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聯會主席鄧普西與中國總參謀長房峰輝(資料圖),中美雙方都期望避免意外事件,但是出發點卻是不同的
《美軍時報》稱,這一協議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之前簽訂,而習近平是自上個世紀80年代鄧小平以來對軍隊掌握最強勢的領導人。9月15日,兩架中國戰斗轟炸機(在黃海——觀察者網注)作出了美方所謂“危險接近”動作,攔截了美國空軍RC-135偵察機。當時美軍的RC-135正在距離中國海岸約130公里處飛行。而去年8月,還發生了中國戰斗機(在南海——觀察者網注)在美國P-8海神偵察機上方9米處作出一個桶滾動作的情況。
而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則是最嚴重的情況,導致一名中國飛行員死亡,而美軍EP-3嚴重受損并降落在中國機場。中國審訊并拘押24名機組成員長達1個星期,這導致了雙邊關系陷入超過10年的危機期。《美軍時報》報道稱,當時中國飛行員飛的足夠近,美軍機組都能看清他在座艙里寫出來的電子郵箱地址(一種冷戰時美蘇兩國飛行員對抗的常見手段,要求對方把拍攝到自己英勇姿態的照片寄給自己,觀察者網注)。
據《美軍時報》報道,夏威夷中西方研究中心中國軍隊專家丹尼·羅伊(Denny Roy),中國在進行“軍事冒險”,而軍隊中性格狂野(Rogue)的飛行員則很難駕馭。羅伊還說,簽訂協議是中國向美國表明,好斗地挑戰美國的空中地位并非國家政策。“這是雙邊關系邁出的積極一步,表明中國對穩定和而提升兩軍關系的興趣。”
隨著2013年中國在東海海區爭議島嶼上空劃設防空識別區,雙邊關系再次緊張,美國和日本以及周邊各國拒絕承認防空識別區,因為該區域還包括日本控制的區域,而中國幾乎沒作出什么舉動來加強周邊各國對防空識別區的認識。同時,南海依然受到各方高度關注與爭議。中國在島礁上進行大量投資,建設人工建筑與機場。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斯科特·斯威夫特海軍上將稱上周他的手下正在準備前往中國建設島礁12海里范圍內海域,該舉動將強化華盛頓的態度——拒絕承認中國對這一區域的領土主張,并強化航行自由權。而最新的報道就是,美國海軍艦艇已經出發,將在24小時內進入南海島礁12海里以內。
斯威夫特說,新的協議比以往的正式飛計劃遭遇禮儀都有意義。他在接受美聯社的采訪時說:“我更在意空中的情況,因為空中的情況更加動態。”中國國防部對這一協議表示歡迎,發言人表示:“這是一個積極而又富有意義的舉動,可以在戰略上加深雙邊的信任,避免誤會與誤解。”
分析人士的態度各種各樣,但是他們只是對多大程度上降低雙邊疑慮存疑。簽訂協議證明了習近平對軍隊的控制,其在整體上的效果不能被高估。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亞洲研究中心高級顧問伯尼·格雷瑟表示:“習近平不希望在他在任期間出現意外沖突,我認為海空相遇規則的制定,只是讓情況有了可預見性,但是建立信任是不太可能的。”
(觀察者網編譯自美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