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4日電 美國又一次被槍擊案震驚。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案情,不免蹊蹺。穆斯林、女性、殺傷性武器、引爆裝置……當各種線索證據漸漸浮出水面,盡管白宮遲遲不給事件定性,但有關恐怖襲擊的猜測開始占據主要頁面。
“穆斯林夫婦……”美國??怂剐侣劸W詳細卻又意味深長地用這樣的定性做為新聞開頭。
“信教,但現代。”這是槍手賽義德·里茲萬·法魯克曾經在社交網站上發布的理想的擇偶標準?!度A盛頓郵報》這樣披露法魯克的過去。
還有《紐約時報》說,兩名FBI調查人員表示,多渠道信息顯示,法魯克多次去過中東地區。
這不禁讓人開始歸類總結。比如CNN統計了28年來美國的重大槍擊案,其中只有兩起是超過一名槍手作案,更沒有像此次事件中的女性槍手。
美國媒體不免發出疑問,稱有關事件性質的證據越來越多地出現——專業的武裝裝備和精確的射擊技術,住處藏有超過4000發子彈、12個管狀炸彈、爆炸裝置和炸彈制造工具,種種跡象指向了圣戰分子。
然而,對于這些有傾向性的猜測,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將繼續徹查,并在發布最終結論之前保持審慎。
傷者。(圖片來源:新華/路透)
為什么美國當局對襲擊的定性如此小心?至少個中玄機有二。
玄機一,9·11不可承受之重。
9·11恐怖襲擊已經過去14年多,絕大多數美國人當然早已回歸了正常的生活,但正常卻并不等于忘記,“恐怖襲擊”這幾個字就像是哈利·波特書中的伏地魔那樣,談之色變。
其實,2013年的波士頓爆炸案讓美國再次意識到,9·11事件后11年總體平靜的時光被終結,美國距離恐怖主義并非遙不可及。
在去年兩名美國記者被“伊斯蘭國”斬首后,美國就有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恐怖襲擊的恐慌程度達9·11以來最高水平。
就在此次加州槍擊案前不久,巴黎剛剛遭遇恐怖襲擊,又一次刺激了美國人的神經。美國立即收緊了收緊赴美免簽證計劃。白宮宣布,鑒于巴黎恐怖襲擊和當前外國恐怖分子對美國本土安全造成的威脅,美國政府計劃對免簽證計劃進行調整,以便安全官員能夠對來自38個免簽國家旅客進行更嚴格的篩選。
此次襲擊,如果最終被定性為恐襲,或將對美國這只驚弓之鳥又是一次嚴重打擊。
玄機二,政策有別。
襲擊的性質或會左右政治風向。
比如《華盛頓郵報》就這么說,美國社交媒體上一些網友看來,如果嫌犯有伊斯蘭背景,則白宮及其反恐監控將面臨更大壓力,而如果嫌犯是白人,則共和黨所堅持的槍支管理政策則會面臨更大壓力。
巴黎恐襲后,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通過法案限制接收敘利亞和伊拉克難民。但這一議案遭到了白宮的反對,奧巴馬政府揚言要否決這個議案。
兩黨的分歧也存在于此次槍擊案。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克魯茲等人立刻表態指責極端恐怖主義行為。不同的是,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則和奧巴馬持有相同立場,大聲呼吁嚴格控槍。
恐怖襲擊或是槍支泛濫,勢必成為美國大選的熱門爭奪點。如果加州襲擊性質在大選前塵埃落定,恐怕將會左右大選風向。(記者柳絲,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