“請他教”之前的創業經歷。其中之艱辛、孤獨旁觀者可能難有體會。不過,當他提到這些事時,語氣十分自然,云淡風輕,一笑了之。
據了解,目前家教O2O領域已經有不下10家企業或多或少的針對家長或者老師執行補貼政策。但家教行業效仿外賣、打車領域的瘋狂補貼搶地盤模式是否可行?目前業界存在著不同的聲音。
支持者認為,家長和老師都可以接受家教O2O的交易邏輯,持續補貼有助于培養老師和家長的習慣。而且,平臺同質化比較嚴重,補貼有助于快速搶占市場,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并且可以淘汰大部分自身實力不強的玩家。
反對者認為,教育和打車、外賣沒有可比性,一個低頻高價,一個高頻低價。并且,打車、外賣的標準化程度很高,但教育并不是一個標準化的服務。
對此,陳遠河表示:盲目復制打車軟件的成功模式,是沒有分清教育和打車的本質。老師需要一個優秀的學生,家長也希望找到一個優秀的老師輔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質量是最重要的,價格并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出租車司機沒有什么好壞之分,但是教育有,我們一分錢都不會補貼,讓教育回歸本質。
陳遠河曾表示,目前請他教團隊是沒有休息日的,早8點起床到晚12點睡覺,基本都是處于工作的狀態。不僅如此,團隊發展速度相當之快,從14年11月在北京正式啟動請他教項目,大概花了3個月左右的時間團隊迅速擴張到60余人,其中包括數位傳統家教企業創始人、北大高材生、美團王牌地推團隊等。
更加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團隊成員的待遇相較于競品企業并不高,也就是說,這些人不是沖著高薪來的,而是認可請他教的模式并且相信請他教的未來潛力,由此可見陳遠河的個人魅力以及團隊建設方面的能力。
曾經做過媒體行業的陳遠河給出了未來“請他教”的愿景—小而美。“我們不希望請他教成為家教領域的阿里巴巴,而希望成為唯品會。”
老師在傳統線下培訓機構時,一直受到高額中介費的制約,同時個性教學受到限制,教育本質從開始就受到影響。家長雖然有很多培訓機構可以選擇,但教學質量是家長最擔心的問題。部分機構為了爭搶生源甚至偽造教師編制等虛假信息的現象屢見不鮮。
基于此,請他教通過建立家教O2O平臺,致力于解決雙方各自的尷尬。發揮互聯網思維信息透明的特點,家長可以了解老師的教學經驗、任職資格、教學評價等信息;老師也可以在“零傭金”的基礎上實現財務提升,讓知識更值錢,同時推出教師訂單、課時、收入的統計,真正做到讓老師成為自由職業者。
品牌化方面,陳遠河借助早期從事網站運營的資源和經驗,引入“請他教”的推廣中來,主打品牌化運作。老師方面,陳遠河用了一個形象的類比,他說:“每個老師就像釣魚的人,當魚池里面的魚足夠多時,老師自然會慕名而來。”
北京正益無線創始人 王國春
王國春,龍巖武平人,北京正益無線創始人,正益移動互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正益無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內領先的專注于移動互聯網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專業移動互聯網平臺AppCan。2015年中國互聯網領袖峰會暨中國互聯網競爭力高峰論壇上,AppCan榮獲“2015年度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領軍企業”。
現在,每個人、每個企業都開始習慣享受智能手機和移動應用帶來的高效和便利。業務管理移動化不再是個“狼”來了的口號,移動技術、移動信息化正在給企業管理模式、運營模式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和創新。
在這波移動浪潮的變革中心,以正益無線AppCan為代表的移動技術與應用平臺提供商猶如IT產業鏈里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們理念前沿、技術先進,更為重要的是沒有傳統軟件企業的舊有思維模式和思想包袱,能夠輕裝上陣為廣大開發者和企業提供移動技術與服務。
1984年,大哥大作為移動通訊的鼻祖被發明上市,手機通話是80年代唯一的通訊需求。 1990年起,隨著短信、彩信、運營商網絡的接入,特別是智能手機的發展,手機的功能與應用開始變得豐富起來。此時,從手機軟件設計起家的正益無線AppCan創始人王國春,敏銳的嗅到了支撐智能手機功能運行的軟件平臺在將來會有非常廣闊的市場。
