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養生網—養生大國醫所有視頻
大醫精誠藥王孫思邈養生十三法,常做這些姿勢,從來不生病
疾病查詢、健康指導、養生經典、有病不求人
大家對于藥王孫思邈了解嗎?據史料記載,孫思邈一直活到141歲,是歷史上最長壽的醫生。它是怎樣擁有長壽的呢?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每天都會會做的養生十三法,這套養生法不但能夠延年益壽,而且對于很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藥王孫思邈這套養生十三法!
發常梳針對:頭痛、耳鳴
操作方法:將雙手掌互搓數次,令掌心發熱,然后10指向后,由前額開始用手疏頭發,經后腦回頸部。早晚各做數次。
作用功效: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可以明目,預防頭痛、耳鳴等。
目常運針對:近視、緩解眼睛疲勞
操作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合眼或閉眼均可,用眼珠轉圈,先左、上、右、下順時針方向轉;然后眼珠逆時針轉圈。重復3次。
第二個方法是: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在眼部。
作用功效:可明目、治療近視、緩解眼睛疲勞,尤其適用于經常玩手機,視力疲勞的人。
漱玉津針對:延年益壽、健胃腸
操作方法:
1、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12圈,然后將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口微微合上,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里,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象將口水帶到下丹田。
作用功效:“唾為腎之液”因此經常做這動作,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耳常鼓針對:提高聽力、記憶力
操作方法: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后放手,應該有“撲”的一聲,重復做10下。
作用功效:這動作每天臨睡前后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齒常叩針對:牙痛、蛀牙
操作方法: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后放手,應該有“撲”的一聲,重復做10下。
作用功效:這動作每天臨睡前后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面常洗針對:美容、去皺紋
操作方法: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掃面。
作用功效: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頭常搖針對:頸椎病
操作方法: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復。
作用功效: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防止頸椎增生,不過,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腰常擺針對:腰痛、腰椎間盤突出
操作方法: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復。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
作用功效:這動作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腰椎間盤突出。
腹常揉針對:便秘、腹脹
操作方法: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后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鐘。揉的范圍由小到大,做36下。
作用功效:這動作可以幫助消化、吸收、便秘、腹脹。
攝谷道針對:慢性腹瀉、男人
操作方法:攝谷道(即提肛) 吸氣時提肛,即將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氣放松。這動作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傳這動作是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作用功效:本法有升提中氣,固精止泄的功效,對慢性腹瀉、男子時間短有不錯的效果。
膝常扭針對:膝關節疼痛
操作方法:膝常扭 雙腳并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
作用功效:這動作可以強化膝頭關節,對關節炎、骨刺、風濕等膝關節疾病的康復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常散步針對:助消化、吸收
操作方法:常散步 挺直胸膛,輕松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民間常說,“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腳常搓針對:失眠、多夢、高血壓
操作方法:
1、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
2、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涌泉穴,共做100下。
作用功效:常做這動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藥王孫思邈練習這套方法,一輩子不生病,活了141歲。只要你照著做,每天堅持,相信也能長命百歲!
這么好的方法,趕快告訴咱們的親人和朋友,大家一起健康長壽過百年!
九個特效養生穴,對應九種體質,每天按一按,疾病少一點
為什么有的人會痛經,吃點寒涼食物就腹瀉腹痛?
為什么有的人畏寒怕冷,手腳冰涼?有的人總是五心煩熱?
為什么有的人怎么吃也不長肉,有的人喝水也會長胖?
為什么有的人從頭到腳充滿“油膩感”,滿臉油光,大腹便便?
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疑問:同樣作為人,吃同樣的東西,喝同樣的水,為什么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這么大?
