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診療是什么;互聯網在醫療方面的應用
1分鐘知識錦囊|互聯網醫院是怎么運作的?線上看病靠譜嗎?
提問:@阿祖
今日錦囊答主:李秀芝 前36氪記者,大健康領域長期關注者
互聯網醫院,簡單來說,就是在網上看病——醫生在線給患者提供診斷意見、開具處方。現在的規定是,要想在互聯網醫院看病,首先你得先在實體醫院看過病,有過病歷。即互聯網醫院不能接待首診患者,一般接待的慢病、常見病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等,醫生通過圖文、視頻的方式做出診斷。
互聯網醫院的變革關鍵是在線上實現醫療的核心環節。注意,這里強調核心環節。比如,咨詢醫生不算核心環節,但開處方(藥品、檢查等)、做手術 、住院都是核心環節,這些核心環節目前只有開處方能在線上實現。做手術、住院之類的,還得依托實體醫院。而且,有互聯網醫院牌照的咨詢,才能叫問診,否則僅僅就是咨詢。
互聯網醫院的醫生開出處方之后,患者可以去實體醫院、線下藥房、或者醫藥電商網站拿藥,這涉及到線上處方的線下流轉技術,需要加入互聯網醫院體系的藥房才可以拿。目前加入體系的藥房還不太多,一是技術問題,二是效率問題?,F在大多數的藥品都是在依托的醫院拿,或者和醫藥配送公司合作,送藥上門。
目前,互聯網醫院的模式大體有兩種:
1、互聯網公司的醫療化:即互聯網企業申辦互聯網醫院。此類互聯網醫院須有實體醫療機構作為依托,線上線下監管要一致。頭部互聯網醫療公司都在投入互聯網醫院,包括微醫、平安好醫生、好大夫在線等等,就連360、京東、阿里也不例外。
2、傳統醫院的互聯網化,即醫院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拓展服務的時間和空間,此類互聯網醫院開展的診療科目要與實體醫療機構獲批的相關診療科目一致。
互聯網醫院與實體醫院一樣,也需要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國內很多省市都有互聯網醫院,銀川、貴州等較為偏遠的地區最多,他們基本是立足本地,全國患者都可以是用戶。
北上廣的醫院人滿為患,比較沒有精力參與到互聯網醫院中。偏遠地區優質醫療資源匱乏,當地政府也希望改變這種情況。因此從今年開始,國家明確發文鼓勵互聯網醫院的建設,但教育市場仍然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互聯網醫療的概念及發展過程概述
1.2互聯網醫療的相關綜述
1.2.1互聯網醫療的概念及發展過程
1、互聯網醫療概述
互聯網醫療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并結合現代互聯網技術手段,進行健康教育、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咨詢、遠程會診治療和康復等多種形式的健康管家服務。當下,對于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醫療領域行業不光產生互聯網醫療的概念,還產生出了許多其他的概念,如:遠程醫療、移動醫療、數字醫療等[25]。無論哪種概念都反應現代信息技術與醫療領域火熱無比,發展前景遠大。
2、互聯網醫療發展過程
探索期(上世紀八十年代-2012年) 醫療信化建設起步并逐步完善,隨著互聯網
技術的發展,部分細分行業開始出現互聯網醫療模式的探索。
啟動期(2013年-2015年)資本大量涌入,硬件和軟件不斷的完善,各種移動醫療應用不斷的涌現,逐漸形成互聯網巨頭,行業進入整盤階段,其他相關企業也開始陸續進入市場,在各因素的推動下,商業模式探索開始。
高速發展期(2016年-2018年)隨著4G網絡的發展,移動醫療更具有多遠化,市場競爭格局顯現,盈利模式逐漸清晰,收入規模逐漸增長。同時,用戶需求和規??焖僭鲩L,數據與服務進一步交互,領域也逐漸細分化。
成熟期 (2018年-)隨著大數據技術深度應用,核心競爭力提高,行業整合完善,互聯網醫療產業鏈完善,商業模式成熟。
隨著全球互聯網高速發展,我國互聯網醫療已經歷探索期,現已完成啟動期發展,進入高速發展期,市場高速增長,商業模式將不斷清晰完善,細分鄰域龍頭初現。
1.2.2互聯網醫療國內外現狀
1.2.2.1 國外互聯網醫療現狀