王國春開始在移動領域做深入的研究和開發,包括手機底層的驅動軟件的研發。“從當時的功能機,到現在的智能手機,這一路都在不斷的積累經驗,也都能夠在合適的階段找到前進的方向”王國春如是說。
而在當時,以Symbian、WindowsMobile為主的智能手機系統和以IOS和Andriod為代表的新興智能系統競爭勢頭非常強勁,MTK與JAVA也是當時的熱門平臺。“它們的特點是可以動態加載應用,可以說,一個應用的生態圈那時正在形成,特別是IOS和安卓的面世,更是把手機智能系統又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尤其在2009年、2010年時,智能手機系統已經進入到了一個高速騰飛的時代。”正益無線CEO王國春回憶說。
在大家的視線被IOS和Andriod吸引的同時,王國春所想到的問題是:該怎么把這兩個平臺交互使用呢?比如,雖然JAVA可以起到一定的跨平臺的作用,但是IOS對JAVA的支持非常弱,所以用JAVA實現對跨平臺的支持其實也是非常弱的。
然而,3G牌照發布是手機移動應用與互聯網結合的助推劑。王國春看到,如此多的智能操作平臺不可能同時支持所有款機器,憑借其對手機操作系統的深入了解,再加上多年的手機瀏覽器引擎開發經驗,2009年底王國春在北京中關村創立了正益無線,開始著手于研發跨平臺的移動應用開發系統。
到2010年下半年,這套跨平臺移動應用開發系統雛形即出,面向個人及各種組織團隊開發者提供B2D跨平臺移動應用開發工具,幫助廣大的移動開發者降低App開發門檻,高效快速的開發移動應用,并且還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務。這款工具自2011年時,正式取名為AppCan。
由于王國春對手機操作系統和開發技術的深入了解,再加上手機瀏覽器引擎的開發經驗,以及集結了HTML5在手機跨平臺方面的優勢技術。AppCan在推廣運營上繼承了互聯網的開放、免費精神,迅速在互聯網上吸引了20萬人次的開發者,創建了近20萬種應用,成為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移動開發交流社區。
2011年時,在國內還沒有像樣的這種移動應用開發工具,而國外的開源工具PhoneGap 在應用效果上仍不是很完美,存在著諸多應用體驗上的問題缺陷。
正益無線AppCan最初的核心技術團隊成員均來自微軟、谷歌、愛可信等知名企業,并且一直立足于移動終端和移動操作系統的研發與設計,這樣強大的技術陣營確保了AppCan在使用性能與功能設計上在國內遙遙領先,受到廣大開發者的熱捧。
“基于我們的應用開發平臺,開發出的移動應用,可以安裝到不同的手機系統上使用,所以實際上我們和IOS、Andriod等平臺是一種疊加關系。開發者基于我們的平臺,設計出來的應用可以在多平臺上運行,跨平臺是AppCan當時最重要的一個特點。”王國春不無得意地說。
在AppCan的推廣運營上,正益無線團隊走的是要為開發者降低開發門檻和投入成本,向廣大開發者免費的提供移動應用開發工具的互聯網思維路線,“我的夢想就是要免費的幫開發者做移動應用。”當時王國春的這種前瞻性做法被行業內人士、投資者們認為是極近瘋狂,不可理喻。然而,正是他獨特的互聯網戰略思維運作,AppCan繼承了互聯網的開放、免費精神,迅速在互聯網上吸引了20萬人次的開發者,開發出了如稅務通、新華時訊通、在麗水、華山論劍、飯統網等近20萬款的移動App,一躍成為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移動開發社區與交流平臺。
這樣做的好處,不僅是大家通過這種方式更深入的了解這款產品,也給AppCan在產品功能和性能的優化升級上收集到了許多寶貴意見。免費方式作為搶占市場的先機策略,也為隨之而來的企業級移動市場奠定了扎實的技術積累和良好的口碑傳播。
互聯網思維最根本的核心在于企業的產品會一切以用戶為中心、尊重用戶,并與用戶高頻率的溝通互動,跟用戶一起成長。前期正益無線用互聯網模式推廣AppCan,為正益無線積累了大量的開發者資源和產品策略的不斷優化升級。
但是,開發者這條線的商業模式始終是一條長遠的、戰略性的布局,短期內無法實現商業利潤價值的增長。在王國春看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企業的管理模式與業務模式也將從信息化時代向移動信息化邁進,移動化管理將會在IT產業中掀起一輪創新性的變革,而這,正是正益無線當下難得的發展契機。