這其實就是眾所周知的“因人而異”,也就是說,不同的體質,會表現出不同的身體狀態,那么,養生原則也就各不相同。
所以,中醫里講的養生,講的是針對不同體質的個性化養生,其宗旨是平衡陰陽,而不是盲目跟風、依葫蘆畫瓢。
給大家分享九種體質的經絡穴位調養法。
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道,遍布人體,不僅與臟腑有所連結,還關系到人的生老病死;穴位是氣血停留匯聚的地方,是與深部組織器官有密切聯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點。
通過經絡穴位按摩,不僅可以疏通經絡氣血、放松肌肉、解除疲勞、緩解病痛,還可以放松心靈,緩解壓力也抑郁,以達到健康養生、延年益壽的功效。
癥狀表現:陽氣不足、手腳發涼,喜歡熱食,不耐受寒冷,大便稀溏,精神振,嗜睡。
保健穴位:關元穴。
關元穴位于臍下三寸處,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作用,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
按摩方法:艾灸關元穴,或者按摩關元穴10分鐘。
關元穴被稱為“女性健康的福音”,經常按摩關元穴,能夠防治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等,其實就是起到了驅寒的作用。
心理養生:讓心里充滿陽光。
陽虛體質的人,性格一般是沉靜的、內向的、不愛說話的,情緒常常不好,易低落,給人的感覺不是那么陽光。
陽虛體質者要特別注意心理調養,培養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這樣陽氣自然可以生發。
癥狀表現:皮膚干燥、無形煩熱、口干咽燥、眼睛干澀,面頰潮紅或偏紅,便秘,尿黃短少。
保健穴位:復溜穴。
復溜穴位于小腿內側,太溪穴直上2寸處,具有補腎益陰,溫陽利水的作用,是滋陰的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摩復溜穴,每次按摩10分鐘。
按摩復溜穴對女性下焦冷、痛經、手腳浮腫也大有裨益。
心理養生:戒怒戒躁,鎮靜安神。
陰虛體質的人因為陰液虧少,容易內燥,性格上急躁易怒,情緒比較不穩定。平時宜克制情緒,遇事要冷靜,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可以練習琴棋書畫來陶冶情操。平時可以多聽一些輕柔、舒緩、抒情的音樂,防止惱怒。
癥狀表現:面部皮膚油脂多,汗多粘膩,身體困倦,胸悶,面色淡黃而暗、舌苔偏厚膩。
保健穴位:豐隆穴。
豐隆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一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處。
按摩方法:每天按摩豐隆穴5-10分鐘,可以把脾胃上的濁濕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從而起到祛痰化濕的作用。
心理養生:調暢情志、知足常樂,善于化解不良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很難事事如意,痰濕體質者一般體型偏胖,體內痰濕停聚而影響氣血運行,更要善調情緒,應該注意學會修身養性,舒暢情志,保持一個穩定的思想情緒和心理狀態。
癥狀表現:面部油光發亮,常感到口干、口苦、口臭、心煩困倦、眼睛紅赤,大便粘滯。
保健穴位:肝俞穴。
肝俞穴是肝的背俞穴,位于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可以散發肝臟之熱,起到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雙手分別按壓雙側的肝俞穴,由輕逐漸加重,每次按摩3-5分鐘。
心理養生:平衡心態、冷靜克制,穩定心態。
濕熱體質的人性情較急躁,外向好動、活潑,常常心煩易怒。需要注意保持平衡的心態,遇事不急不躁,冷靜處理棘手的事情;做到喜與憂、苦與樂、順與逆的正確對待,保持穩定的心態。
癥狀表現:性格憂郁脆弱,內向不穩定,敏感多疑,面貌平素憂郁,神情多煩悶不樂。
保健穴位:膻中穴。
膻中穴在人體的胸部,人體正中線上,兩之間連線的中點,可募集心包經氣血,具有理氣止痛、生津增液的功效。
按摩方法:每次用中指或者食指,按摩膻中穴10分鐘,調氣作用強,讓心不煩,胸也不悶。
心理養生:暢達情志。
對于氣郁體質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暢達情志,可通過豁達法、松弛法、制怒法、平心法、心閑法、健忘法等來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
癥狀表現:易氣喘吁吁,言語少,聲音低,易出虛汗,經常感到乏力,面色萎黃。
保健穴位:太淵穴。
太淵穴位于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可以理血通脈、益氣行氣。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者食指,掐按太淵穴,每日按50次。按摩太淵穴,對于氣虛所引起的癥狀,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心理養生:靜養心神,調適有度。
