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健康上海行動方案
提高市民營養健康水平,上海全面推進健康食堂建設
市衛健委介紹,日前,市衛健委印發《關于命名2023年上海市健康食堂(餐廳)的通知》,廣泛宣傳合理膳食健康生活理念,針對市民不合理飲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實施干預,促進居民膳食營養健康,不斷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高品質健康需求。
目前,上海已命名99家衛生健康系統職工健康食堂(餐廳)、87家養老服務健康食堂(餐廳)、109家上海市健康食堂(餐廳)、69家健康早餐示范點,其他類別22家。詳見↓
此前,上海制定了《健康食堂(餐廳)建設標準》,設立了組織健全、證照齊全、工作規范、環境整潔和達到食品安全量化分級管理等級A級及以上等基本標準?!督ㄔO標準》強化菜品營養配比、改良烹飪方式、實施“三減”措施等供餐服務規范,要求菜肴、主食品品種豐富,供餐滿足粗細搭配;每日供應的菜品設置餐飲食品營養標識和營養指導標識;記錄每周烹調油、鹽、糖的使用量并計算人均餐次的使用量,周總量或人均餐次使用量較創建之初有所下降。
全市各建設單位按照《建設標準》,認真制定創建方案,大力營造營養健康促進氛圍,定期開展培訓、組織健康主題活動,積極改善菜品營養配比、改良烹飪方式,實施“三減”措施,就餐者和食堂工作人員的膳食知識水平有大幅提高,人均每餐次油、鹽、糖用量較創建之初明顯降低,經階段性評估,總體食堂及餐廳每餐油、鹽、糖的使用量分別下降18.33%、14.83%、13.66%。
據悉,為全面貫徹落實《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上海市國民營養計劃(2019-2030年)實施方案》等要求,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按照“自主申報、重點培育、樹立典型、以點帶面”的工作原則,分別與市醫務工會在基層醫療衛生單位開展職工健康食堂建設工作、與市民政局在養老服務機構開展養老服務健康食堂(餐廳)建設工作,與市商務委開展上海市健康早餐示范點創建工作,目前已命名99家衛生健康系統職工健康食堂(餐廳)、87家養老服務健康食堂(餐廳)、109家上海市健康食堂(餐廳)、69家健康早餐示范點,其他類別22家。
健康上海行動已出臺五周年,堅持“健康優先” 共筑“健康之城”
記者從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獲悉,自2019年8月28日本市出臺我國首個省級中長期健康行動方案《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在各相關部門和16個區共同努力下,健康上海行動落實健康中國戰略,聚焦戰略引領、注重內核驅動、創新實踐探索,以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持續提升廣大市民的健康獲得感:2023年上海市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40.46%,實現16年“連升”并創歷史新高;成人吸煙率連續13年呈下降趨勢,降至19.2%,居大陸省級地區最低水平。主要健康指標保持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領先水平。在健康中國行動考核中,16項指標提前達到健康中國行動2030年目標。
戰略引領:海納百川的使命感
《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由市委、市政府40多個部門共同編制,充分體現“健康融入萬策”理念。18個重大專項行動、100條舉措、177個監測考核指標,基于國家要求、突出上海引領,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這五年里,市政府連續出臺《關于推進健康上海行動的實施意見》《關于深入推進愛國衛生運動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上海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市委、市政府九個工作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健全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 增加健康科普優質資源供給的實施意見》。去年11月,我國第一部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融合立法的《上海市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條例》正式施行,推進愛國衛生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的轉型,進一步為健康上海行動夯實制度基礎。
制度引領的同時,健康上海行動推動部門合作、社會共治,組建18個專項行動組,把執行情況納入各級黨委、政府考核內容。上海市愛衛會由20個委辦局和相關單位組成,16個區、216個街道(鎮、鄉)都設有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相關機構,6557個村(居)委筑牢健康促進工作網底。在成立全國首個省級健康促進中心基礎上,全市16個區全部成立愛國衛生和健康促進中心。大力推進醫院健康教育與促進組織管理體系建設,全市37家市級醫院、400多家公立醫療機構全部成立健康促進委員會。聯動愛衛會成員單位,全市健康科普工作網絡“橫向到邊”;夯實市、區、街鎮、村居、樓組五級工作網絡,確保健康科普工作“縱向到底”,推動健康科普落地、落實、落細。全市各行各業、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健康上海建設,形成健康上海行動的強大合力。