自2012年下半年起,正益無線正式推出AppCan MEAP面向未來的標準化企業移動應用平臺,從時機上恰到好處,從商業模式上則可以很好的借鑒原有的信息化模式。這套AppCan 一體化企業移動平臺能幫助企業從移動化戰略上整體規劃布局,一站式的解決企業在移動應用開發、管理、運維、安全等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我們最初期的大客戶,如東方航空、廣東外運、中化集團等,都是通過AppCan在開發者中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傳播主動找過來的。”王國春表示。
有市場就會有競爭,時間發展到2013年,整個IT行業都在談論移動化,各大中型企業對移動化也是垂涎三尺,有IBM的worklight、SAP的SUP、用友的UAP移動平臺等等,面對大廠商\大企業的強勢切入,作為中小型的技術公司,正益無線仍然是堅持走技術和產品為導向的路線,做標準化的第三方獨立的企業移動應用平臺,這樣的企業執行力和糾錯能力更強,服務意識更好,可以做到不斷的推陳出新,應對行業的變化。
“我們是一家有著互聯網基因的軟件技術公司,我們的產品開發是在幾十萬開發者的不斷驗證中提煉升級的,而我們服務客戶時則是最貼切市場需求的移動化專業公司。”面對同行競爭者,王國春對AppCan表現出了高度的信心。
在中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紛繁復雜,不同的業務需求會選擇不同的供應商,比如一個移動信息化戰略的實施,造成了各種移動應用開發商、移動平臺技術提供商、移動安全提供商、終端廠商、企業移動應用商店等供應鏈的龐大,企業對供應商的管理難度加大,系統運維管理更加復雜,技術標準不統一,逐而產生一系列的安全風險與管理隱患,直至被供應商“綁架”,甚至迫不得已推倒重來。
而新一代的標準化移動平臺思路,則是可以幫助企業提前進行規劃部署,提前對意外的突發狀況或業務經營上的擴展需求進行處理,這樣不僅可以大大的幫助企業IT部門降低很多成本,還能方便于企業后續管理需求上的迭代更新、功能的無限擴展,以及靈活的運營與維護。“企業的移動標準化體系建立可以充當移動化實施方和傳統系統提供商之間的隔離帶,同時收回企業對信息化的管控權利,真正的做到被服務而不是被控制。”正益無線王國春表示。
盡管不同的企業移動信息化的實施策略會有差異,但整體思路是大致相同的,王國春所提倡的“標準化移動平臺戰略”是在和開發者不斷互動交流,和企業實施部署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產品需求及經驗,正益無線真正做的是AppCan MEAP企業移動應用的支撐平臺,這個標準化的平臺類似于企業內部應用的數據庫、存儲等標準化的基礎支撐。
而這些有平臺需求的大中型企業,正是正益無線AppCan MEAP平臺解決方案的目標客戶,企業移動化市場對正益無線而言是一個具有清晰商業模式的藍海市場。
數百年來,遍布全球的閩商,秉承“愛拼會贏”的精神,努力拼搏,以他們的勤勞、智慧和熱情,為中國及所在國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福建,歌曲“愛拼才會贏”幾乎家喻戶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首歌正是閩商“愛拼敢贏”的性格寫照。翻開歷史的篇章,當我們探尋閩商足跡的時候,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種“善觀時變、順勢而為;敢冒風險、愛拼會贏;合群團結、豪爽義氣;戀祖愛鄉、回饋桑梓”的閩商精神。
地處閩西,龍巖多山。大山曾擋了龍巖人的路,卻抑不住他們的勁。“鬧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游。”閩西紅土地上,始終有一股發展不甘人后的勁。在數字經濟時代,中國互聯網軍團以“星火燎原之勢”閃耀世界,以“美團、今日頭條、微醫”三大獨角獸為核心的200多位中國互聯網龍巖軍團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的縮影和代表,他們從閩西革命老區走出去,在商界和網絡領域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堪稱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的"龍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