氣虛體質的人往往性格內向,安靜不愛動,膽小,保守,情緒不穩定,容易悲傷消極,懶于言語,形神易疲乏等。
氣虛體質者應注重養心神,學會調節情緒;省思少慮,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
癥狀表現:面色晦暗、皮膚偏暗或色素沉著,易出現瘀斑,口唇紫暗,舌質暗紫、有瘀點。
保健穴位:委中穴。
委中穴位于膝蓋里側中央,具有舒筋通絡,散瘀活血,清熱解毒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中指和食指按摩委中穴,力量適中,每次按摩10分鐘。經常按摩委中穴,有助于強化腰腿力量、祛除腰酸背痛。
癥狀表現:適應力能力差,體質有遺傳、先天性、家族性特征,容易過敏。
保健穴位: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嵴一橫指處,不僅可以燥化脾濕,生發胃氣,還可以祛風通竅,理氣止痛。
按摩方法:艾灸足三里可以預防過敏。
表現:面色紅潤、皮膚有彈性、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味覺、嗅覺均正常,精力充沛。
對于平和體質的日常調養來說,全身就經絡穴位都適用,拍打身體感到疲勞的地方即可,以達到調理陰陽、暢通氣血,促進代謝的目的。
也可以根據個人的需要,堅持按摩頭面部、手部、足部、胃經等,可選擇足三里、勞宮、涌泉等養生大穴,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按摩不是百無禁忌,很多事情都要注意(收藏版)
按摩尤其是自我按摩的時候,作為非專業人士,一定要了解清楚按摩的禁忌,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按摩應有的功效,避免造成其他損傷。
1.按摩前
(1)按摩前要選擇合適的體位,躺臥的地方盡量用柔軟的東西墊好,同時要充分暴露按摩部位。
(2)按摩前,施術者要修剪指甲,最好把指甲修整圓滑,以指甲與指腹頂端相齊最為合適,并用熱水洗手,保持手部清潔。同時,將有礙操作的物品,如手表、戒指等預先摘掉。
3)在做腹部按摩、腎區按摩之前,被按摩者要排空小便。按摩腰、腹部時要先松好腰帶。
2.按摩時
(1)按摩時室內空氣要保持流通,室溫要適宜,但不可開窗或使用風扇。冬天手掌搓暖后再按摩,以免因手冷接觸皮膚引起肌肉緊張,影響療效。
(2)注意保護皮膚。按摩的部位要使用潤滑劑,如按摩乳、按摩膏等,切不可用手干搓。
(3)按摩過程中要隨時調整手法力度,做到均勻、柔和、持久、力量適中。
1.按摩前
(1)9周歲以內的兒童為按摩的適用對象。
2)按摩前應根據兒童的病情、所取的穴位,以及施術者運用手法的需要,使兒童保持一定的體位。一般3歲以下兒童可由別人抱著按摩,3歲以上兒童可單獨采取坐位、仰臥位、俯臥位或側臥位等體位進行按摩。
2.按摩時
(1)選擇在溫暖舒適、避風、避強光、噪聲小的環境內給兒童按摩,室溫最好在25℃左右,用一些輕柔的音樂做背景,以營造輕松的氛圍。
(2)兒童皮膚嬌嫩,按摩時切勿抓破兒童皮膚,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質,以減少按摩時的摩擦力。同時,按摩力度要適中,先做一些不會引起患兒驚恐的動作,再進行按摩。
(3)兒童按摩的操作順序為先頭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下肢;也可先重點,后一般;或先主穴,后配穴等。“拿”“掐”“捏”“搗”等強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兒哭鬧不安,影響治療。
當身體處于某種特殊狀態時,切勿進行按摩,以免對人體造成傷害。如以下幾種情況,均不宜進行按摩:
(1)各種急性傳染病患者不能按摩,以防疾病傳染和延誤治療。
(2)有丹毒、疥瘡、膿腫、炎等急性炎癥,各種化膿性感染及結核性關節炎的患者不能按摩,以免炎癥擴散、蔓延。
(3)有大面積皮膚病和皮膚潰瘍、燒傷、燙傷的患者不能按摩,以免創面感染。但如果患者只是某些部位有一般皮膚病而且沒有傳染性,則可選擇完好無損的皮膚進行按摩。
(4)各種容易引起出血的疾病,如血小板疾病,按摩可能會引起或加重出血。
(5)各種腫瘤,無論是原發性或繼發性惡性腫瘤,都不能按摩。
(6)急性風濕性脊椎炎患者忌用按摩;危重患者、惡性貧血患者也不能按摩。
(7)骨關節、骨質疾病或急性軟組織損傷導致的局部組織腫脹者,如關節腫痛、關節脫位、骨折患者,不能按摩。
(8)各種急癥患者,如急性闌尾炎、胃腸道急性穿孔等患者不能按摩,應及時就醫。
(9)女性月經期、妊娠期,不宜對腹部進行按摩,以免增加經血量或引起流產、早產。
(10)有嚴重心、肝、脾、肺、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按摩治療。
(11)年老體弱者、久病極度消瘦者、過度饑餓者或飯前、飯后30分鐘均應慎用按摩治療。
本期閱讀就到這里了,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喜歡請點贊、收藏、關注、轉發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