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化玻璃茶幾“自爆” 專家:自爆率為千分之一
玻璃“爆炸”,夜半驚魂。11月10日上午,家住順慶城區濱江中路一個居民小區的何先生告訴記者,當天凌晨,鋪在家中客廳茶幾上的玻璃突然“爆炸”,看到飛濺一地的玻璃碴,嚇得他一身冷汗。
茶幾玻璃“爆炸”粉碎
當日上午,記者在何先生家中看到,客廳到處散落著玻璃碴, 茶幾上尚有幾塊較大的玻璃碎片, 何先生拿著掃把清理玻璃“爆炸”后的現場。“今天凌晨1點過,我和妻子已經睡著了,突然‘砰’的一聲巨響,一下把我和老婆從夢中嚇醒, 聲響就和炸彈爆炸差不多。”何先生告訴記者,聲音是從客廳傳來的,他連忙穿上衣服沖到客廳,打開燈,看到原本鋪在茶幾上的玻璃桌墊碎得七零八落,粉碎的玻璃碴飛濺在客廳四處,而在茶幾中央一塊較大的玻璃碎片上,幾條裂痕正在迅速蔓延。
據何先生講,平時凌晨1點左右,他大多還坐在緊挨著茶幾玻璃的沙發上看電視,當天幸好逃過一劫。“在玻璃碴中,我找到一個塑料制作的‘水晶球’,所以我猜玻璃不是‘自爆’的,而是被‘砸碎’的。”何先生心有余悸地告訴記者,茶幾玻璃正對著天花板上的吊頂, 吊頂掛滿了“水晶球”,可能是半夜溫度急劇下降,在玻璃受冷收縮時,一個“水晶球”剛好掉了下來砸中了玻璃, 在外力的作用下導致了玻璃“爆炸”。
“爆炸”源自能量釋放
記者用手掂量了一下何先生所說的“水晶球”,分量很輕。據記者觀察,何先生家中茶幾的玻璃約1厘米厚, 這么厚的玻璃怎么會被一個塑料制作的“水晶球”“砸碎”呢?
記者向西華師范大學物理與空間科學學院的曾體賢博士講述了何先生家發生的這一奇特現象。“首先可以排除茶幾玻璃在低溫環境下被砸碎的可能性, 畢竟南充市的氣溫未降至那么低。” 曾體賢告訴記者,從描述以及現場的照片來看, 茶幾玻璃應該是“自爆”的。
曾體賢告訴記者,“擺放在茶幾上的玻璃,應該是鋼化玻璃。而鋼化玻璃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硫化鎳,如果是合格的鋼化玻璃,硫化鎳是均勻分布的,不合格的鋼化玻璃,硫化鎳則沒有均勻分布;在玻璃冷縮的過程中,沒有均勻分布而聚集在一起的硫化鎳阻礙了能量的正常釋放,積累在硫化鎳聚集點的能量就越來越多,最后,能量超過鋼化玻璃本身硬度所能承載的限度,就會發生爆炸。”他說,何先生聽見的爆炸聲,實際就是能量從鋼化玻璃上的某一點釋放出來的聲音。
曾體賢對鋼化玻璃有一定的研究,他說,鋼化玻璃本身的特性會導致“自爆”,“自爆”率大約在千分之一左右。(來源:南充晚報 記者:張瀚譽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