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藍”溫暖世界嘉賓 WIC志愿服務融入智慧因子
中新網烏鎮12月18日電(記者 趙曄嬌)深藍色中式大衣、利落的黑色鞋褲,走在烏鎮,隨處可見一位位笑臉相迎的志愿者,他們以貼心高效的服務,在這個寒冬為世界賓朋送上來自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暖意。“烏鎮藍”成為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一道風景。
在烏鎮,984名洋溢著青春范兒的志愿者都是經過層層遴選,從浙江省內15所高校6700多報名者中精挑細選出的“佼佼者”。根據大會安排,他們被分為11個大類、10個工作組,如景區引導組、酒店引導組、醫療服務組、新聞中心服務組、嘉賓服務組等等,工作涉及指路、翻譯、講解等多個方面。
據共青團浙江省委副書記王慧琳介紹,志愿者選拔工作于今年5月正式啟動,大會對上崗的志愿者開展了多次培訓。10月21日至22日,在學校開展對于志愿者禮儀、外事工作的規范,并針對突發應急事件處理、醫學常識與緊急救護等對志愿者進行培訓。伴隨著大會的臨近,對志愿者培訓的密度也在加緊,11月10日全體志愿者進行集中演練,11月13日至14日,志愿者就到既定地點熟悉場地和崗位。
每年的志愿者都是大會的一道“風景線”,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志愿服務融入了“智慧因子”,注入了互聯網的活力。曾經,與總部確認、對接信息這些易出紕漏的工作,在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中都迎刃而解,法寶就是志愿者手中那臺小小的“手機”。
對于手握小“手機”的浙江外國語學院大三英語系的傅同學來說,“智能感”是他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志愿服務工作最直觀的體驗。在本次志愿服務中,他負責1對1服務一位來自臺灣的董事長,而每一天,小“手機”都會引導她井然有序地開展工作。
在傅同學看來,這臺“手機”仿佛是一個無言的記錄者。她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手機”上簽到,然后馬不停蹄地趕到他服務嘉賓的民宿外等候。而當夜幕降臨,引導嘉賓回到民宿后,在“手機”上簽退是她一天工作的句號。
在烏鎮,和傅同學一樣被“手機”智能化的志愿者還有很多。信號的這邊,志愿者通過“手機”登陸上崗,而信號的那邊,志愿者服務部中,在一個顯示著烏鎮西柵景區全景圖的電視機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深藍色、淺藍色小圓點有條不紊地閃爍移動著。
“深藍色的圓點是VIP志愿者,淺藍色是道路引導志愿者。”王慧琳一邊介紹,一邊點開一小圓點,“看,志愿者的姓名、學校、照片、專業特色等等信息就跳出來了。我們還能下派指令給這名志愿者”。
據了解,大會志愿服務部共有450臺這樣的移動智能指揮終端設備,分發給各組組長和所有VIP志愿者。這臺“手機”可以比一般的呼叫器更快速、更有針對性地傳達指令。它不僅方便管理平臺實時監測志愿者位置、隨時應急調配人手,還存儲著VIP志愿者一對一服務的VIP嘉賓的會議行程。詳盡、人性化的信息系統十分“給力”,讓這個“新伙伴”成為志愿者開展服務的得力幫手。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讓信息傳達“無縫對接”,也為志愿服務“錦上添花”。記者了解到,這個“吸睛神器”的打造者是杭州本土一家從事智慧城市運營的企業——銀江股份有限公司。在世界互聯網大會前夕,銀江股份的研發團隊還為使用該設備的志愿者進行了集中的智能終端使用培訓。
銀江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蔣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這個小小的設備只是志愿者指揮系統的載體,二者合一,志愿者才能夠真正實現統一管理和智能溝通。??
三天的世界互聯網大會讓世界為烏鎮轉頭,志愿者的這一抹“烏鎮藍”點綴了冬日下的小橋流水,也與大會的藍色場館相映成輝。可圈可點的禮儀、智能化的設備讓今年的志愿服務煥然一新,也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看到了互聯網高速發展下的“智慧因子”。
正如王慧琳所說,世界互聯網大會是創新和創意的舞臺,智能化是它的重要“名片”。志愿者工作不僅要與時俱進,也要在互聯網的東風下創新升級。
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18日在烏鎮落幕,“烏鎮藍”成為了不少與會者心中永恒的記憶。(完)