內核驅動:追求卓越的責任感
人才是健康上海行動的核心驅動力,為充分發揮醫療機構與醫務人員“主陣地”“主力軍”作用,本市自2021年起率先在全國推出由財政經費支持的健康科普專項計劃,已連續開展四年,2024年度首次推出面向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社區健康科普專項”,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與健康科普提供政策支持。本市自2022年起率先在全國推出由財政經費支持的健康科普人才能力提升專項,已連續開展三年,截至目前,科普專項、科普引領人才、科普青年英才合計分別立項226項、61項、95項,進一步加強健康科普能力建設,遴選高素質、專業化健康科普人才。同時,實施健康上海行動,針對影響市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及重點人群和重大疾病,推出健康上海行動專項項目。
優化科普人才隊伍結構,旨在持續增加健康科普資源高質量供給。本市連續舉辦兩屆上海市健康科普宣傳展示活動,選樹上海健康“科普人物”“科普作品”“科普品牌”及“健康科普管理者”;建立“健康上海行動院士科普基地”,發揮院士在健康科普中的戰略規劃和示范引領作用;成立學科覆蓋最廣的上海市健康科普專家庫,覆蓋38個學科,納入629名專家;持續壯大醫苑新星住院醫師科普隊伍,由此形成“頂尖-高級-中青年”的科普人才梯隊;全市發布健康科普影響力排行榜,并將健康科普納入醫務人員業務考核、評先評優、高級職稱晉升評價范圍,推動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科普,努力打造人才蓄水池。
同時,本市大力推進健康促進融媒體中心和“上海健康頻道”建設,聯動全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實現“一次采集、核心編輯、多元發布、全網傳播”,打造優質健康科普的“中央廚房”,建立科普展示、互動體驗和教學實訓功能于一體的實踐教學基地;探索將用戶畫像技術與科普資源標簽自動生成技術結合的精準健康科普模式,構筑上海健康科普旗艦號,實現全市健康科普“統一入口”。此外,探索建立健康科普信息監測通報機制,讓主流聲音占領各類平臺,在全社會形成良好傳播效應。
創新探索:開明睿智的榮譽感
健康上海行動實施五年來,以重點項目和區域化項目為引領,起步快、理念新、措施實、力度大、進展好。為深入廣泛宣傳健康上海行動取得實效,集中展示健康上海建設的重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本市連續開展兩輪健康上海行動優秀案例征集推選活動。前不久剛結束的第二輪健康上海行動優秀案例征集推選活動,共收到社會各界報送案例278個,經專家評審,最終遴選出健康上海行動十大示范案例與30個優秀案例,聚焦2021年以來在健康上海建設領域,獲得市民廣泛認同、產生良好社會效應和重要影響的政策舉措、項目和工作等,以此激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健康上海建設,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例如,全國率先探索病媒生物防制管理數字化治理轉型。本市自2021年1月全面啟動病媒生物預防控制管理納入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工作以來,目前已完成市級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場景模塊設計和“上海市病媒生物預防控制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今年將在徐匯區試點完成與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場景數據對接,實現數字化轉型治理第一階段工作目標。在當前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下,病媒生物預防控制工作數字化轉型治理的成功經驗將為推動超大城市健康生活環境精細化、社會化、高效化治理提供有效的途徑參考,是創新傳統愛國衛生工作方式方法的成功實踐。
又如,全國首檔大型健康科普電視脫口秀節目《健康脫口秀》。這是市衛生健康委、市愛衛辦、上海教育電視臺、市健康促進中心等推出的健康科普創新突破。醫務工作者圍繞種種健康誤區、健康陋習、健康謠言,盡情“吐槽”、辟謠,在歡聲笑語間幫助市民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前三季獲得全國各地醫療衛生機構和相關健康行業廣大健康工作者踴躍參與,輻射全球華人圈,全網曝光人次超過28億,躍升全國現象級健康科普品牌。
再如,“控煙行動三部曲”促進健康上海建設。自2010年上海控煙立法以來,《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兩次修訂,與時俱進。全市形成獨具特色的控煙監管和宣傳“六個一”模式,公共場所控煙狀況不斷改善,控煙成效領跑全國。隨著室內控煙狀況不斷向好,室外空間卻成為二手煙突出的場所,受到市民公眾普遍關注。根據“疏堵結合”策略,本市進一步推出“控煙行動三部曲”,即“室內全面禁煙、室外不吸游煙、吸煙請看標識”,開展健康上海行動專項“示范性室外吸煙點建設”項目,配套室外吸煙點標識及引導標識,使煙民養成吸煙前往室外吸煙點或遠離人群的習慣,減少二手煙對公眾健康的危害。
人民城市:大氣謙和的獲得感
健康上海行動中,本市始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不斷健全愛國衛生和健康促進工作體系,持續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動員”的“大衛生、大健康”治理格局。