國外互聯網醫療的起步早,開展于20世紀70年代,經過起始階段,約21世紀初進入發展階段,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更加重視互聯網醫療。如:1968年波士頓麻省綜合醫院與國際機場醫療救護站建立了多種服務醫療,通過雙向視聽系統傳輸機場工作人員和乘客的心電圖、聽診器的聲音、血壓和血涂片等信息,建立了首個遠程醫療系統[26]。維吉尼亞大學成立了遠程醫療系統的辦公室,實行 “穿越障礙、超越地域”(Traver-sing Barriers Beyond Geography)的計劃,截至2009年11月已經接待了 16 422例患者[27]。1996年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醫學中心與TRW公司聯合研發一個遠程醫療系統,是通過運行中的救護車和雙向音頻和視頻通訊檢測了一項關于實時監控中風病人的移動救護車系統,實現了移動中的救護車與醫生辦公室計算機之間雙向音頻與視頻通訊[28]。美國海軍利用虛擬醫院、遠程會診和數字化圖書館,來監測各項生命指標及疾病的治療[29]。
瑞士和德國開展了傳輸靜態圖像的三點遠程冷凍切片醫療服務,成立了“Ambulsflce and Emergency -112”等項目[30]。Eric Page、Serge Cazeau等人設計了一種新型可移植系統,通過雙向傳感起搏器對病人重要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31]。2009年在Mobile World Congress(MWC)上成立移動醫療(mHealth)聯盟,為世界移動醫療項目提供幫助,使移動醫療能夠盡可能地得到推廣。
由此可見,國外互聯網醫療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大部分發達國家對移動互聯網醫療開展較為活躍,已經有相當成熟的互聯網醫療的商業模式、應用軟件及硬件等方面,以及擁有良好的互聯網醫療發展環境:(1)人口老齡化、家庭規模小、慢性病人數多,(2)醫療技術領先,較多投入用于技術研發,(3)經濟波動推動政府進行醫療變革,以國家的力量去推動發展,頒布一系列相關政策。政策的頒布是對互聯網醫療的肯定和促進,更是互聯網醫療進入發展階段的轉折點,同時也在很早之前已經實現遠程醫療的報銷問題。(4)醫療體系市場化,在國外,醫院是醫療體系的中心,有著合理的分級診療體系,醫療信息化發展已達到高速發展期,互聯網醫療已實現醫生對病人的個性化服務和健康管理。
同時,國外移動互聯網醫療市場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各種各類的互聯網醫療應用也是層出不窮。BioTelemetry公司推出MCOT,用來監測心率和心跳。ZocDoc通過網站或移動客戶端,隨時隨地找到適合的醫師,在線預約醫生,為醫生和患者提供了一個高效的平臺[32]。WellDoc公司主打產品BlueStar,該產品是用戶通過手機健康應用來收集飲食、血糖水平及藥物治療方案信息,再通過云端來獲得個性化的反饋和警示,并提醒醫生和護士[33]。
目前,國外的“互聯網醫療”盈利模式來說主要分為兩種:互聯網醫療軟件類企業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向藥企、醫生和保險公司收費;互聯網醫療硬件類企業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向醫院、消費者收費。
國外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比國內的起步早,經歷了一段漫長探索時期,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呈遞增趨勢,世界各國針對互聯網醫療業務都在不斷的擴展,且許多發達國家已有相當成熟的運營模式,涉及互聯網醫療的領域也逐漸明晰化,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及特有的醫療環境下,互聯網醫療的應用已被廣泛接受并使用,改變了就醫模式,是就醫必不可少的環節,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方面快捷,是一場巨大的醫療健康信息化服務變革,同時也為我國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