通過開展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公共衛生設施維護、病媒生物預防控制、重點場所衛生管理等愛國衛生專項行動,本市在全國率先實現國家衛生區全覆蓋,2023年國家衛生鎮比例達到92%,位列全國各省市第一。創新開展上海市衛生健康街鎮建設,全市遴選40個街鎮探索開展首批試點,把愛國衛生與基層治理緊密結合,推進國家衛生城鎮轉型升級。在全國愛衛辦開展的健康城市評價中,上海9個區名列2022年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城市(全國40個)。
同時,上海位居《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3》綜合測評第一,并在健康服務和健康產業兩項指標上均位列第一。為持續評估健康上海行動實施成效,推動實現2030年健康上海發展目標,本市開展健康上海建設指數構建工作,旨在運用科學的綜合測量評價方法和技術構建一個能夠全方位追蹤評估健康上海建設成效的“動態指示儀”,對照目標,評估進展、尋找差距、明確方向。通過指數分析發現,近年來健康上海建設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在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建設健康環境、完善健康保障、發展健康產業和推進醫學科技創新、推進健康治理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衛生資源配置處于較高水平。
未來,本市將進一步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深入實施健康上海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貫徹《上海市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條例》,推動建立完善健康優先發展的規劃、投入、治理等政策法規體系,把保障人民健康作為經濟社會政策的重要目標,進一步推進健康影響評價制度,全面提升健康上海建設能級,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努力創造高品質健康生活,實現健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奠定健康之基。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上海探索病媒生物預防控制工作數字化轉型治理
中新網上海8月28日電(記者 陳靜) 記者28日從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獲悉,2023年上海市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40.46%,實現16年“連升”;成人吸煙率連續13年呈下降趨勢,降至19.2%。上海的主要健康指標保持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領先水平。
2019年8月28日,上海出臺中國省級中長期健康行動方案——《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這份方案由上海市委、市政府40多個部門共同編制,充分體現“健康融入萬策”理念;18個重大專項行動、100條舉措、177個監測考核指標,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
制度引領的同時,“健康上海行動”推動部門合作、社會共治,組建18個專項行動組,全市16個區全部成立愛國衛生和健康促進中心;全市37家市級醫院、400多家公立醫療機構全部成立健康促進委員會。
自2021年起,上海率先推出由財政經費支持的健康科普專項計劃;2024年度推出面向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社區健康科普專項”。上海還推出由財政經費支持的健康科普人才能力提升專項,進一步加強健康科普能力建設,遴選高素質、專業化健康科普人才。上海還優化科普人才隊伍結構,以持續增加健康科普資源高質量供給。同時,上海實施健康上海行動,針對影響市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及重點人群和重大疾病,推出健康上海行動專項項目。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上海探索病媒生物防制管理數字化治理轉型。據介紹,上海自2021年1月起全面啟動將病媒生物預防控制管理納入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工作,迄今已完成市級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場景模塊設計和“上海市病媒生物預防控制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今年將在徐匯區試點完成與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場景數據對接,實現數字化轉型治理第一階段工作目標。
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方面表示,在當前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下,病媒生物預防控制工作數字化轉型治理的成功經驗將為推動超大城市健康生活環境精細化、社會化、高效化治理提供有效的途徑參考,是創新傳統愛國衛生工作方式方法的成功實踐。
據悉,上海還創新開展衛生健康街鎮建設,全市遴選40個街鎮作為首批試點,把愛國衛生與基層治理緊密結合,推進國家衛生城鎮轉型升級。在全國愛衛辦開展的健康城市評價中,上海9個區名列2022年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城市行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